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穿越千百年光景,在齐长城“一线五村”中寻觅古色古香韵味

齐长城“一线五村”(卧云铺景区)位于莱芜区东北部山区,章丘、博山、莱芜三区交界处,有五个古村落,分别是下法山、中法山、上法山、卧云铺、逯家岭。五个古村落均沿齐长城一线分布,所以被称之为“一线五村”。

齐长城“一线五村”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已初步打造成为集石屋人家文化体验、高山梯田观光、山村户外休闲、齐长城古道悬崖寻古探幽、民宿美食养生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中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一线五村”导游图)
1

卧云铺村

卧云铺景区

卧云铺村位于摩云山脚下,因地势高,常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如卧在云中,故名“卧云铺”。

卧云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国际美丽乡村和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青山掩映中的卧云铺)

这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烽火台遗址,也有宏伟壮观、依山而建的明清万亩高山梯田。摩云山梯田群规模宏大,一层层从山涧底端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轮廓似行云流水,其规模磅礴壮观。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梯田群会呈现出不同的姿色。

(万亩高山梯田)
村中有石屋院落200余座,原始质朴,古色古香,建造独特,别具一格。
(石屋)

(古色古香的小巷)

全村有“闫、刘、王、张、李、苏、吴”7大姓氏族群,每一族各有一大院、一眼井、一盘碾,最具代表性的有王家大院、闫家大院。村内现存多块明清古碑,其中“戒赌碑”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的卧云铺村赌博盛行,为铲除赌风,特立此碑,可谓是早期的村规民约。

(闫家大院)

(古碑)

“拐弯抹角”是当地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村内街道遇到转弯时,房屋墙角在2米高以下总是抹去棱角,像刀砍斧削掉一般,故为“拐弯抹角”。这种做法最大限度地方便路人通行,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互敬互让、和谐共处的理念。

(拐弯抹角)

村内的观音庙始建于1757年,2016年重修。庙宇东西两侧的主墙体为清朝初期的老墙,上面有各种石刻、石雕,甚为精美。

(观音殿)

抗战时期,中共泰山地委常活动于卧云铺村,《泰山时报》印刷部曾一度迁到李家大院,在此印出的《泰山时报》分发至泰山地委下属各县区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团体,为宣传中央政策、鼓舞革命斗志、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泰山时报印刷部旧址)

如今的卧云铺村,游客络绎不绝,多家民宿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有云中居、卧云轩、贤人居、栖凤居民宿,均以块石垒筑,冬暖夏凉,环境恬静优美。

(贤人居民宿)

云中居精品民宿在本村刘姓、王姓两户人家祖宅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古还原,保留了最原始的风貌。屋檐保留传统的马头墙设计,房顶设计为茅草防水顶,既保暖,又防水防火,且不失美观,园区内景观错落有致、山水相依。

(云中居民宿)



2

逯家岭

逯家岭村

逯家岭为茶业口镇境内最高的村庄,房舍建在陡峭的悬崖边上,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据《逯氏谱记载》,明永乐末年逯姓迁此建村,因址在岭顶上,故名逯家岭。

(“崖上人家”逯家岭)

当地村民有句俗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因交通不便,民居大多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村内的300余座石房,绝大部分修建于明末清初。

(逯家岭村貌)

逯家岭中最吸引人的要数逯家大院了,它是电影《那年我还没长大》《安家》主场景拍摄地。逯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工艺精美、规制严谨,在“一线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四合院,如今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俯瞰逯家大院)
齐长城始建于公元前555年的齐桓公时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风门道关是齐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关口位于高山垭口处,南北有很陡的山坡,无风成三级,大风飞沙石,被当地村民称之为“黑风口”。

(齐长城遗址风门道关)

漫步逯家岭,村内众多古迹无不见证着村子的百年历史变迁,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国槐,依然枝繁叶茂;孙阁老故居典雅精致的月台和石栏,显示了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孙阁老故居)



3

下法山村

下法山村

据《王氏祖谱》记载,明嘉靖年间王姓建村,原名下刷干,1953年改称下法山,明清古商道穿过村中心。

(下法山村貌)

村内现存有古屋200多座,这些古建筑是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垒砌,麦秸盖顶。

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风格——“ 进门撞山”,又名“一宅两院”,在大门口进门处正对一房屋的山墙,这一房屋将本为一体的宅院分成左右两个院子,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蕴藏着老百姓美好的生活期盼,寓意“进门撞山,既出秀才也出官”。
(“ 进门撞山”)

历史悠久的古影壁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取材于当地独有的“十八行子”青石,中间为一大“福”字,四周各有四只蝙蝠,共同组成五福,寓意“五福临门”。

(古影壁)
村内有6种形态的栓马石。拴马石既有拴系牛、马、驴等牲畜的功能,又具装饰性,堪称庄户人的“华表”。
(拴马石)
下法村内现存辘轳古井3眼,井水清凉爽口,水质一流。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下法山村一代代儿女。两棵古槐树,大的树龄在1000年左右,小的树龄在500年左右,故名“父子槐”,如今依然生机勃勃。

(古井)

(古槐树)



4

中法山村

中法山村

中法山村位于齐长城以南,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村里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

(古朴宁静的村庄)
其中吴氏中医老宅,历代相传,采用二郎担山式设计,大门两侧有精美石雕,匠心独特,别具一格。后院500多年的文冠果,证明了吴氏中医的辉煌历史。

(吴氏中医老宅)

(精美石雕)


(文冠果)
贯穿村东西的青龙街,全长182米,材质为本地青石。整条街道宛如一条长龙卧于中法山村5大胡同面前,不仅记录了先人的智慧和正气,更是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法山村貌)
清朝光绪年间的禁赌碑、挑檐石砌房、石台阶、石碾、石磨、石板路散落村内各个角落,构成了一幅沧桑古朴的画卷。

(充满岁月沧桑的古建筑)



5

上法山村

上法山村

上法山村地处齐长城脚下,传说齐长城霹雳尖至黄石关段的姜姓守将及其后人在此定居,逐渐成村。

(上法山村貌)

上法山村因“槐抱榆”古树而远近闻名。槐抱榆树龄约千年,其树干中发出一棵榆树,树龄约200年,因两树相依相伴,历经百年风霜雪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人称“槐抱榆”。又因谐音“怀抱玉”“槐抱鱼”,喻意“怀中抱玉,年年有余”。

(槐抱榆)

村内的唐朝古井由唐朝时期姜姓居民所建,井水清凉甘洌,历经千年不竭。

(唐朝古井)

上法山村有古石屋院落200余座,其中最具特色的李家大院是一座二层石头建筑,飞檐翘角,精致壮观,相传是民国初年骨科大夫李奉章所建。

(古朴的老建筑)

上法山村“莱芜梆子”戏曲传承160余年,至今不衰。此外,村内盛产的“小樱桃”,皮薄、肉厚,酸甜可口,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上法山村貌)
古村、古迹、古树、古井.....
这个秋天,让我一起走进齐长城“一线五村”
感受千百年岁月留下的痕迹
寻觅古色古香的齐鲁韵味吧

END

编辑:宋潇萌

部分图片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茶业口镇政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齐长城、古村落、古商道……济南这个景区更名
国家级推荐!莱芜这些中国传统村落,现在出游正当时!
冬日里的一线五村,是另一番风景……
你不知道的莱芜段齐长城!
这些年,我去了济南的这61个古村落。希望它们能留下我们的乡愁
不论走多远,最难忘的还是那一缕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