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赣州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指明了方向。当前,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赣州是一个农业大市,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赣州如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要义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涵义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我国农村改革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这种基本经营制度,是在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并要在农村改革的深化中不断丰富、完善、发展。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着力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集约化、专业化体现了家庭经营层次的转变方向,组织化和社会化体现了统一经营层次的转变方向。即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体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对经营方式的内在要求。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特征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四大特征,即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集约化
集约化是相对粗放而言,是要改变以往粗放经营的方式,以适度经营的规模,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以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
——专业化
专业化是相对兼业化而言,是要形成必要的农业生产分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提高集约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组织化
组织化是相对分散经营而言,是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组织起来,形成有规模、有组织、有科学管理的合作形态,促进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形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农业市场竞争,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社会化
社会化是相对个体而言,是要形成农村社会化的生产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以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形成新型社会化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在联系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生产是目标,专业化管理、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是路径和保障。实现农业集约化,需要提高农业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农业专业化,又有赖于组织化和社会化成熟度的支撑;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则不仅对专业化和社会化提出更高要求,也对其发展形成极大助力;社会化不仅是专业化、组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成果,也是其重要保障。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是一个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整体。对此,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要结合实际和发展水平,统筹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共同发展。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我国农村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发展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和发展环境到了内部约束、外部影响相互转化的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但仍然面临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对有效化解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保障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激发农村改革“制度红利”、实现“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经济越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越高,越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是现代化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眼点就是要夯实农业基础,补上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解决好农村发展中这个重点难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可以通过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来挖掘农业内部发展的潜能,摆脱单纯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传统发展模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可以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农业的反哺带动作用,积极释放强农惠农政策的红利;既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又可以积极破解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举措
现代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业,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各类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顺应这些新变化,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优化组合,发挥人力、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的整体效益;必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结构,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不断适应市场化、社会化生产的需求。
(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高度依赖资源条件、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的产业,农业的资源利用方式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资料,我国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以上,有效利用率只有40%多,而先进国家达到70%多;我国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30%-40%之间,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两倍多,农业生态坏境恶化的的势头十分明显。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转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必须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的体系,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转变;切实推进农业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和投入的使用效率,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永续发展。
三、赣州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现状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赣州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见端倪。
(一)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更加明晰,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条件基本具备
明晰界定承包经营权的产权边界和加强产权保护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有利土地资源向富有效率的新型经营主体集中。从1998年始,我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全面完善了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延长了土地承包期限,同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我市已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21.35万宗,注册登记率94.6%;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449万亩,签订家庭承包合同159.03万份,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53万本,这不仅稳定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保证了农民依法平等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赣州按照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要求,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各地积极跟进,创新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现代农业示范点,积极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点)建设,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点促区和点区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赣州正积极建设1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耕地面积达218万亩,占赣州基本耕地面积的44.8%,涉及158个乡镇和84.1万农户,分别占赣州乡镇和农村总户数的55.8%和47.3%,土地规模化经营比重已达28.3%。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正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新的增长极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极大的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的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已流转家庭承包耕地面积51.4万亩,签订耕地流转合同8.9万份,涉及农户16.4万户,耕地流转速度呈加快趋势。且在农业主导产业中,脐橙种植面积已达178.1万亩,占果园面积的63.2%,规模效应明显;生猪规模化养殖也已达78%,规模化已成为养猪业的主体,南康市、上犹县、安远县、定南县和信丰县等五个县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率更是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已分别达到100%、95%、87%、86.5%和82%。
(三)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步加深
至2012年,赣州脐橙、生猪、蔬菜、油茶、花卉苗木、工业原料林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达19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4%;脐橙、蔬菜和花卉苗木的产值占种植业产值近一半(48.1%),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超过七成(71.7%)。现已建成千亩以上脐橙基地260个、万亩以上脐橙基地26个;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基地53个、生态畜牧小区246个;“一村一品”专业村375个、专业乡镇37个。初步形成了信丰县、安远县、寻乌县、会昌县、瑞金市脐橙产业带;全南县、龙南县高山蔬菜产业带;定南县、安远县、信丰县、南康市、龙南县300万头外销生猪产业带和3个稳定的供港生猪基地及大余县花卉产业区、崇义县毛竹产业区等产业带区。在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专业化程度逐步加深,许多县(市、区)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特色产品之乡的美名。如信丰县为脐橙之乡、南康市为中国甜柚之乡、安远县为中国九龙蜜柚之乡、寻乌县为中国蜜桔之乡、大余县为中国瑞香之乡、石城县为中国白莲之乡、崇义县为中国毛竹之乡、赣县为中国板鸭之乡、会昌县为中国肉兔之乡,培育了赣南脐橙、瑞金鳗鱼、大余金边瑞香、兴国灰鹅、定南生猪、宁都黄鸡、大余麻鸭、上犹茶叶、安远西瓜、石城白莲、全南高山蔬菜等近百个农业知名品牌,赣南脐橙、寻乌蜜橘还被核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已创建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达59个,赣州特色产业已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正成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主导产业。
(四)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农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
近年来,赣州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重点,着力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已初显成效。至2012年,赣州已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65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441家,5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13家,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家,仅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77.49万户。农民合作社2691个,入社农户40285户,直接带动农户25.9万户,带动面已达到15%;符合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种养大户8263家,经营耕地面积近20万亩。其中,工商部门注册256家,农业部门认定149家,农民家庭农场带动劳动力2.89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的作用逐步显现。
(五)以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为方向,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加便利
赣州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农业社会化、多元化服务,吸引人才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据统计,全市已有各类农业公益性组织3415个,经营性服务组织22479个,初步建立了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探索实施“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专业化服务队+农户”、“农业经济技术部门+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宣传和推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巩固发展农产品骨干流通主体,改造发展农产品市场,健全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网络。特别是经过多年的建设,赣州主导农产品之一的脐橙通过采取“定向,定人,定策,定企,定区,定量,定价,定牌”八定措施,初步建起产、加、销三环紧扣,对接有序的国内营销网络,市场营销运行机制日益完善,为赣州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借鉴。
四、赣州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践启示和主要问题
启示之一: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是国家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和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进一步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效用,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权利的重要手段。土地是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明确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都依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赣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获得稳定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力的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育,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启示之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
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户家庭经营的外部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大幅提升。实践证明,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不仅有助于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更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核心是促进和引领好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
启示之三:增加现代要素投入是挖掘农业经营增产增效的重要手段
家庭经营能否克服农业弱质性强、比较效益低的难题,是农业发展中共同关注的课题。在当前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土地等传统要素投入结构难以突破和改变的情况下,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提高了家庭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业收益水平,2012年,全市农民合作社人均纯收入为1.35万元,高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倍多。
启示之四:政府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成为促进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发育的助推器
赣州各级政府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宣传、推动上的主导作用,通过高端引领和市场差别策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精致化生产,综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定价经营,有利于农产品优质优价,推进了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安全农业建设。各县(市、区)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既扩大了地方影响力,又提升了地方农产品知名度,同时又带动品牌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启示之五: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
建立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必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设覆盖农业生产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才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和多形式的信息、科技、市场、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和支撑。赣州各地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无一不是农产品市场体系较完备、农业配套服务较齐全的地方。农业服务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展较快,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新型农业体系还处在探索和实践阶段,面临诸多的新情况新挑战。
其一,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足。总体看,还普遍存在着经济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小、辐射面和带动面仍不强,农民合作组织带动面较小、合作方式较为松散、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内部运行机制亟待完善等。
其二,小规模经营收益水平低,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培育不足。我市分散的、微型的、孤立的生产经营主体仍占据大多数,2012年流转承包经营面积51.4万亩,仅占农村承包总面积的11%。受人均耕地不足0.6亩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多因素影响,“农业副业化”和粗放经营的现象较为普遍。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收益水平,保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其三,农村生产要素交换机制不健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性不足。目前,发展现代农业面临耕地流失、优质劳动力外流、农业萎缩与边缘化等困境。如何吸引拥有关键性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到农业产业中来,保障农村要素市场公平交换流动,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成为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快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劳动力流转市场、金融市场等三大要素市场,才能真正收获农业生产经营制度改革的红利。
其四,政府扶持不够全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步履维艰。从我市基本市情出发,我市农业和其他产业比较相对较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是一个弱势的市场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财税、信贷、保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在调研中发现,许多经营大户存在资金短缺、土地流转难成规模等困难。
五、赣州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主平台,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为目标,抓规模、抓特色、抓规范、抓组织、抓服务,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积极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强化农业支持政策保障,不断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探索构建具有赣州特色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赣州从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
(二)重点任务
要适应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体系服务“三农”的能力。
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归根到底要有一批经济组织作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载体,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与其他经济组织相比较,发展合作社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保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维护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近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很快,在为农户提供服务、带动农民增收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问题在于,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太少,比例仅为15%左右,服务带动能力较弱、发展空间需要拓展。应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在配套支持政策上,实行分级评定示范社机制,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增加合作社发展资金、改善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信用合作,积极予以贷款支持;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做好税务登记、发票领用等工作;积极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专业技术人才、高校毕业生到专用合作社就业创业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规范运行机制,完善利益分配。
加快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呈现出“双高”、“双紧”的新特征,即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进入高成本、农产品进入高风险阶段,农业发展资源环境趋紧、青壮年劳力紧缺阶段。传统小农生产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虽然总体丰富,但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益明显。当务之急要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积极培训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既要注重引导一般农户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要注重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先导力量,只有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才能突破当前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投入结构难以改变的制约;只有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才能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在农业发展中的融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突破。
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的大量生产活动逐步分理出来由专业化服务主体承担,这为减少经营者的直接劳动和扩大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也带动了农业科学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农业发展中教育培训、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与需求明显脱节,政府支持总体不足与支持效率不高的现象并存,现行农业服务业尚未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等环节的全覆盖和无缝对接。在仅仅加强一般性公益性服务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必须积极发挥经营性商业化主体在品种培育、生产资料供应、农机服务、农产品储藏、加工和营销等全过程中的优势,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业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经纪人代理营销、全程托管服务等,促进良种良法到户。还要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发展农业信息服务。开发新型农村金融产品,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等。
(三)对策建议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就是要创造出一种既能保证农户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又能使农户家庭经营通过组织形式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加速转型发展。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在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经营权物权保护的基础上突出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一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县、乡、村分别要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中心、服务站,积极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引导流转双方入市交易,形成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交易环境,建立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土地流转监管制度、流转合同备案制度、流转纠纷调解制度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二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围绕农业主导产业,保证农民收益不降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自主流转承包土地或自愿委托发包方、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流转承包土地。积极引导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的形式,组建农民合作社,发挥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的平台作用。三要加强土地流出方的就业技能培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研究出台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的政策等。
2、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积极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产。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支持中高等学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业科技人员投身农业创业,成为职业农民;支持和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为专业大户;鼓励具有生产规模、资金实力和专业特长的专业大户发展成家庭农产,引导家庭农产按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规范运行,向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扶持专业技能少、资金实力弱的农户,通过劳力、土地、资金以及生产工具的合作,发展灵活多样的联户合作经营等。通过3-5年的努力,发展一大批形式普遍化、种类多样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发展合作社的家庭农产、农业经营公司及其他合作经营实体,使其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和“活力因子”。各级政府应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并从财税、信贷、技术、奖励补助等多方面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突出农业特色,扩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户节约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突出抓示范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社。针对我市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要着力解决规模小、总量少、管理差、“空壳化”、品牌少、效益低等几方面的问题。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深入开展示范社创新行动,培育一批粮、果、蔬、渔、猪等特色产业农民合作社,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流通等环节中的农民合作社,使合作社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科学、财务核算规范、运行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合理,让合作社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要加强指导服务,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推进合作社规范化上水平发展。产销衔接,帮助合作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人才培养,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合作社带引产业农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应体现在劳动、技术、产品、资本、加工、流通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政府应在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信用评级、税收优惠、人才培训、技术服务、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全面帮扶,让农民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发展主体。
4、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应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加工规模大、行业集中度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以龙头企业紧密对接,鼓励龙头企业申办农民合作社,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产)”经营模式,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的联结利益机制,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立稳固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每个县(市、区)至少应培育两个以上年产值过亿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科级创新、品牌培育、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龙头企业在带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着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扩宽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按照“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的要求,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利用自身资本技术优势,成立农业专业服务公司,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全程服务。增强以农民合作社为基本主体的各类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完善龙头企业以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发挥就地、就近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在产前,鼓励和支持社会化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菜园、标准化果园、畜禽养殖场和标准化鱼塘等农民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中,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为取向,实行统一生产规程、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品种种养、统一渠道销售,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可靠;在产后,围绕农产品收购、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开展农产品营销服务,促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社企对接”、“社校对接”等。
6、加强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应结合各县(市、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建设流通项目,搭建主要农产品流通平台。特别是要以赣州农产品物流园,加快建设好赣南脐橙专业市场,综合打造全国知名的、现代化的南方果品销售中心。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一批大型农产品专业流通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挂牌直供直销、代理配送、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产品流通销售新型业态。加强乡镇农贸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
7、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一要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规划,稳步推进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农业种养能手、农业专门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经纪人,扩大农业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形成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三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体系、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全程检测制度,广泛开展实用信息、市场营销、科技示范、动植物疫病疫情、气象水文等信息服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积极推广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不断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安装步骤说明:
(查看动画演示)
安装后找不到网文摘手?请点击这里>>
上网浏览时发现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浏览器收藏栏中的“360doc网文摘手”;
首次使用会弹出“网文摘手小贴士”,对“360doc网文摘手”的使用方法做简单介绍,如果您有兴趣,请点击下方“继续”进行观看;无兴趣可点击右上角“X”关闭,进入保存文章页面。
点击“保存”,文章成功收藏到“我的图书馆”!
详细的使用讲解,请点击:网文摘手使用攻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宗锦耀:充分发挥农机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理论评价与现实选择【2】
构建“四化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