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纸存真-昆明县衙门往事

   清代县政府的衙门设置及其调整。知县衙门是县政府中最重要的衙门,但不能以其为县政府的唯一衙门。事实上,清代县政府衙门设置的原则是因官设衙,其他因需而设的首领官(典史)、教官(教谕和训导)、佐贰官(县丞和主簿)、杂职官(巡检、盐大使等)等照例建置衙门,当然也有不置衙门的杂职官(医学训科、阴阳学训术、僧会司僧会、道会司道会等)。县内还可能分驻有品级更高的官员及其衙门。而各衙门内部的衙役设置因衙门因地因时而异。第二,清代县政府的官和吏。一般而言,清代县政府普遍设置的官员有正印官知县,教官教谕和训导,首领官典史,杂职官医学训科、阴阳学训术、僧会司僧会、道会司道会。佐贰官县丞、主簿,其他杂职官巡检、盐大使、驿丞等,则是因需而置且因时而移的。县政府行政体制是正印官独任制下的官员分责分区制。此外,各县还设置有衙役和书吏,但因衙门因地因时而异。清代“衙蠹”之弊的根源在于体制的弊端。第三,清代县政府的行政运行机制。县政府行政运行机制,包括县政府与上级、平级、基层及内部的运行机制,其中,内部运行机制是基础,与上级和基层的运行机制则是关键。行政运行方式主要是公文往来和人员往来,公文是人员往来的凭证,而人员则是公文往来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

   训导为古代文官官职名,职能为辅佐地方知府,属基层官员编制,主要负责教育方面的事务。

   典史,知县所属掌管缉捕、监狱的官员,后县丞、主簿等职位裁并,职责由典史兼任,属于“朝廷命官”。

 会典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源出于《周官》(《周礼》), 唐 有《唐六典》。元明清 改称会典 ,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著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史料参考:清代手抄大清会典事例云南府昆明县历任知县典史训导名册-盖章珍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县官
古代的县衙有多少官衔?
清朝的县衙门有多少人?
知县与县令有什么区别
关于清代县政府的官员
清朝官制大全(超级详细版)【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