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关于性命、生命和身体的一点体悟

近读《道德经》和《论语》,更加坚信两者之间存在哲学上的传承关系,不光因为孔子与老子一样,最推崇的是无为而治,也不只因为孔子自言其学问的奥妙之处全在于“一以贯之”,而且因为孔子和老子在性命、生命和身体这三个有关人类的关键范畴上高度一致。而通过深入辨析性命、生命和身体的异同,使青衫老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清澈的认识。

就哲学意义而言,性命、生命和身体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性命包含生命,是人性(真君、本性、佛性、心性、天命)与生命的复合词。也就是说,性命是性与命的对立统一。

在老子和孔子乃至释迦牟尼看来,人的本性是生而有之的,是决定人的后天作为的东西。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表现在现实说中,就是欲望,包括性欲、食欲以及求知欲、独立欲、超越欲和控制欲等六种基本欲望。这些欲望是与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以生命为载体的。只要人活着,就永远抱有这六种欲望,自始至终。这六种欲望很宝贵,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基本动力。性欲没说的,是传宗接代的必要;食欲是维系生命的必要;求知欲则是传承智慧知识和技能的必要;独立欲从小就有,是自立门户、成家立业的必要;超越欲则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必要,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超越父母;控制欲则是形成人类社团包括家庭、宗族、部落、民族和国家的必要。所有这些欲望都是天生的,从小就有的,与生命相伴而立,须臾不离。

生命实际就是活着的客观反映。它表现为各种欲望都存在。而体现其存在的外在表现就是“情”,由于欲望是否得逞而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恶以及恻隐之心。有这些情感在,说明此人还活着,还具备人类所需要的六种欲望。也就是说,此人还有性命。

身体与性命相对立而存在。人有身体才有性命,而也只有性命存在,身体也让才有意义。所以,在现实世界,既没有脱离性命的身体,也没有离开身体的性命。不过,这种客观表明,性命和身体并不完全对等,二者完全又属于不同的范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性命不老。几乎所有人都不服老、不觉老。因为,不论人的寿命有多大,七八十了还是八九十了,性命都还是活脱脱的,保持年轻时的状态的。人感觉到老,老的是身体,包括机能和零部件。第二,性命不因身体的缺陷而有缺陷。盲人的性命是完全的,瘸子的性命是完全的,所有残疾人的性命都是完全的。先天残疾的人如此,后天残疾的人也是如此。有的人由于某种意外掉了一条胳膊或一条腿,但其性命并不会因此而少一点什么。只要能够维系生命,即使四肢尽失,此人的性命依然是完全的。很多人感觉奇怪,为什么盲人善听善乐,这实际正是其性命完全的客观反映。霍金能够成为天文学、物理学大师,也因为他的性命是完全的。

了解到了生命、性命与身体的异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

(一)支配人的行为的不是身体而是本性或天命。不论年轻还是老迈;不论健康还是残疾,都是六欲在支配人的行为。

(二)身体不是影响工作、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只要活着就要奋斗,就要学习,就要对人类有所贡献。

(三)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本性符合正道,也就是克己复礼,对于人生十分重要。《三字经》的这句话很关键,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欲望是先天的,但是,先天的欲望将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行为,却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所以,孔子之教所要解决的,实际就是这个大问题。

(四)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要“尽孝”。孔子重孝,为什么呢?用孔子的话讲就是“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身体发肤是什么?性命的载体嘛。没有父母赋予子辈身体发肤,哪里还有性命做事?所以,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感恩的就是父母。他们给了我们身体,也就给了我们一切,给了这个世界绵延不绝的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放”?
(2)20111101《孝经》第一章
彭放 |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8·3】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译文与赏析
孔子:孝是人生之始,也是贯穿人生之道
发受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