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些人只想待在过去呢?
美丽心灵专注于个人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心理 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已经陷 入集体怀旧 的情结中了呢?先是我们的父 母,他 们总是怀念计划经济年代,“国家 什 么都管,单位、老婆、房子还有医 疗”;那些“60后”“70后”“80后”也开始 怀想 自己年轻的时候,“身轻如燕, 穿S码,一 个排的小伙子追……”连初 入职场的“90 后”都开始想念过去的味 道了。 谁没有过 去呢?怀一下旧又有什么不 好呢?过去帮 助我们“知道自己曾经 是什么样,了解自 己后来变成了什么 样。”精神分析家卡特 琳娜·艾姆蕾-贝 里松解释说,“同时,让我 们更好地 调整现在的位置和状态,预见自 己的 未来。”这种对过去恋恋不舍的情结 中,最有风险的,是太爱怀旧从而失 去现 实感。这种生活在过去的人,在 我们这个 时代挺多的——他们为什么 只想待在过去 呢? 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一个问题是:过去 真那么令人怀念 吗?事实上,对于过去的 回忆,往往 关乎现在。我们的父母一辈备 加怀念 的计划经济年代,其实有其另一面 ——大家是没有什么压力,可同时也 没有 什么活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 文化生活 都极度匮乏……而剧变的中 国社会带来强 烈而丰富的社会变化的 同时,也带来了个 体无法适应社会变 迁的痛苦。对计划经济 年代的怀念, 其实是对当下社会压力大、 人际关系 疏离、工作不稳定等社会现实的 一种 对应性逃避,仿佛一个婴孩逃回母亲 的子宫。 “那些始终纠结于过去的人,拒 绝正 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精神治疗 专家奥立维埃·农热解释。他们拒绝相 信“我曾经是那样的(美好,出色, 富 有,成功,有魅力等),但现在却 面目全 非,一切都很不堪”,因此宁 愿沉浸在逝 去的时光里……奥立维埃 认为,这可能源 自人们在孩童时代所 受的教育:人们总是 教育小姑娘“不 许生气”,教育小男孩“男子 汉不应该 害怕”(其实他们正在生气、害 怕)。这样,当他们遇到各种情绪上 和情 感上的困扰时,实际上应该接受 它,表达 和宣泄出来,结果他们却被 困在自己的情 绪中无法自拔,根本无 法正视此时此地, 当下的自己的真实 处境与感情。 拒绝忘记 通常,被困在自己的过去当中,证明 他/她未能妥当地安排处理某些事 情,说明 他/她可能有严重的心理创 伤未能及时“治 愈”。怀旧把我们拉回 过去,阻止我们向 前迈步。如果说参 加葬礼让人很难过,那 是因为它让我 们近距离感受到“生命的有 限”、生命 已经结束,近而联想到自己终 将面对 死神。但即便如此,假如一个自己 非 常亲近的人去世,人们却会本能地拒 绝“告别”与他/她相关的一切,会觉 得“告 别”就意味着“忘却”,下意识 地,会努力让 他/她继续活在大家心 中,让时间和记忆 停留在过去。 无法翻开生活中新的一页, 其背后所 隐藏的是难以做到“与过去决 裂”,难 以“迈步前行”。心理分析师将之与 婴 儿脱离母体的恐惧焦虑相比:这是人 生 的第一次“失去”,当这种“失去”没 有被正 确引导、消解,或者是因为原 有的那种私 密感情,或者因为他/她 从未真正地脱离 出来,他/她会试图 倒退,返回到过去的 那种母子相融合 一的关系中。 通常事实上 的、或者象征性的父爱缺 失是其根源所 在。因此,当父亲介入 到这种母子关系当 中,将会促使孩子 走出这种关系以便投入 更广阔的世 界。而正是父亲这个角色,可 以间接 地帮助孩子正视现在、放眼未来。 倘 若缺少了这一点,孩子会继续“粘”在 母 亲身边,即使成年后,脑中也会一 直回旋 着这样的想法——“以前,可比 现在好多 了!” 你自己是这样的人? ■ 从身体上感 受现在 活在当下是一种实践:用身体来感 知 当下生活的每个瞬间。体育锻炼、行 走、放松练习、调整呼吸、让身体知 觉苏 醒…… ■ 创作 艺术创作能让时间留痕。从 绘画和雕 刻作品中,人们能够看到一种进 步, 并由此感受自己的变化。艺术创作同 时还是树立自信的一种手段。 ■ 写出所害 怕的事 用笔列举出我们所害怕的事,即使 是 最无关紧要的小事,也会让我们对未 来 有更清楚的认识,减少对未知岁月 的焦 虑。 ■ 放开过去 怀旧是美化过去的一种 自然倾向。曾 经的那个地方、那种氛围、 那些与回 忆相连的情愫是那么美好、崇 高。重 游那些萦绕于心的故地,能够让我 们 放开过去。在某些情况下,这或许是 一 个机会,让我们可以清理一下其他 的往 事,在一个更好的基础上轻装前 行。

感谢你的浏览,愿此文对你的生活、 工作 与成长有帮助!

评论(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单位变迁
散文世界||粗粮
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聊一聊我对布票的一点回忆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性质的社会,计划经济年代是按照国家有计划
60年代人情绪更平和
马拉松的寂寞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