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仇平贵同志在孝南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核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专题报告会、全市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动员会、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精神,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把孝南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核心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孝南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为了开好这次大会,区委在四月份成立了贯彻落实市委9号文件精神调研专班,先后召集部分乡镇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意见。为了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区委在杨店召开区“四大家”领导务虚会,集中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研讨。调研专班根据区“四大家”领导的意见,结合有关调研成果,起草形成了《中共孝南区委孝南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初稿)。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原则,调研专班又将初稿发至区“四大家”领导、乡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征求意见。最后,区委召开常委会议,对实施意见的修订稿进行了讨论研究,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今天下发到大家手中的区委11号文件。
  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肩负起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历史使命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孝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作出的果断决策,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一)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孝南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合力建设副中心城市的积极作为。在新的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登高谋远,深刻认识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给孝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全面把握城市圈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演变的必然趋势和一般规律,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决定。这个重大决定,核心思想就是把孝感建设成为“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区域带动力强”的鄂东北大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域经济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发挥作用,为建设副中心城市作贡献。特别是对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孝南,提出的要求更高、更具体。在城市建设上,副中心城市规划的东部新城区、孝感主城区、孝南新城区、云梦城区4个组团,有3个涉及孝南;而且市委、市政府明确支持孝南行政中心南迁,建成15万人新城。在经济发展上,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市生产总值要突破1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要突破60亿元,孝南在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必须加大。在增强区域影响力上,要求通过提升与大城市相配套的要素聚集、科技创新、交通通达、信息交流等综合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龙头地位。因此,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加快经济发展,高昂市区龙头,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既是孝南作为全市唯一市辖区的职责所在和使命所系,也是孝南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定、合力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郑重承诺和积极作为。
  (二)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孝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经过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孝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四届区委成立以来,发展进一步提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6.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0%。到2009年底,“十一五”规划除外贸出口、生产总值2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可以说,孝南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处在“弯道超越”的关键时期。在“十一五”规划行将结束、“十二五”大幕即将拉开的紧要关头,如何谋划孝南未来的发展?有两条值得注意。一条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孝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支柱产业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这些都是孝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孝南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良好基础,必须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另一条是市区一体,借势发展。也就是主动把孝南的发展融入到武汉城市圈和全市的大思路、大战略、大发展中去,在实施大城市、大园区、大产业战略中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做强城市内核,增强辐射功能,率先在全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因此,孝南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区委、区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孝南区情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孝南在孝感大城市建设中的崭新功能定位,是谋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孝南抢抓重大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前不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通报了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情况,孝南在80个县(市、区)中,综合排名第29位,在全市排名第2位。孝感7个县(市、区)综合排名除汉川上升外,其余均大幅下降,其中,孝南下降5位,应城下降6位,云梦下降8位,安陆下降11位,大悟下降14位,孝昌下降15位。孝南排名下降的原因,除考核体系发生变化外,主要是结构类指标、社会与环境类指标大幅退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产值比重、COD、社会保险参保率、万元GDP能耗等指标都退位至全省40名以后。另外,工业短腿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项考核工业的指标,我区分别排名第41位、第66位。这些都说明,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不发展不行,慢发展亦不行,我们必须比别人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才能后者居上、迎头赶超。在这个时候,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决定,为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副中心城市,将极大地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孝南作为全市唯一市辖区,作为副中心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无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城市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二是有利于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建设副中心城市,将带动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促进区域消费进一步扩大,“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定会更加强劲。三是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副中心城市,对转变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特别是对以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休闲旅游业、“三新三型”工业、绿色农业等为主的“两型产业”发展,更是一个重大机遇。因此、区委、区政府决定市区一体、对接武汉,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无疑是推动孝南又好又快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早日跻身全省县域经济Ⅰ类县(市、区)的重要途径。
  (四)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孝南统筹推进全域城镇化、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孝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的县改区,2009年城市化率仅为39%,低于汉川0.9个百分点,低于应城2.1个百分点,应该说,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区委、区政府决定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全域孝南、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办法。一方面,通过参与城市建设和打造特色小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让农民充分享受城镇发展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农业农村发展将获得更多的资本、人才、科技和制度支撑,农民生活将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因此,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
  总之,全区上下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聚精会神抓好孝南的工作,一心一意加快孝南的发展,以孝南发展的大提速、社会的大进步、城乡的大繁荣来为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牢牢把握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建设方向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孝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区上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市区一体、对接武汉,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着力打造“四区”,即“两型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发展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努力把孝南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文明程度高、生活品质优的具有滨水特色的综合型核心区,为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总体功能定位是:具有滨水特色的综合型核心区。具体功能定位是:  
  “两型产业”聚集区。就是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积极承接沿海和武汉地区产业转移,加快特色支柱产业发展,把孝南建设成为“三新三型”( 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环保型、循环型、集群型)工业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基地。
  现代物流发展区。就是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对接武汉、抢占中原、辐射全国,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现有物流企业,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把孝南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
  生态旅游休闲区。就是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突出滨水特色,加强水体保护和修复,把孝南建成水乡园林式的宜居核心区。
  城乡统筹示范区。就是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现产业集群崛起和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推进城乡有机结合,建设全域孝南,实现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一是经济实力强。到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1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34:51左右,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确保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到2020年,力争全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6:47:47左右,一般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县域经济排名进入全省10强。二是生态环境好。到2020年,全区绿化率达到45%,森林覆盖率达到20%,水体保护良好,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文明程度高。到2020年,全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大幅度提升,孝文化得到传承和光大。四是生活品质优。到2012年、2020年,全区城镇化率分别达50%以上、80%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15万人的城南新区,主城区达55万人,临空区达30万人,成为宜业、宜游、宜学、宜居的高品位核心区。  
  在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四条原则。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在解放思想拓新路、转变观念求突破的同时,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过去好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始终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效不动摇,始终坚持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团结协作谋发展不动摇。二是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原则。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即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关系、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关系,推动全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为推动孝南发展的根本动力,努力破解发展难题,消除瓶颈制约,以大创新推动大发展。四是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设备,参与孝南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经过孝南干部群众10年左右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将是一个工业发达、市场繁荣、实力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的经济强区;将是一个绿树掩映、碧水环绕、鸟语花香、人口集中度较高的宜居新城;将是一个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城乡和谐、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的幸福家园。全区干部群众一定要看到孝南发展的美好前景,提振信心,迎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奋力推进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孝南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下大气力提高工业化水平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研究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加快推进城市化,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要牢牢抓住工业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毫不动摇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尽快把工业这块短板加长。
  一是下大气力实施重点工业产业倍增计划。全市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动员大会要求,要把落实产业倍增计划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实干3年,奋力实现重点产业主营收入翻一番和生产总值1000亿元目标。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我区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主要是抓12个产业,即纸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家具建材、医药食品、新材料等6个工业产业和建筑、房地产、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商贸等6个专项产业。重点是抓“3+3”,即在抓房地产、旅游、物流3个重点专项产业的同时,突出抓纸品、家具建材、新材料3个重点工业产业的倍增。要全力支持金红叶、维达、恒安、中顺、森源、保丽等纸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文化用纸、新闻用纸等关联企业,放大纸业集群效应;要切实抓好东山头木地板产业园建设,积极做好18家已落户企业的服务工作,力争再引进一批全国知名的木地板企业;要以易生新材料公司为龙头,兴建生物材料科技园,加强与深圳塑胶行业协会的联系,引进一批中下游企业,促使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要通过大力实施重点工业产业倍增计划,努力形成3个100亿元产业集群,把孝南打造成为“中华纸都”、木地板生产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是下大气力培育市场主体。要坚持抓大、扶小、引进、盘活“八字方针”,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即引进一批外来企业和回归企业、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和亿元企业、催生一批草根企业和微小企业、盘活一批困难企业和关停企业、扶持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品牌企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到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600 家,上市公司达到2?3家。要深入推进质量兴区和精品名牌战略,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三是下大气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申报,争取用国家资金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现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要依托武汉智力资源,努力把孝南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力争到2012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以上;到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
  四是下大气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体现特色、集成配套”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区(开发区)”、“四园(长兴中小企业成长园和回归创业园、南大‘三新三型’产业园、东山头木地板产业园、朱湖农副产品加工园)”、“多点(肖港、三汊、祝站、毛陈、杨店等地)”格局的工业发展平台。开发区要瞄准建设全省一流开发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融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客商投资需求。已创办工业园区的乡镇,要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企业引进工作,不断壮大园区经济规模。要按照“五个不变”原则,继续支持乡镇到开发区建设“园中园”。
  (二)实施汉孝一体战略,加速推进融入大武汉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必须放到武汉城市圈这个大背景中来谋划。要充分发挥孝南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优势,市区一体、对接武汉、发展孝南,合力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一是加速推进规划一体化。要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抓紧做好城南新区、临空经济区、孝南发展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切实抓好各项专项规划的调整衔接工作,加快构筑汉孝一体化的空间对接平台。
  二是加速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要围绕构建与武汉“半小时通勤圈”,继续做好孝汉大道、?孝高速、汉孝城际铁路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协调服务工作,抓紧开工建设陈(毛陈)天(天河)公路、孝汉应高速公路、孝?大道、316国道复线外迁线,加快打造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对接平台。
  三是加速推进“两型”项目一体化。重点是组织落实“两型社会”总体实施方案、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启动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两型”项目建设。  
  四是加速推进产业一体化。要按照“五个一体化”和“八同”的要求,加强“六大基地”建设,加大工农产品输出力度,扩大武汉企业引进成果,着力打造与武汉配套协作的产业链。
  (三)实施城镇支撑战略,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加强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带动能力,推动农村人口转移聚集,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成婚(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语)”。
  一是大力推动城镇建设。要围绕建设全域孝南,积极构建“一主(含四街和朋兴、新铺在内的主城区)”、“两新(城南新区、临空新区)”、“八点(陡岗、肖港、西河、杨店、三汊、毛陈、祝站、朱湖)”为支撑的城镇体系。主城区建设要实施好长征南路拉通、老?河综合治理和四街片区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城南新区建设当前要成立专班,迅速启动起步区规划建设,加快行政中心南迁。临空经济区建设要坚持市区一体,共同加以推进。小城镇建设要大力推广西河新景园、陡岗万佳新城、肖港阳光鑫城等建设模式,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使小城镇朝着规模化、小区化、功能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二是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发展物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发展九大物流区,其中武汉、郑州为中部物流区。我区与武汉毗邻,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要抓紧组建物流发展局,科学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要依托高速公路出口和铁路专用线以及城郊地段,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着力引进一批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重点加强生活用纸物流中心、三汊物流中心、南方物流大市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大宗商品物流、生产性物流和特色物流产业,积极推行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推动休闲旅游业发展。随着大武汉的加快发展和孝感大城市的加快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城市居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加强现有的“一区(天紫湖4A级度假区)”、“二村(嘉沦河度假村、融兴度假村)”、“多庄(天姿、福良山、楚荣、森淼、绿岛等农庄)”旅游景点建设,促其提档升级、做大做强。要依托特色文化、湖泊水库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要加大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宣传推介力度,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营销能力。要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全面加快房地产、商贸、酒店、娱乐、金融、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形成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配套联动的产业链条,努力把休闲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四是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区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将会减少,农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将会降低,但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不会动摇的,农业对推动城市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会改变的。要立足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和武汉城市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城郊农业。要突出抓好以香稻、精细蔬菜、水产、畜牧、林果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抓好“四个一批”工程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三品”的比重。努力把孝南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餐桌子”。要加大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和实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
  五是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五句话、二十字”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实施“1241”工程,即重点抓好1条“幸福港湾”建设线,全力抓好祝站、三汊2个新农村建设整镇推进试点,继续抓好4个区级示范村建设,其他乡镇各抓1个试点村建设,使试点镇、试点村建设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六是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要学习鄂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坚持规划先行、全域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要突出产业带动,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体系。要加强设施建设,构筑城乡一体的公交网、供水网、供电网、信息网、供气网、市场网。要推进服务均衡,努力形成城乡政策均等的医疗、社保、就业、教育、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突出激活各类生产要素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根本任务是打造更大的平台,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因此,必须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在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孝南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进。回顾孝南建区以来的发展,应该说得益于招商引进;孝南今后要实现更大的发展,仍然要依靠招商引进。要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理念,坚持专班招商、以商引商、全民招商,突出引进“三新三型”项目;同时,放开招商思路,拓宽招商领域,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坚持一、二、三产业一并招,大、中、小项目一起引。要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延伸加粗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倍增计划实施,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要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是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以谋求招商引进工作的新突破。
  二是突出抓好全民创业。沿海地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全民创业。钱多的人创大业,钱少的人创小业,无钱的人借钱也要创业,这已形成了一种风气。要学习沿海地区经验,坚持以政策激励为导向,引导外出老板回乡创业,鼓励企业家扩大创业规模,引导广大农民兴办实体创业,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支持科技人员发挥专长创业,推动退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更加活跃,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
  三是突出抓好企业“走出去”。 要精心培育出口企业,引导企业开展出口业务,扩大现有企业出口。要落实“科技兴贸”措施,培育出口品牌,促进外贸发展转型升级。要实施“建筑强区”战略,建设一批建筑强乡(镇),鼓励支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增加外派劳务数量,加强外派劳务人员服务管理。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外出投资,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四是突出抓好发展环境建设。发展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内在因素,谁的环境好,谁吸引的生产要素就多。要从政策、服务、市场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软环境。要重点加强“三集中”管理和“直通车服务”,经常性开展“三评”活动,建立完善服务企业机制,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部门服务质效。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员单位之一,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努力推进节能减排。要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严格要求企业达标排放。要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扎实开展创建全省生态区活动,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二是努力提高绿色水平。重点是推动湾子林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交通干线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绿地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是努力加强水体保护。要突出滨水特色,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河流湖泊生态保护,重点加强“四湖四河(野猪湖、王母湖、白水湖、天紫湖及府河、?河、沦河、槐荫河)”的水体保护和修复,使水质保持应有等级标准。
  四是努力构建低碳社会。省委、省政府拟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以引领全省低碳经济发展。要结合孝南发展实际,积极探索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加强低碳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在广大居民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一批低碳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低碳孝南。
  (六)实施文化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城市灵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标志。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必须加快文化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一是着力加强孝文化研究与开发。要大力开展孝文化研究、发掘和推介活动,新上一批孝文化标志性工程,推动“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要加快建设“中国楚剧之乡”,深入研究开发“一城(叶家庙古城址)”、“二台(碧公台、凤凰台)”、“三师(程颐、熊赐履、乔用迁)”、“古八景(西湖酒馆、程台夜月、北泾渔歌、董墓春云、泮沼荷香、槐荫琴台等)”等历史文化,大力开展民间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孝文化内涵。
  二是着力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射击馆、综合性体育场馆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场街道综合文化站及社区文化室建设,大力开展全民文体活动,把孝南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
  三是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增强文化对核心区建设的带动能力。要坚持以孝文化为主导,大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七)实施人本战略,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出发点和归宿是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要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抓好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核心区建设成果。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快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要加强计生工作,不断提高人口服务水平。  
  二是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扩大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实施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继续推进“消危工程”。  
  三是切实加强社区建设。要围绕服务城市,坚持每年每个街道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标准化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服务。要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是切实加强综治维稳工作。要健全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各项机制,加强治安防范阵地和队伍建设。要健全重大项目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机制。要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要深入推进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
  (八)实施创新战略,不断增添发展动力与活力
  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打造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必须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一是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决摒弃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以国际化的眼光、市场化的办法,勇闯传统的“禁区”、勇闯危险的“雷区”、勇闯复杂的“难区”,切实做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二是不断推进机制创新。机制创新天地宽。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发区工作机制、乡镇工作机制、部门工作机制等,用机制的大创新推动发展的大提速。重点完善孝南经济开发区管理机制,扩大开发区代管范围。要实行规划、建设、项目、服务“四统一”管理,提高开发区办事效率。着力破解土地、资金、征地、拆迁、环保等瓶颈问题,推动区乡工业园建设和发展。要实施强镇战略,简政放权、财力下移、放水养鱼,加快发展乡镇经济,促使乡镇在全市争先进位。
  三是不断推进管理创新。重点从目标管理、干部管理、行政管理、城镇管理、财政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制度创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管理规范、行政高效、市场活跃、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是不断推进企业创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企业创新文化。要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强化领导,形成合力,努力把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宏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区上下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肩负起历史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推进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区委、区政府将建立健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领导体制,集中精力抓紧对重大问题的调研和决策。昨天,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城南新区建设指挥部和产业倍增计划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共同推进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二)强化宣传发动。要在全区组织开展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全区干部、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孝南发展我受益、我为孝南作贡献的浓厚氛围。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造势,广泛凝聚共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到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伟大实践中来。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落实以技术、管理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大胆吸引和使用一批高新技术人才,为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要关心和爱护人才,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
  (四)强化干部作风建设。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自觉为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添砖加瓦。纪检监察机关要实行问责、问效、问廉制度,督促各级干部提高发展能力、执行能力和操作能力,为推动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作风保障。
  (五)强化监督考核措施。对于副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抓紧分解落实,落实要到单位、到乡镇、到人头、到时段。要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责任单位评价办法和乡镇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建立有利于争先进位的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我区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分别在全省、全市争先进位。要制定产业倍增计划进度推进日程表,实行每月一通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推动产业倍增计划全面落实。
  同志们,孝南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以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务实创新,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核心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孝南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2010年6月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天津的“城市密码”。
北京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出台:3年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抓住机遇,融入大开放格局 打造南翼副中心城市·台州日报
河南培育60个特色小城镇 直管县将成区域副中心
从武汉长江新城(区)四大城市核心 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
“城市副中心”vs“雄安新区”,谁更有潜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