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真的有秘传笔法口诀,到但后来失传了

古人写字是为了实用,写字速度一定不慢。古人认为书为小道,文章才是大业,古代没有专职书法家,由此可以推测出古人不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练字。书圣王羲之(58岁)及王献之(43岁)的寿命都不长,现在书法大家在这个年龄书法大多不成熟,现在的书法家天天临帖尚且如此。而二王所处的时代,社会上的书体还很不成熟,但二王父子写得很好,鹤立鸡群的高于社会上的普遍水平,楷书行书草书从汉代萌芽,到二王手中迅速成熟,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王羲之的儿子个个都是书法家,王氏一门后来出来许多书法家。这是为什么?据记载,二王得到了前贤的秘传笔法。

王羲之草书

章草

魏晋民间行书

王羲之的笔法传承于何人,明解缙《春雨杂述》有较为详尽的描述。大致为:蔡邕《笔经》→蔡文姬→韦诞→钟繇(掘韦诞墓得之)→学生宋翼(掘钟繇墓得之)→王旷→交由卫夫人以授羲之(所谓“枕中秘”)。

如果书法没有秘传笔法,钟繇及学生宋翼掘墓的行为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理由,在古代掘墓是为人不齿的行为,会遭万人唾骂。钟繇是将军,不可能天天去练字,他能成为楷书鼻祖肯定于掘墓得笔法有关。

从书法传承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中国古代的学术传承是家族式的,有严密的自我封闭的性质,是不对外相传的;把技艺传于外人更是慎之又慎。颜真卿为得到张旭的笔法,两次辞官请教才打动了张旭。魏晋时期真正掌握书法这门技艺的是当时的高门士族琅琊王氏,这个群体是非常小的,而且异常脆弱,一不小心书法就会随着士族的消亡而失传。

王羲之之后,笔法是这样传的:王羲之→王献之→羊欣→王僧虔→萧子云→智永→虞世南 →欧阳询→陆柬之→张彦远 →褚遂良→薛稷→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前一部分大致在家族中传承,比较有系统、纯正,到智永之后基本已失去亲授,所谓的传授,可能更多的是通过流传下来的作品来推测其笔法,由于时代相近,所得也就较为淳正。至中唐以后,社会风俗大变又逢战乱,书画损失严重,笔法传承断裂。至宋代更是江河日下,宋四家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推测二王笔法。苏东坡三指执笔,用魏晋传承下来的鸡距笔写字遭众人讥笑,黄庭坚高执羊毫散心笔写字,师徒笔法截然不同。从此以后,书法水平江河日下就是笔法失传的缘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厚祥大谈当代书法超越古人,步刘洪彪后尘,引来网友集体反对
柳体和瘦金体哪一个更难?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03学书法从笔法入手
在书法学习中对书法的笔法、布白、章法该不该图解分析
王羲之的笔法传下来了么?学书法主要学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