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近日窦唯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专辑《山水清音图》。

据说,专辑灵感来自古画《山水清音图》,整张专辑分为“萧和键音图”“鸣虫静夜图”“童子诵乐图”“长卷舒慵图”等,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

《山水清音图》是由清代国画家石涛所创作,描绘在错落纵横的山岩间,奇松突兀,横亘在山岩之间的黄山景色。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山水清音”一名化自晋代文士左思《招隐》诗中“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一句,丝竹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代名词,此句意即山水林泉自有其美妙的节奏与声音,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便能体会到音乐带给人的平静与愉悦。石涛选此为题,必是对此心有戚戚焉。

清 | 石涛 | 山水清音图 | 纸本墨笔 | 102.5x42.4cm |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是“清初四僧”中最具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一位画家,他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等绘画理论再当时以至现在的画坛影响很大。

他热衷于笔墨的运用,强调“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山水清音图》是石涛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从该画中可看出,石涛笔墨兼用,尤其善用墨,枯湿浓淡兼重并用,湿笔较多;用笔方面,或细笔勾勒,很少用皴擦的痕迹,或粗线够其,皴点并用。

《山水清音图》的视觉触点最为强烈的是画面中各种笔墨的运用,把各种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

清 | 石涛 | 山水清音图局部1

石涛认为,笔与墨作为描绘和表现手段是有分工的,笔用来描绘大自然的“生活”,墨用来表现大自然的“蒙养”。所谓“蒙养”就是大自然内在生命力的美。笔墨交融的理想状态就是“氤氲”。

清 | 石涛 | 山水清音图局部2

石涛的画在构图上往往不落前人窠臼,以奇制胜,极富创造性。这幅《山水清音图》就是—个例证,在错落纵横的山岩间,奇松突兀,横亘在山岩之间,如龙飞凤舞;一股瀑布从山头上直泻下来,穿越郁密的竹林和栈阁,冲击山石,注入深潭,喷雪跳珠,动人心魄。瀑布的巨响,丛林的喧哗,松风的吟啸,仿佛一首交响曲般荡气回肠。

两位高士正对坐桥亭,默参造化的神机。用笔劲利沉着,用墨淋漓泼辣,山石以淡墨勾皴,用浓墨、焦墨破擦,多种皴法交织互施,颇得生动节奏之效。整幅画笔与墨会,混沌氤氲,化机一片。

清 | 石涛 | 山水清音图局部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四僧石涛代表作《搜尽奇峰图》《山水清音图》等赏析
【名家鉴赏】300年只此一人——石涛
[1-2]中国文人画的价值(25P)
倾听松风瀑泉声
中国传世名画 . 山水篇(421-450)
搜盡奇峰打草稿——清初四僧之石濤【3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