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
    本报记者 沙林
  
    “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一直以为是军备竞赛,是工业竞争,
  是钢铁比赛,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的东西是有艺术气
  质的高科技人才。”
  
    6月8日,上百名中国的物理学家、医学家、音乐家、画家汇集一堂,
  在北京医科大学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从301医院偷跑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与会说:“科学和艺术是不
  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
  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李政道从80年代开始,每年回国两次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1997年
  在炎黄艺术馆举办“科学与艺术研讨会”,1998年在欧美同学会举行“科
  学与画”展览,今年本来要举行“国际中国计算机音乐大会”,但因主要
  发起人北大教授宫振雄病倒日本,所以改换题目。
  
    李政道所有举动是基于以下的一个事实:
  
    50年代美苏空间技术竞争中,前苏联于1957年11月把人类第一颗人造
  卫星送上天。美国一直自认为是20世纪科学技术第一超级大国,这一下举
  国感到耻辱,各部门首先指责教育界,教育部门也觉得对不住大家,认真
  反省。10年后,一些教育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
  但艺术教育落后。也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艺术素养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
  的落后。
  
    他们说: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艺术达到了世界的顶峰。
  俄国人说:他们仅仅贡献出一个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的俄国人就无愧
  于全世界。当然他们还有屠格涅夫、契柯夫、普希金……
  
    音乐上的柴科夫斯基,世界19世纪后半叶难有人与之相比,那时世界
  最重要的音乐流派———民族主义音乐,除了德沃夏克、西贝柳斯等少数
  几人外,全都是俄国人……说到美术,19世纪的美国名画,你能举出10幅
  来吗?而俄罗斯名画你能举出100幅,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伊凡雷
  帝杀子》、《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等,给人的震憾甚至艺术大国法国也无
  法与之相比……
  
    文学、音乐、美术三大门类,美国都不如俄罗斯,除了德莱塞和杰克
  ·伦敦等少数作家外,美国一直引以为骄傲的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斯特
  拉文斯基等,一查家谱全来自俄国。
  
    这些文化艺术的背景决定了美国科学技术不如俄国人。
  
    这个结论到底是否准确?艺术的差距对于空间技术的竞争到底有哪些
  间接作用?为此,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立“零点项目”研究,
  之所以用“零”命名,是表示对艺术教育认识的空白。
  
    “零点项目”20多年来花费了上亿美元,参加的科学家超过百名,远
  远超过一个课题组,甚至一个系。他们在100多个公立和私立学校做实验,
  有的从幼儿园起连续追踪20年,到目前已出版了几十本专著,上千篇论文。
  他们的研究成果导致了美国国会1993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
  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
  
    为此而制定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上面总结出这样的结论:
  “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
  
    因为很多中国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李政道博士不辞辛苦,每年
  数次回国,与高层领导和普通科技人员交谈、说服、暗示,关切之情溢于
  言表。这次他挂着输液瓶来到“科学与艺术”讨论会会场,第二天第三天
  要与某中央领导会面,与科学院领导恳谈……
  
    在所有场合,他谈的只有一个主题:科学和艺术:
  
    “一次,我对已故李可染大师解释说,‘想象用一根三维的线来绣一
  幅二维的图,我们可以绣出人、马、马车和许许多多其他东西。再想象这
  根线可以按任何方式运动,三维空间中线的运动就产生了人、马等等二维
  图象的运动。’我们讨论的结果是可染大师作了一幅著名的关于超弦的画。
  
  
    “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的国际会议都邀请画家
  按照会议的主题作画。作者中有已故李可染先生,和吴作人、黄胄、华君
  武、常沙娜等艺术大师。也有鲁晓波这样的后起之秀。这些作品既给了科
  学家艺术欣赏,又触发了他们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赞
  扬。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
  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
  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
  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
  美的成果吗?它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
  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
  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科学与艺术”讨论会上,与会者对我国当前科艺、文理相互沟通状
  况很不满意。他们说:这么多年来,科技人员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音
  乐细胞”。而文艺界常常炫耀的是“小时候我数学考了个零”。
  
    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枫认为:我们的学校结构大有问题。1956年他
  就提出疑问,这样不是把人弄僵化了吗?
  
    “从那时起我们实行的制度与英美很大不同,全是苏联的那一套,回
  想起西南联大时,不严格分科,我要选闻一多的课多一点,就成了楚辞专
  家,要是选游国恩的课多一点,就成了文学史家,要是选唐兰的课多一些
  就成为语言学家。而我们现在一进校门就框死了,想变也变不了。”
  
    专门到美国考察“零点项目”的沈致隆教授说:“美国所有大学艺术
  之普及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所有科的学生都可选艺术课程,专业艺术教育
  与非专业艺术教育界限不清,常常一个化学博士又是一个著名的演奏家,
  功利主义不像我们这么明显。
  
    “比如,我们今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都变了味,只有少数艺术尖子,
  少数特长生在那儿排练、比赛,观众不多,大学生也没什么兴趣,似乎艺
  术节就是给几个评委办的。那些艺术尖子也只是为了比赛,为了升学。而
  国外大学生参与艺术似乎是人生艺术化的一个需要。比如哈佛大学生艺术
  节,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参加了,技术高的不高的都卷在一起,热烈,有一
  种狂欢节的气氛。”
  
    与会者说:我们现在教育是停留在技术层次上,比如有的地方钢琴比
  赛就是看谁弹得快。这极大限制了创造型人才的出现。
  
    我们的教育要突破技术层次,进入一种人文和理工相通的境界。比如
  孔夫子学琴,自言经历了三个阶段,术、志、仁,一级比一级高。
  
    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博士的话,我们当深长思
  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科学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以人名命名!这座公办性质高校,今日成立!
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
解密:苏联早期科技领先美国,源于艺术和文学这两门“核心竞争力学科”丨头条
李氏,华人最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