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构主义的10大理念
建构主义的10大理念
 
建构主义认识论和学习理论是内容非常庞杂的教育/学习哲学,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的观点十分丰富,其整体思想可以总括为十大理念。
1.知识的获得是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来的。建构知识是人类的天性,人们总是用建构的方式(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和理解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人们是从经验的各种现象(如各种事件、活动和过程等)中学习的,从中,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经验和作出推论,并对解释和推论的过程进行反思。Bruner (1990)称这一过程为意义制定( meaning making)。因此,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A传递到B。从本质上说,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由教师帮助学习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建构意义的过程。
2.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知识存在于活动之中。由于人们总是依照所经验的情境去解释意义和获得信息,因而不能把对事物/现象的理解与经验活动割裂开来。活动是人与情境产生互动作用的中介。人们所建构的意义来源于经验与情境的互动活动。
3.学习活动的情境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学习必须有具体的情境,包括学习时的情绪体验,如激奋、担忧、恐惧、快乐等等。实践研究证明,从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有效用的。情境是知识的寄居地、附着带、储存地和回忆/检索的有效提示。
4.意义存在于个人的心智模式中。个人的意义制定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验是个性化的、独特的。固然,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存在差异,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共享不同的看法。通过社会性的交流、协商,可以共同探究事物/现象的意义,达到共识共享。这也说明,知识并非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它不能简单地被“传递”,也不能机械地被“复制”,它只能被建构。
5.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多元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经验更是如此。这意味着知识的建构是个人化的,无法由他人替代。反过来,知识的建构影响我们的经验看法/观点和共享的方式,也影响我们对任何事物或主题的看法。比如,政治、宗教观的迥然不同,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等等,无不说明了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观点。多元意味着差异,有差异,才有交流和碰撞的条件,也才有创新和发展的可能。
6.问题性、模糊性、不一致性/非和谐性是引发意义制定的触点,学习者是否拥有问题意识是产生意义建构的关键。知识建构的动力来源于“知”与“不知”之间的矛盾,意义的建构活动是由问题所激发的。面对问题,学习者可能产生好奇、惊讶、困惑、不安、烦恼、失落等等情绪体验,存在认知不和谐及失衡感。因此,要有效地建构意义,学习者必须对问题有深刻的切入感并且拥有自己的观点。学习者的主见直接决定他能学到什么(即知识的建构),因为主见是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别人进行认知同化和顺应的结果。
7.知识的建构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阐释、表达或展现,这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方式,也是检测知识建构水平的有效方式。活动是建构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对真正有益的知识建构来说,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他们在学习什么,并阐释其中的意义。阐释的过程/结果通常是言语的,但也可从系列视听学习媒体中建构经验或理解。阐释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计算机工具可以有效地支持学习的反思过程。
8.意义可以与他人共享,因而意义的建构可以通过交流来进行。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对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从中,参与者共同分享经验,共同讨论感兴趣的话题,相互促进学习。对话/交流共同体是意义制定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强势学习资源。
9.意义制定存在于文化交流、工具运用和学习共同体活动中。交流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必然受到共同体的观点、价值观的影响。在共同体中,学习者之间相互影响,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从分布式学习理论来看,一个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分布式记忆”的群体,其记忆能量远非个人所能比。在共同体中,个体的认知特点不同,共同体的认知特性和运作方式也不同,合作小组的社会组织也不一样,这些差异为个体之间的碰撞、交流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如同活动的形式会影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一样,共同体中的交流可能会改变学习者的知识、信念和学习伙伴的关系,因为在共同体完成某种复杂的任务时,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此外,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其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社区文化的影响。
10.并非所有的意义建构都是一样的。一般说来,任何建构都是个性化的建构。在任何知识建构共同体中,只有为共同体所共识的观点才能被接受或得到赞同。如果个体的建构与共同体的标准不一致,很容易被共同体判为无效——除非个体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对形成共同体正确的共识来说,诸多个体共同建构某种意义是非常有益的,因为意义建构的经验基础或来源极大地拓展了。此外,尤其要注意的是,评价个体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应该有多重的标准,应当避免个体新颖奇特的观点被共同体和单一评价标准所遮蔽或扼杀,而应最大限度地激励个体建构的积极性,赞赏和发掘个体知识建构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课程设计》有感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探究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三)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缎云间--共同体站长之家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建构主义的发展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