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德培:30年后的上海

 

30年后的世界

 

30年后的上海,脱离不了30年后的相关大背景。

 

首先,中国市场经济全面到位,上海将重新成为要素配置的首席城市。30年后,以资产价格、要素价格、利率、汇率等全面市场化为特征的第三次市场化,以及以普遍落实国民待遇、国内外两个统一大市场大致形成为标志的第四次市场化,将总体到位。

 

历史经验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上海愈能发挥自身特有的要素配置优势。如地缘优势、上海人讲法治、重契约,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藉此一举成为远东最大城市。而未来二三十年,涉及最为深刻的市场化进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世界特大城市群之一(长三角)的引领者,上海将逐渐展露出无人能及的资源整合与激活能力,重回远东经济中心之位。

 

其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兑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主打可再生资源利用与互联网技术嫁接,包含五大支柱: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微型发电厂分散式生产;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存储间歇式能源;能源互联网;将传统的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其真正想要表述的核心思想,即在于能源分布式、分散化供应将促使生产、制造小型化(如3D打印等),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去集权化,向去中心化、扁平化过渡。

 

全世界范围内,欧洲已率先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洗礼,分布式新能源供应初现端倪。鉴于中国环保压力最大,无疑将充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急先锋。至少,未来30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到位。

 

最后,经济总量及大部分经济指标将比肩美国或超过美国。截至2013年底,中国GDP总量为美国的54.7%。如按以往5年的平均增长率计算,中国很快就会在总量上超越美国。这一观点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即便中国增速放缓至中高水平,用30年时间填平差距也足够了。

 

当前,中美之间的差距重点在于均值与第三产业。研究表明,截止2013年底,中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占比相当于美70年前的水平(2014年上半年为46.6%,美国大致在80%以上)。

 

但《经济学人》预测中国是世界上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国家(还要考虑到中国离散度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而且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增速已超第二产业。就这点来看,比肩美国应该并非难事。而以此为背景,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当下许多言之凿凿的真理,届时都将更换或升级。

 

西太平洋领袖城市

 

30年后,上海将成为西太平洋的领袖城市,当年的四小龙、四小虎甚至东京,都将被抛在后面。

 

专家普遍认可全球城市至少有三大基本特征:经济实力强、总量大,对全球经济起到支撑作用,人均GDP程度高,全球总部多;对全球先进的市场要素、生活要素、生态要素组织有集合能力,是高端的人才、信息、金融、交通的流动空间;在文化、舆论、组织、制度等软实力方面,对全球的影响力大。

 

以此对照上海。2001年,上海GDP为香港的44%,2009年超过香港,用了8年。2012年上海GDP为东京的38%,按照上海目前的增速,不考虑币值因素,总量赶超东京也是大势所趋。2013年新加坡GDP总量为2780亿美元,而上海2013年GDP总量2.16万亿元人民币,总量已超越新加坡。

 

人均GDP方面,2013年上海为90765元,约合14000多美元,同期日本为38491美元,新加坡54776美元、香港地区37777美元,台湾地区20930美元,韩国24329等等,可见上海正迅速缩小与周边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即便考虑到今后的人口膨胀,30年后人均指标超越这些传统强势经济体依然难度不大。

 

西太平洋32个国家中,中国将是当仁不让的老大,而上海又是老大中的老大,总量称雄已毋庸置疑。上海所引领的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对世界经济的支撑力与辐射力不容小觑。

 

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将空前提高,将加入世界级大都市的第一方阵。截至6月底,上海共有跨企总部470家,已成中国大陆投资性公司与跨企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目前,跨国公司在沪研发中心近370家,占全国约1/4,其中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占比更是达全国1/3左右,上述两比例在全国最高。

 

从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总部的数量上看,在研发投入强度最大的1000座城市的排名表上,上海目前仅次于东京和硅谷。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的占近1/4,在全国来说也是最高的。

 

此外,观察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有个比较微观的维度,即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外籍人士在常住人口中的占比。如纽约海外人口占到37%,伦敦24%,东京也超过3%。上海占比虽不大,为0.7%,但增长火速,仅1996—2009年期间就增长了13倍,而2009—2012年又翻了一番多,总数已占全国的1/4。

 

而随着进入第一方阵城市,届时上海将成为国际会议中心之一,以及时尚中心、会展中心。国际大都市通常都是国际会展中心,据说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每年至少要举办150场以上8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像巴黎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则每年高达300多场。

 

从目前来看,上海还远未达标,但国际会议中心转移往往与经济重心转移密不可分。30年间,世界经济真正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成为资源配置中心的同时,将自然地承接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及时尚中心的重任。世界5大时尚之都均为国际政经、金融、文化艺术、交通等中心,具有超大城市规模。可见三者相辅相成,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显性标签。

 

地缘优势将被削弱

 

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中,上海将相当程度地替代香港,至少在离岸金融、离岸贸易方面比肩香港,在高精研贸上远超香港。当下,自贸区便承担着为离岸金融、离岸贸易探路的重任,上海将以此为突破口,迈向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与香港相比,上海胜在既有基础庞大的实体产业支撑,又有香港无法比拟的腹地纵深与金融纵深。截止2012年,上海企业债发行量高达23.32万亿元人民币,远高于香港同期4.6万亿港元的发行量,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规模与影响力不可同日而语,上海比香港更有后劲。在最新国内省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香港已渐显颓势,尤其是经济发展过多参杂政治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拖了后腿。

 

然而,对上海构成竞争威胁的城市也日益增多。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高速交通的网格化,将削弱以江河海口为特点的上海地缘优势。上海忙于比拼国际对手的同时,或将面临新技术手段对经典城市的釜底抽薪。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上海的地缘优势在工业文明鼎盛时期得天独厚,但在网络经济、信息文明时代,顶多只能算是先发优势,并不能转化为始终如一的引领性。

 

那些有着显著产业或文化特征的城市,很可能以单个网络节点的形式凸显出来,夺走上海的某些风头,如环境友好型城市、慢生活城市等。这些城市相对节奏紧张的大都市,未来或许更具吸引力。

 

不过,一些有特色的城市,尽管可以凭借单项优势找到自我生存的空间,但上海的优势将集中体现在综合上,即特色、优势的集成。如交易成本低、生活便利性、国际化程度、教育医疗资源集中度、政府去行政化程度等。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陈抒怡 编辑邮箱 shguancha@sina.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安到底有多大?
这两年,成都越来越不一般
世界公认的四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北京被甩出,中国这座城市入选
中国将来可能会合并的四座城市,一旦合并将会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未来最有可能合并的四座城市,如果合并,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常州,凭什么加入中国第一个“大”都市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