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成县(浙江·温州8)
文成县(浙江·温州8)


  
  文成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总面积1292.16平方公里,辖8镇25乡。县城大峃镇距温州市110公里,从温州到文成境内只需一小时。文成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杨顶峰,海拔1362米,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山顶上有平台,为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河流绝大部分属飞云江水系,主要河流是飞云江(中上游),横贯县境南部,流经10个乡镇,流程43.5公里。
  文成境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35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70.6%,建有4个国有林场:石垟林场(石垟森林公园所在地)、金朱林场、山华林场、叶胜林场(铜铃山景区所在地)。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珍稀濒危树种18种,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脊柱动物5纲34目97科379种,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7种,云豹、黄腹角雉、猕猴等稀有动物常在林间出没。土特产遍布各地,现已规模经营的有柑、桔、梨、柿、香菇、竹笋、蕨菜及干菜系列等。水利资源蕴藏丰富,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居温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全国最高水头百丈漈水力发电厂座落在县城北面,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已近竣工。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为全国重点工程,截流形成的飞云湖35.4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六个西湖。矿产资源分布面广量多,已发现的有锰、铜、金和铅锌矿等13种,其中尤以非金属矿、花岗石、高岭土、萤石、叶腊石储量最为丰富,其中花岗岩储量达15亿立方米。风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风光独树一帜。境内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百丈飞瀑,为全国最高的瀑布;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壶穴碧潭,属世界奇观;饱经沧桑的刘基庙(墓),系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驰名遐迩。全年平均气温摄氏15.2度,舒适期长,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符合国家一类标准。被原中国生态学会会长程福沽先生誉为“生态的王国、风景的迷宫、万物的乐园、旅游的胜地”和“天下第一氧吧”,是一片人间难觅的世外桃园。
  
一、刘基故里
  刘基故里景区,位于福地文成县南田山。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刘基故里,地灵出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建于天顺三年的刘基庙(墓)均批准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刘基故里现存完好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刘基故居(因拍电视剧《刘伯温》重修)、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
  其他自然景观还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


  
  1、诚意伯庙: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分“王佐”、“帝师”两水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重,占地300O平方米。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璟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民国、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苏渊雷、沙孟海、裴昌会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2、盘谷古民居:钟山与亢五峰两山峡谷,形若一只圆盘,故名盘谷。刘伯温孙刘某(鹿字去比换繁体与字)建宅于此。刘精晓诗文,著有《盘谷集》,明洪武二十三年袭封诚意伯。盘谷现留有五座明代民居建筑物,有三进二合院,亦有单合院,均为重檐歇山造。盘谷村前,有一日清澈见底,夏凉冬暖的古井,系刘亲手挖掘的“盘谷古井”。
  3、盘谷亭:诚意伯庙西,有两座山,一座形似大钟,称钟山;一座似华盖,叫华盖山。两山之间,一条小路蜿蜒于青田方向,旧时建有城门,依城门建筑成事,因亭处盘谷,便称“盘谷事”。亭前古松、古柳杉、古格树直插云霄。古榕树上又长他树,堪为奇观。
  4、擎天亭:盘谷亭旁,一条石径仄仄,直达钟山顶。山上岩石嶙峋,古松苍苍。一亭兀立其上,叫擎天亭。于此极目,南田山水尽收眼底;更有阵阵松涛,引人遐想。
  5、九九桥:盘谷古民居前,华盖山脚,有小溪潺潺,一条小桥曲曲折折,架于其上。桥为刘兆祥先生所建。刘先生爱国爱家乡,兄妹九人,“九九归一”,取名“九九桥”,以表祖国一统。
  
  6、亢五峰:盘谷后山,海拔1115米。山顶一石,石如飞蝶。峰下,有一天然石平坦,中有长方形岩床,可躺六人。传说有鹤发童颜者在此边吃桃边弈棋,樵人看到丢掉的桃子多肉,欲捡吃;老翁送他一个。樵人边吃桃边看弈棋,棋完回家,樵人妻子头发已白,孙子成群,故称仙棋岩。亢五峰东侧山腰,有一叠岩高二十余丈,中有洞。亢五峰西侧悬崖峭壁间有石洞,洞口丈余。传说此洞与瑞安营前滩脚地籁洞相通。曾有一只白羊精作乱,被法师许竹迈钉死洞中。此处还有“摇动崖”等景观。清青田县令万里诗赞力五峰景色:“天娇游龙势已穷,敢夸群山一般同。若将五姥移翠接,极目寒云天地空。”
  7、辞岭亭:在诚意伯庙东。为纪念刘伯温次子刘璟而建。刘璟曾授谷王府左长史。明建文四年(1401),燕王朱棣篡位,刘璟被捕入京,时值端午节前一天。众乡亲提前过端午节,饯别刘璟;五月初五,刘璟和众乡亲在华盖山与天耳山坳口挥泪告别。刘璟入京后被害而死。亭依华盖山与天耳山坳作城门式,石木结构,上作歇山重檐式。亭内有趣在田楹联:“势血洒西风,高处寒多,慨抚头颅辞故里;孤身投朔雪,望中人远,独留面目见先王。”亭旁古松苍苍,直上云霄,人称忠节松。从城门中经过,陡而峻。此路系刘基当年出山和回归之路。 
  8、武阳亭:在武阳村内。面作五开间,系单檐悬山式。原由刘基六世孙刘启节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存系清与民国年间重修式样。
  9、故里亭:六往重檐式,内层系水柱,外层为石柱,构筑严谨。存有清乾隆二十八年青田邑令吴捧回立的碑志一方,上刻“明开国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
  10、武阳三漈:在村口东侧。一漈叫风水漈,高70余米,乡里人说瀑声如“旺子千孙”,故名;瀑流从宽阔的岩壁垂下,形如牛尾当空飘舞,故又叫牛尾瀑。二漈叫书房漈,绝壁三面合拢,形似书房,中有众多岩石,酷似莘莘学子,故名。三漈为将军漈,有峭壁如将军屹立,将军身后有石椅。乡里人称村口三漈之形、之声,兆示了武阳是个出将军、读书人的地方。
  
  11、七星落作:刘基故后面朝寿桃山。中有一爿田作,作中分布着七个大土墩,似星宿般有序排列,乡里人称为“七星落垟”。
  12、石圃山:古名鹤峰,海拔1133米,系南田境内最高峰。山上灵岩怪石、岩壁、岩坦、岩垄在漂渺的白云迷雾中时隐时现。清进上端木国瑚七言律诗云:“云围石圃万峰稠,水绕平田百涧流。林静四时遗鹤羽,山深五月有羊裘。移家好逐葛仙去,弃世谁从松子游。叹息又成归未得,南阳零落草庐秋。”
  13、伯温观景台:石圃山顶端,有一石岩坦,约300平方米。相传刘基曾在此观景:俯视石圃山分出的九支山脉。
  14、观稼亭:在辞岭亭边上的天目山顶。石结构,单檐圆顶。亭外古松盘曲拥秀。东面8OO余亩的淡暑湖犹如一面明镜。淡暑湖边上的朱垄山西有一巨崖似龟,名叫鬼叠石。石下有一洞名钟鼓洞。东有三石相叠成品字形的崖,叫仙叠崖。仙叠崖高三丈、宽五丈,中有空洞,可容数十人。传说有一厉鬼在朱垄作乱,祸害百姓,仙人吕洞宾过此,与厉鬼比法叠石,故成鬼叠石与仙叠崖。其上有“气象万千”、“光明磊落”石刻。仙叠崖近旁有一石洞叫石磐洞,以石击洞壁,镀铝似悠悠磐声。
  15、刘府旧宅:明洪武二十年,刘基次子刘璟携侄从武阳徙居南田建此刘宅。宅外有换衣亭、栓马石、跑马场。宅旁是饮马池和马棚。刘宅面阔七开间,重檐歇山式,往础全为方形塔木,距今6O6年,现存五间正房。
    
  16、忠书祠:刘璟追封忠节公。明嘉靖年间,建忠节祠以纪念刘璟。清乾隆时重建。现为单檐悬山式,面作五开间。
  17、参政祠:刘基长子刘琏,曾任江西右参政。刘琏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族人建“参政祠”以纪念他。祠为单檐是山式,面五开间。
  18、忠勇祠:在南田镇张坳村。原建于明嘉靖,重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面宽七开间,分头门与正厅二重,为单檐合院式,结构严谨,规模宏伟。
  19、刘基故居: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品格的高尚。
  20、天葬坟:位于武阳后山,为刘基祖父墓。墓主刘延槐,字尚德,朱元璋追封其为永嘉郡公。相传刘基祖父亡后未葬,有一衣衫褴楼者路过;大人梁氏怜之。衣衫褴褛者嘱梁氏提金瓶缸随其后,走着走着,他提过金瓶缸,口中念念有词,轻轻一掷,有山崩坍,将刘基祖父尸骨罐入葬。该坟便称为天葬坟。衣衫褴褛者行至村口石桥,化白鹤飞去,村口石桥便名白鹤仙师桥。
    
  21、诚意伯墓: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系国家级文保单位。九支小山脉延伸至此,俗名“九龙抢珠”。占地812平方米,墓前有石碑一方,上刻“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墓”。墓前有田形似墨砚,有小土丘。形似龙珠;左方有一品字山丘,形似笔架。民国初,章太炎撰有《吊文成君铭人诚意伯墓青草妻妻。据载,刘伯温临死前,子刘琏、刘璟呈上有石马、石狮、石将军把门。条块石铺成的三过三圈坟墓图,被刘伯温撕得粉碎,并劝诫儿子说:“墓字上草下土,若用石铺,怎么生草?古人造字,大有讲究,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试想,张良、诸葛武侯墓又在哪里?”按遗训,刘伯温之墓放条石块石。
  
  
二、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
  是继温州市雁荡山、楠溪江之后又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名胜栉比。森林覆盖率高达70.6%,是个天然的“大氧吧”。有高达207米的“全国第一高瀑”——百丈飞瀑、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刘基庙(墓)、华东第一大峡谷——岩门大峡谷、浙南最大的淡水湖泊——飞云湖等精品旅游景点。独具特色的刘基文化、老区文化、畲乡文化、山水文化和华侨文化水乳相溶,构成了独具文成特色的生态旅游风景线,是个名副其实的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胜地。
  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和泰顺县交界地带,飞云江上游90千米与珊溪交汇处,面积54.8平方千米,是浙江南部最大的湖泊。其中泰顺县大约占有飞云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二。


  飞云湖景区由珊溪景区、双龙景区、蟾宫景区、岩门景区组成,其中森林公园分别由铜铃山峡景区、猴王峡景区、水云谷景区、陷山湖景区、水牛塘景区组成,是一处集湖光山色之大成,溶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瀑雄、峰奇、湖秀、溪美,原始丛林,人文荟萃的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避暑、休养、度假、观光的胜地。2004年2月,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1、飞云湖景区
  位于飞云江中游,属珊溪水利工程拦江截流而成,拥有35.4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飞云湖西连泰顺乌岩岭,北倚石垟林海及景宁南部山恋,属浙南最大的湖泊。景区内分别由葫芦岛、七星岛、梅坑底、洞背洞等自然景观构成。飞云湖碧波浩渺、青山屏立、白鹭栖息、云虹飘渺。飞云湖不但是文泰两县的交通枢纽,也是水上旅游、度假休闲、鱼飞虾舞的生态乐园。
   
2、百丈飞瀑


  百丈飞瀑位于海拔300米至638米的高山之巅(百丈漈镇),纵深约3公里,面积为4.75平方公里。有着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等特色。瀑布上游汇集200多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汇成激流突奔百丈深壑,形成了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阶梯型瀑布群。
  境内景观有百丈一漈高207米,誉称天下第一瀑;二漈高68米,中成水帘洞;百丈三漈犹如长纱白练,横穿在6里秀谷之中。一帆峰、笔尖峰、老鹰峰、观音送子岩、一指观音峰与碧潭瀑布相映成趣。还有陶氏真人炼丹台、罗隐秀观观瀑崖、观音洞、三圣殿、吕洞宾道庐遗址、刘基观瀑台、击石瀑、海龟瀑、仙人居、八仙岩、八戒岩、天王琴、凹瀑、将军崖、金猫洞、通天岭、天门、孔雀开屏、天狮戏珠和陶然亭、沁心亭、观瀑亭、知风亭、凌云阁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图:百丈一漈


  图:百丈二漈


  图:百丈三漈
  
3、双龙景区
  位于珊溪西面稽坑。稽坑发源于稽洋山,注人飞云江;黄坦坑发源于茶龙山,也注入飞云江。两条坑形似飞龙争斗,故称双龙湾。双龙湾峰壑纵横,多瀑布。境内翠谷深幽、绝壁擎天,仙洞嵌壁、景色迷人。景区分别由求财洞、观音洞、月老洞、青石滩、石塔峰、马尾瀑、东公潭等自然人文景观组成。是一处宗教信仰和自然观光的理想地域。


  (1)鹊桥银瀑:在稽坑,一瀑流从黑黑的悬崖跌下,有如白银泻地。瀑前有一巨石高悬,跨溪流而过,上长而狭窄,象传说中跨银河的鹊桥。青年男女相携而过,那银河落地似的瀑布,那鹊桥,还真有牛郎织女相逢的感觉呢。
  (2)金钟潭:位于东湾坑与稽坑之间。《泰顺分疆录》载:“潭旁有石,状如悬钟”,当地人取名为金钟潭。相传明时张闷老在朝中做官,自夸家乡有“金钟百丈口”;帝闻之甚喜,欲亲游浙南。张闷老怕欺君,急说到臣家乡,必经“狗爬岩”。皇帝想自己贵为天子,走“狗爬岩”有失身份,就不提游浙南事,张阁老才免欺君杀头之罪。狗爬岩在下山岭脚,临深潭,当地人以“狗爬”形容其险。


  (3)龙斗:传说黄龙山与大龙山原为两条巨龙,因一潭难容二龙而争斗不止,后两败俱伤,被降服为两座山,但两山仍似二龙争斗。山脚有潭,人称龙斗潭。
  (3)陆公饲:在黄坦坑。建于清道光五年,五开间回廊合院式,浮雕细致,构筑精巧。
  
4、红枫古道


  “红枫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称佳景。”著名风景专家、北大教授谢凝高,曾如此盛赞文成县的红枫古道。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文成,自古以来,山民在大山上开辟出一条条山道,连接山外。古道大多在明朝中后期修建,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又因山道两旁常有红枫大树,由此得名“红枫古道”。
  据调查,文成县如今留存红枫古道80多条。古道两旁,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枫树有751棵。
  
5、珊溪景区


  珊溪景区是国家重点工程——珊溪水库的所在地。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全国第二高坝、浙南第一大人工湖,是温州市南片旅游中心镇和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风景如画,秀色旖旎,飞云湖景区于2004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飞云江恰似一颗绿明珠镶嵌其中;刘英公园系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省“十一五”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1)珊溪:《浙江通志》称珊溪为云顶山之水。发源于仙岩尖,经珊溪镇注人飞云江。珊溪镇为飞云湖所在地,距县城10余公里,距百丈祭20余公里,为浙南重镇。
  (2)净因禅寺:原建于道光十五年,1925年改建,显本法师撰联:净境绝尘,无异西方胜地;因缘超俗,即非东土凡夫。故名净固寺。禅寺三进,依山而建,由回廊相接,气势恢宏,是文成县唯一对外开放的佛教胜地。
  (3)云居寺:位于花前村。始建于宋景德二年(1005),经元明清三废三建,现存寺宇规模宏大。左为大雄宝殿,五开间;中塑佛像,两侧塑十八罗汉;殿后筑有伽蓝殿,为三开间。有首为五开间五显公殿。
  (4)包龙潭:位于穹口村。潭呈圆形,深高38米。潭壁口穹腹鼓,出口似月牙。因潭源于锰坑,水味甘而碧绿, 当地人称无 癌症患者,入潭沐浴,倍感清凉。


  (5)刘英公园:珊溪镇东百万山高耸特立,飞云江环绕其下,山上建有刘英纪念馆。刘英(1900-1942),原名刘声沐,江西省瑞金县人。曾为红军挺进师政委,浙江省委书记。1949年在温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壮烈牺牲于永康方岩。刘英、粟裕曾率红军挺进师转战于珊溪一带。刘英纪念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亲笔题书。纪念馆为公园主体建筑,面宽五开间,明间中置刘英铜质胸像,院前为立姿铜像。公园另建飞云寺、石牌坊、石踏道、石亭等,环境优雅,风光宜人。
  (6)鲤鱼山:位于珊溪镇中心,山体形似鲤鱼,独卧飞云江边,面积3000乎方米。发现天然青石、砾石微加打击(未经磨制)而成的石刀、石斧、石箭头等,为新石器早期山麓文化时期遗址。
  
6、蟾宫景区
  赡宫位于蟾宫埠。地处飞云江畔,江水、月色引入遐思。
  (1)蟾宫埠:原叫蟾宫步,因地处江畔,为山货出日埠头地,改叫“蟾宫埠”。
  (2)月印岩:清光绪版泰顺《分疆录》载:“蟾宫埠上流石壁有圆痕,半在水中,大盈丈,映入潭中,月光掩映,适如月色,故名月印岩”。“蟾宫”之名,即由“月印岩”而得。
  (3)白岩古窑址:位于汇溪。山坡间有古窑址多处,遗物堆积层面较广。己发现的有罐、壶、碗、碟、盏等,釉色有青绿、青黄、黑褐三种,制作工整、色彩明亮、古窑址始于唐五代而盛于宋。
  (4)节孝坊:建于1922年。四柱三门,高6米。 青石材料,饰有立体 镂空浮雕,精美别致。正中有当时大总统题“节励松筠”四字。。
  (5)洞背洞:位于小溪口洞背山。洞分上下2级。上洞小下洞大,上下两洞连通,深莫测。清初曾建庙宇一塑神像,香火鼎盛。
  (6)曲流清潭:位于排前后山。有极高的岩壁,足有百来丈,凹凹凸凸;流水顺势滑下,极为清澈,远看是一挂 白练,近观则是蠕动的白银。壁下,是一口清潭,潭水绿得发蓝;潭边,有怪石嶙峋,秀竹掩映。
  (7)临湖瀑:在排前对面山。瀑临飞云湖,瀑流从悬崖窜下,宽宽的,厚厚的,亮亮的,似乎急着遁入湖中。但要看个究竟,需步上一座古老的弯弯的石桥。桥上,那瀑流飞溅的花,伸手可掬了。
  
7、岩门景区
  飞云湖于岩门,湖面已狭窄。岩门的景观在峰、洞、苍壁。
  (1)龙并:位于岩门与严阵之间。百丈悬崖绝壁之下,有一井清纯甘美,人称龙井。绝壁高而宽,苍苍黄黄,映于湖水,似一幅壁画,人称映湖壁。龙井上方两挂瀑布,从山涧垂挂,这便是双龙瀑。
  (2)岩门:西坑水流至岩门,与岭后、富岙二溪汇合。交汇处,溪两边有两峰笔立,形似门,故称岩门。急流挤出岩门,汹汹涌涌,涛声如雷。
  (3)五叶奇枫:在岩门后山。一株枫树,树枝上长着枫、梨、粟、柏、柚五种不同的叶子。当地人称“五叶奇枫”,视为“宝树”。岩门后山,也被称作“五叶枫山”。还有五叶枫的故事:飞云江边,一林姓老人病重,儿子小郎求遍良医无效。一远方游医说岩门深山中有五叶枫能治,但采药者十有九死。小郎不畏艰险,渡船中遇一衣衫褴褛白发婆婆向他乞食。小郎肚饿着把仅有的馒头给了老婆婆。老婆婆告之五叶枫为岩门将军所食,食光后它将兴妖作怪,扰乱乡里,采药者都被其所捉,饿死岩门洞。要采药,先除石妖。石妖虽力大无比,但面朝北,不能回顾。老婆婆给小郎一把金剪,小郎克服艰难困苦,剪断石妖的头,采药治好父病。但后来采药者日多,树芽也被采光。恶人在五叶枫下埋白犬血,五叶枫便无奇效了。


  (4)魔岩:在岩门前山。一座山峰突兀,旁有两根巨石柱,象传说中支撑苍天的擎天柱,岩门人称为石人身。山下飞云江中,丁步上下各有一个黑黑的圆滚滚的巨石,岩门人说那是石人的头。传说吕洞宾造石人、石猴搬石造百丈祭,由于道行还浅,造成后石人不听使唤而伤害人。陈十四娘娘闻之,扯一根茅草化作一把金剪,剪断石人的头,滚落山下飞云江,而石人则直立着。两石人旁,有一石猴,石猴惊骇着回顾身后,背上似乎背着小猴,作逃逸状。
  (5)石猪窟:石人、石猴旁,荒野间散布着象形岩。象乌龟、羊、马等,恰似一座动物园。象形石多者,象黑黑的猪。传说吕洞宾造百丈滩,赶石头行走;问一村妇,村妇诚实,说只见石头走,不见猪,于是石头停止滚动。而那斑烂的石壁,宽宽的、高高的象一幅古老的油画。
  (6)风洞:又叫岩门洞。在魔岩上首。洞口甚小,仅可侧身而入,内有石室,旁有小洞,可进另一个石室,大如前。再通过小洞进入第三个石室,寒气袭人,再进则为陡壁直下的无底深洞,一股寒风透出,故称风洞。投石其中,久而闻其声。因风洞处山之巅,人们又称其为白云洞。附近还有仰天洞,藏人洞,石林洞(青风洞),深浅不一,各有异趣。
  (7)老虎山:在双溪口外。湖边一座山,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恰似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人称老虎山。北向的山峰活生生是老虎的尾巴。隔湖,正对面一巨石,中间断裂,象张嘴吸水的鲸鱼头,又象寺庙里和尚敲击的木鱼。上方,一岩突兀,活现着一只金赠。人称金赠岩。不远处,有坑水流过石洞,洞顶象一条横跨的石桥,称小洞桥。正面看,桥又象门,便又叫水洞门了。
  (8)石柱峰:在双溪。一石柱高耸于溪边,象高高的石塔。其实,它是一座山峰。作为山峰,似乎嫌小,但挺拔。石柱峰还有一洞,洞虽不很开阔,却幽深,双溪人说此洞直通泰顺县境内的司前。
  
  
三、白云庵和七甲寺
1、白云庵
  又名岩庵,因大雄宝殿建在白云洞口绝壁悬岩下而得名。


  白云庵据载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位于县城东部云峰山顶,庵堂藏于山中如入云端。该处以前是本地信佛之人大年初一必去礼佛之地。庵内冬暖夏凉,庵椽石壁岩缝终年渗水,屋上日夜涧声潺潺,晴雨难分。
  相传吕纯阳曾游此地,并题诗一首云:山中楼阁倚云端,极目烟霞万里看。法鼓应雷通世界,禅灯映月照蒲团。风吹洞草三春暖,水溅岩花六月寒。唯有紫微星一点,夜深长挂石栏杆。
  除白云庵外,还有地藏王庙、许真君庙、观音殿、晴雨瀑、跳仙岩、滴水岩廊、仙人桥、透天洞等。
  
2、七甲寺




  即玉泉山净慧寺,因处县城玉泉山中,位在都图七甲,故俗称“七甲寺”,是本县佛教和观光地之一。
  七甲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庚子年即821年,几经修缮,现在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已具灵隐气势。
  除寺院外,还有和尚岩、状元坟,各有传说。相传鲁班曾修过此寺。
  
 

 
四、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
  浙江省向来以山水秀美闻名全国,其中尤以浙东与浙南的自然风光最为绮丽多姿。铜铃山便是浙南文成县一处风光独美又鲜为人知的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分别由铜铃山峡景区、猴王峡景区、水云谷景区、陷山湖景区、水牛塘景区组成。
1、铜铃山峡景区

  钢铃山峡在叶胜森林公园,景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壶穴景观,以潭、湖、岩、林闻名。
  峡谷宽处百余米,狭窄处四五米。两旁茂密的半原始阔叶林遮天盖地。林中百鸟争鸣,一年四季,繁花似锦,野果累累。谷中碧潭、奇岩、秀滩目不暇接,令人拍案惊奇。
  (1)高坝飞虹:在铜铃山峡入口处,一湖面积约4平方公里,湖水碧绿。有坝高5O米,溢洪闸开启时,二十余米宽的水帘奔腾而下,如云海垂泻,万马奔腾,震撼峡谷;阳光下,百虹悬空,壮观至极。
  (2)斗潭:婉蜒而出的五龙坑汇于潭口。坑口潭头外,有岩状如怪兽;潭旁有一岩洞;潭口外10余米处,巨岩成门,形成岩门。传说,近旁的砂加坪村有一纪姓师公,垂钓于斗潭,钩来成桶的红鲤、黑鲤。鲤鱼提回家时,顷刻成一桶树叶。师公屈指一算,知是一妖怪与自己作对,便在家中摆上香案,吩咐妻子,他走一小时后,在家中金鼓密催,斗灯米密撒,助他与妖怪斗法。妻子贪玩且健忘,纪师公一走,去串门忘了归家。师公与妖怪一场恶战,缺少金鼓助威,神兵助阵,虽终制服妖怪,却精力丧尽,一命呜呼,斗潭因而得名。
  (3)鳄鱼潭:距斗潭四十余米处。清澈见底的潭面,一石如鳄鱼从水中探出脑袋,圆睁着眼球,窥视着四围。潭旁还有许多水类动物在戏水。潭旁有一巨岩,岩坛上可坐数十人。鳄鱼潭上首,还有一长方形深潭,人称方潭。鳄鱼潭和方潭中,鱼穿梭畅游,坐于岩坛垂钓,可谓一绝。
  (4)卧狮岩:鳄鱼潭外有一石,象一只雄师静卧于碧绿的溪旁,沉醉于青山绿水之间,人们称之卧狮岩。卧狮岩后山粱,当地人称五叶莲花山。相传为女祸五叶莲花宝座弃此而成。
  (5)龙潭:鳄鱼潭之水漱蹑洒洒,前行八十余米,猛然坠下石壁,瀑流如帘,飘飘扬扬,瀑下是龙潭。潭很深,且很大,碧绿的水倒映着潭壁上的古树、古藤和两岸青山五彩缤纷的树木花果。潭前有一小桥连接两岸。深潭、流水、小桥、古藤、老树、野果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水墨画。
  (6)白郎滩:龙潭边的山峡内,一水从89米源头泻下,在岩石中遇旋而出,再奔下15米的绝壁,气势颇为壮观,人称白郎滩。相传,白郎为后母歧视,责其每天到山峡打柴。白郎与龙女从相遇到相爱,在铁拐李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白郎滩由此得名。
  (7)孝竹滩:龙潭外,峰回水转,豁然开朗,一个长数百米,宽六十余米的大滩呈现眼前。滩旁长满竿如拇指大,高2米余的小竹,叫孝顺竹。此竹出小笋时,顶部老根部嫩,人叫件逆笋。相传一大荒年,人们挖尽了野菜和草根,一孝子祷求老天救母命,老天见怜,令这一带小竹出笋,以救饥民,故称孝顺竹。但恶媳妇虐待婆婆,嫩的笋项自己吃,老的根部给婆婆吃。老天发怒,令小竹笋顶部先老,以惩罚恶媳妇。从此,小竹笋背上个“件逆笋”的恶名。滩旁山上还有双猿岩、卧牛山、白狼处景点。
  (8)自鳍豚:在孝竹滩内。一石自滩中的沙石中探出头和身来,状如一只白鳍豚,故名。
  (9)钻山牛:滩左侧,巨峰拔地而起,似有一牛钻进巨峰,只留一屁股在外,欲进不能,欲退无路。若用耳贴壁细听,灵性之人还能听到牛“哞哞”的叫声。
  (10)灵崖:孝竹滩右侧山上,一崖耸立,从一侧看象个公鸡头,从另一侧看象个将军,再从另一方向看,又似驼峰,人们称为灵崖。灵崖稍上有一崖,如观音娘娘立于浩浩长风之中,人称观音崖。
  (11)十二埋(十二葫芦潭):孝竹滩口忽地收紧,碧水从滩口的巨石堆中穿梭而下,注入100余米长,四米宽的窄峡,天如一条飘带。峡旁为S形连环石壁,光滑如磨,鬼斧神工,佳景天成。峡内一串大小不等的圆形深潭,形如酒埋,口小中大底小,人称十二埋。相传早年一龙女欲嫁凡间,龙王大怒,将其困于这深山龙潭以示惩罚。铁拐李云游到此,见状抱不平,要助龙女腾出这深谷,遂其婚嫁之愿。龙女长叹:父王在前面峡内布下十二龙门,又用龙宫珍宝招魂铜铃化作百丈巨崖镇着峡日。铁拐李将葫芦抛出,顿时飞沙走石,昏天里地,葫芦砸开十二龙门,铁拐李又暗用移山倒海之法将招魂铜铃移向别处,龙女终于腾出龙潭,吐龙珠于潭口,脱龙鳞天长滩,冲开十二龙门而去。铁拐李砸十二龙门时用力过猛,故留下了十二个葫芦般的深潭。
  (13)虎口二瀑:十二埋口,状如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水从十二埋口飞泻而下,直入十余米高的崖潭,称为虎口一瀑。崖潭之水复出直下30余米绝壁成虎口二瀑。抬头望,瀑口两旁是直耸云天的悬崖峭壁。
  (14)壶穴潭:虎口瀑下,是一圆形深潭,深潭口小中大。潭水碧绿,深不见底。潭外立着一块十余米高、数米宽的石屏;潭旁近百米高的岩壁,长满古藤古树,堪称一绝。风景名胜专家、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称壶穴潭为天下特景。
  (15)银坑洞:壶穴潭外有旁悬崖峭壁有一石洞,口高3米,深难测。据传此洞由宋代采银者开凿,附近仍遗存有石磨盘、踏难、捣臼、洗银石槽。一九八三年,湖南一老翁曾在此洞捕猴子15只。
  (16)飞龙沟:虎穴潭外,碧水淌过光滑的石滩,滩底赤石成片,阳光下,随着水波纹的晃动,如道道碧血流淌。相传龙女冲出十二龙门,浑身鲜血淌于滩而染。
  
2、铜铃寨景区
  万绿丛中,百丈悬崖耸立,形如伟丈夫,展现的是阳刚之美。
  (1)铜铃山:山形似一只大铜铃。相传当年吕洞宾用移山倒海之法从铜铃峡移于此处。铜铃山周围是百丈悬崖,只北向一条小路直上山顶,山顶有一平台,即铜铃寨。铜铃寨上雄鹰盘旋,气势恢宏,人站于顶上仿佛立于天上。
  (2)铃峰亭:位于铜铃山顶西侧,百丈悬崖顶边,为四柱悬山式结构。下望百丈悬崖,胆颤心惊;上达山顶,高大的独岩屹立峰尖。独岩旁有一老松相倚,踏着老松的树权可上岩顶,岩顶是一可站十余人的平坦。
  (3)天然壁画:铜铃山东向,一石壁与其相峙,壁上有一天然壁画。相传,有一成精的鲤鱼和蝴蝶在铜铃山顶结庐修炼。一日,吕洞宾云游到此,鲤鱼精和蝴蝶幻化成美女缠着吕洞宾教她成仙之道。吕洞宾向来爱恶作剧,他在对面石壁画了一幅图,然后对她们说,要是她们能悟出这幅画的意思,就能得道升天。年复一年,鲤鱼精和蝴蝶精成了石像,还悟不出此图的内涵,只留下鲤鱼崖和蝴蝶崖与天然壁画永远相伴。
  (4)铜铃寨遗址:系元末农民起义军吴成七分寨,寨址遗存瓦片及陶瓷器碎片等物。
  (5)改金洞:相传铜铃山悬崖中的石洞都为吴成七藏放金银珠宝的地方。吴成七起义时,据说能收十三个县的税粮。吴成七起义失败后,各寨金银就地埋掩,有首民谣:“吴成七寨,金银九行,行行九缸,缸缸九万。”这么多的金银藏匿,曾引不少人探宝,但至今尚未有人找到。
  (6)白水祭:在铜铃寨南向,一水似怒龙从山峡而出,坠下70余米岩壁,绿绿的水顿成白茫茫的瀑布,地人名白水源。当地《胡氏宗谱》诗云:“飞岩白水在云间,云来云去不改颜。行见美人春不漪,水姿羞气自心欢。”
  (7)龙须崖:位于铜铃寨北向,巨崖面有棱角而形似两条龙须,故名。
  
3、瑶池景区
  位于叶胜森林公园的潮头。千米以上的山顶,忽辟盆地,盆地之中涌泉成一湖,面积约商余。湖在千米高山顶,湖在丛林中,如娇女子展现阴柔之美。传说此池为王母娘娘所备用,地方志书记载:瑶池,又称“天地捣臼湖”。
  (1)瑶池:池水清清犹如一面明镜,兰天、绿树、红花掩映。游者仿佛就在仙境。当地《胡氏宗谱》载七律云:“碧草深湖水西流,奇峰掩映云悠悠。堤长漠漠天连水,岸远沉沉雨洗鸥。依藻神鱼求变化,从来水鸟任浮游。胜川溪水源于此,钓客何须向别洲。”
  (2)瑶林:瑶池四围密林,遮天盖地,带一挂网,拴向树间,人躺其上,听乌声,观鸟角逐林中,沐微风,听林涛,好不令人快活。
  (3)逍遥坡:瑶池旁东向,一坡宽约十米,长二百余米。坡上老松千姿百态,古藤缠绕。漫步坡上林间,逍遥复逍遥。
  (4)观日台:逍遥坡顶有一平坦,坐于台上观看云海蒸腾中喷薄而出的朝阳,令你赞叹不绝。
  (5)昭烈亭:在瑶池西向二百米处。一九三六年冬的一天清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百余人,在队长李金才、政委洪家云带领下,途经胜坑割草拗,遭国民党军罗卓英部一营兵力的包围,红军奋起还击,与装备精良的数倍之敌展开激战,给敌以重创后突围。战斗中,红军战士十余人壮烈牺牲。1997年,县有关部门在此设立红军烈士纪念碑,井建昭烈亭,以纪念红军英烈。现为县青少年教育基地。   
  
  
五、石羊林海
  石洋林海景区内植被良好,植物种类繁多,珍稀动物丰富;更有湖、潭、峰、洞等奇异景观。
  整个景区由隐山湖、猴王峡、水云谷、水牛塘、九龟山景区组成。

  1、隐山湖景区
  隐山湖景区在近千米的群山环抱中,碧绿的青山与清澈如镜的湖水相辉映,形成一幅自然绝妙的水墨画。这里夏季凉爽宜人,最高平均气温为摄氏24.7度,是人们避暑休闲最佳的选择,也是荡舟、垂钓的佳处。
  (1)隐山湖:距管理生活区不足1公里。湖水随曲折的山谷婉蜒,宛若游龙飞腾于山体之间。两岸茂林修竹,苍翠欲滴。碧绿的湖水与四周青山胶着,浑然一体。若不走近她,你难以分清哪是水哪是山,故有“隐山湖”之称。入冬,野鸭白鹭嬉戏于水面;夜暮,时有猿猴悲啼,缠绵万分。这里有“山麓水滨,游钓如市”的垂钓之乐和“舟行碧水,水映青山”的荡舟之趣。
  (2)鹤山:位于生活区正南面。为一独立山体,山顶松木郁郁葱葱,山腰竹林重重叠叠。巅上视野开阔,可环顾四周。山色由黛绿而渐苍茫,流水由曲折而渐入湖。
  (3)龙凤瀑:位于三支坑水库下方,双瀑一长一短,一窄一宽,长的高约60米,短的不足20米。一边声若雷鸣,一边瀑水潺潺,宏大与娇秀并存。
  (4)吴王酒:龙凤瀑旁溪中有一塘,上有一单孔拱桥。相传元长吴成七起义军攻打闽郡县得胜回归后,吴王曾在此塘中沐浴。原来桥上有桥楼,设神殿奉祀,现桥楼己毁,只留下庄严凝重的古桥和四周修长挺拔的松杉。
  (5)金竹寨:位于生活区东向山顶。为元末农民起义军吴成七的分寨。山巅平坦,面积约70平方米,四周有粗石墙址,地下遗存着瓦片及陶瓷碎片。
  (6)鸽坞寨:位于西向山顶,也是吴成七起义军分寨,地下也残存着瓦片、瓷器。
  (7)龟田:在生活区南面,俗称四脚田,四角为四只龟脚,似缩着爬行。
  (8)伏虎山:在场部东面,望之虎身虎足俱全,但虎首伏于地上。相传此地原有一恶虎,时常出没伤人,托塔天王为拯救百姓,将此虎镇在山底,成了伏虎山。
  (9)龙井:位于生活区后峡谷,有半间房大,深数丈,井水碧清。
  
2、猴王峡景区
  猴王峡景区保存着二万余亩的原始次生常绿阔叶林。这里“千章夏木如连叶,百折山溪不作泥”,生态环境极佳。峡谷幽深,瀑潭相连,奇花异草,古藤缠树,猴麂鸟雀等野生动物出没林间,有“山中秋信来得真,树张清荫风爽神。鸟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的山野情趣。特别是短尾猴常成群出没,增添了原始、奇险的氛围。“山得木而华,得水而活”,猴王峡有木有水,占尽大自然的好处,是原始、具森林野趣的地方。


  (1)隐秀谷:山谷自北向南延伸,幽静狭长。溪水迷津似地在山谷中透碴,时而断涧急流,时而穿石而过;两边植被分层明显,林中野藤悬垂,芳草萋萋。春天野花吐艳,暗香浮动;夏日蜂蝶恋花,鸟鸣蝉噪,弥漫着自然和谐的静谧。真是“空林无人鸟声乐,古木参天校屈蟠。下有怪石横树间,烟埋草没苔藓斑。”
  (2)三重祭:为隐秀谷中三条瀑布。头祭以“灵”见长,瀑后的岩壁成台阶状,瀑流纤细,层层滴落;二祭含“柔”之意,瀑布后的岩壁生得奇伟,犹如一个巨大的石制躺椅,坡度较缓,水从椅背滑下,注入潭中,仅能看到白瀑,而无水声;三祭,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瀑布,高30米,宽5米,瀑布跌落潭中,白浪翻卷,水雾腾空。
  (3)天师岩:三重祭第三祭西侧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岩石,岩顶中部有一正方形缺口,极象天师钟位身背利剑,头戴黑冠,身着黑袍,威风凛凛,镇守这一方疆土。
  (4)猴王啸天:隐秀谷口西侧,耸立着三座石峰,其形秀美,直刺蓝天。其中最为高大的一座石峰背靠群山,形似仰首啸天的猴王;最小的那座石峰,夹在其他两座之间,仿佛受到精心呵护的小猴。
  (5)猴山关:猴王啸天中的第二峰,千疮百孔,遍体裂缝。巨大的石壁中间夹着数块横石,似落非落,望而生畏。石峰四壁古藤缠绕,青苔遍布,老树虬于曲枝,古意浓浓。相传一群顽猴长期修炼,苦于不得其法,难以得道升天。猴王得知汉钟离在山顶坐禅,便想去学法,可汉钟离在山坡立下一座石峰,挡其上山之路。顽猴求道心切,硬是撞出了一道石缝。
  (6)凉风洞:猴王啸天下坡有一洞,洞口呈三角形,高1米,深不可测,洞内阴气迷漫,洞口凉风习习,当地人称为“凉风洞”。
  (7)松枫双墩:凉风洞下方的溪流边,有两个大墩,一个长有一株大松树,另一个长一株红枫。每逢秋天,红绿相映,极富诗情画意。
  (8)明溪暗流:猴王啸天附近,纵横着许多溪流,但每条溪流临近猴王啸天,溪水就倏地下潜,溪床干涸,但能听到脚下油泪的流水。这一段溪流便形成了有溪无水,只闻水声不见其形的“干溪”奇观。相传古代名士罗隐秀路过此地,口渴难忍,向路边的人家讨水喝,山里人见其穷困潦倒的样子,竟连碗水也不给。碰壁后的罗隐秀十分失态,大声叫嚷:“你不给我水喝,我叫上天永远不给你水喝!”谁知语出无遮拦,山里人家屋旁的溪水真的消失,成了地下河。
  (9)狮子岩:猴王啸天东边,有两块巨石峙立在溪的两旁,左边一块如羊如鹿;右边一块张开血盆大嘴,犹如刚出笼的醒狮,只因溪水相隔,无法得到猎物,只能眈眈而视,望断云天。
  (10)狮子潭:狮子岩下方的溪谷中有一瀑布,象珠帘倒挂,阳光照耀下,闪出缕缕光辉:下有一潭,清澈见底,潭中鱼虾悠然戏水。亲切可爱。


  (11)青龙吐珠:狮子潭下方的溪流中,有一巨石微仰,极象青龙,龙口有清泉缓缓流出,下有一块卵形石头,仿佛青龙吐出的珍珠。
  (12)清潭曲流:顺溪流而下,有一造型别致的水潭,其形弯弯曲曲,潭水清澈见底;水流顺势缓缓流淌,成九曲状。
  (13)古棺崖:在狮子潭至锯板坦的溪谷中,有崖外突,其下有一间房大的空间,崖洞内存放着8个“金瓶”及一具“白棺”,白棺置于清嘉庆年间,虽说溪谷阴森潮湿,但古棺至今未腐,令人称奇。
  (14)静水潭:位于捣臼源。潭水明澈如镜。潭上下均无水,给幽静的山谷平添了几分神秘。静水潭下方有一石龟伏于岩上,仿佛在静听水音,又仿佛惊诧于这不知从何而来的碧潭。
  (15)中和瀑:在静水潭上方。高30米,水流被岩壁分为三层:水成双股下落,至中层合二为一,而后再次一分为二。分分合合的流水发出金属般的碰撞之音,无比动听。
  (16)月潭瀑:中和误上方有一潭,呈圆形,清澈见底,白云和青山倒映其中,极象月亮上的吴刚和桂花树,因而称为“月潭瀑”。
  (17)九龙潭:位于捣臼源上部,在近百米之内,接连有九个潭,形状各异,潭潭之间或以瀑布相连,或以溪流相接。瀑潭之形有的如卧龙,有的如盘龙,有的如飞龙,当地群众美其名为“九龙潭”。其中三、四两潭一圆一方,石壁耸立,布满青苔古藤,给人“苍岩腹封壁四环”之感。
  (18)葫芦潭:位于吴坑入口处,形如葫芦,潭长10米,宽5米,潭水清冽可鉴。有一高达5米的瀑布注入潭中,粼粼的水面皱碧铺纹,令人神清气爽。
  (19)牛角潭:上行不远处,潭面呈牛角状,潭壁刀削般平整,水澄碧如玉。
  (20)洞珠瀑:再行300米,溪谷渐狭,瀑布先冲入数米深的石洞内,然后涌出,仿佛是洞中跃出的粒粒珍珠,洞边布满青苔瑞草,绿意盎然。
  (21)忘魂坡:过了洞珠瀑,有一险坡由岩石构成,寸毛不长,坡面光洁,陡峭异常,人们只能赤脚踩着石瘤才能往上爬,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22)曲流奇坦:再往上行,一硕大的石窟,足有二十间房子大小,石窟中长着许多嶙嶙的石瘤。瀑布高达80余米,瀑流从石窟顶部涌出,忽左忽右,上下共五处转折,呈喷雪之态。
  (23)情缘潭:在曲流奇坦瀑布的注入口处,有一红心形的碧潭,终日波光粼粼,与曲流奇坦上下相连,情深意长。
  (24)三潭三涧:由情缘潭往上行,接连三个潭,由三个涧相连,其中一涧虽为天开,宛若人砌,其上下等竞,如人工水渠相连两潭。三潭深近10米,潭水一色澄清。
  (25)清矿洞群:吴坑上部,有清代青田富商陈淌采矿(铅、铜)留下的30多个洞,洞高2米,深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3、水云谷景区
  隐山湖西向约4公里便是水云谷。深邃曲折,形若游龙,水流串连着瀑布、碧潭、金滩,仿佛是一首乐曲,一会儿是气势豪壮的进行曲,一会儿是变奏跳跃的小快板,一会儿又是委婉缠绵的抒情曲。在这里赏泉听瀑,美不胜收。
  (1)水云谷:谷内姿态多变,有瀑有潭,终日弥漫着云雾。“水云谷”取“水自云生”之意。白哗哗的流水与远天的悠悠白云连成一片,仿佛从白云深处流来。
  (2)神牛瀑:在水云谷瑞东公路的上部,山谷幽静,有曲曲折折水,高高下下树。顺溪上行100米,眼前忽现一瀑,瀑高30米,瀑流喷薄而下,落入潭中,顿时水腾如沸。瀑口两侧和中间各有一块大石,左右两块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当地人称为“福牛石”。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石牛作怪,吸光了高祭的水,致使下游连年干旱,庄稼绝收。玉帝为惩诫石牛,派二郎神搬运泰山之石将其压住,仅露牛头,并命其终日用口吐水,不得停歇。从此高祭流水终年不绝,下游不再干旱。那吐水的牛头便是瀑布日中间的大石,怪牛成了福牛。
  (3)映虹瀑:神牛瀑往上30米,可见一高60米的瀑布。瀑布下泄,半空中被岩石扯碎,如粒粒珍珠从天而降。雨天,瀑布之水如银河下泻,声若万马齐鸣;晴天彩虹纷呈,人走虹移,为一奇观。
  (4)虎口飞瀑:离公路约500米处,有一条高120余米的瀑布,瀑布出水口有一石头,象张开大嘴的虎口,瀑流正好从虎口喷出,人们称之“虎口飞瀑”。瀑布下流 10米,分为两绺,一绺飞流直下;另一绺沿岩壁划一弧圈,在70米处两络汇合,形成巨大的水帘。
  (5)水云九帘:虎口飞瀑的东面,一瀑布从 150米高处,曲曲折折,时缓时急,如弱柳扶风,银蛇起舞,时而露出白哗哗的银白之身,时而被绿树遮掩,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水流经百余米的积势酝酿后,距底部30米处汹涌而出,抛雪喷玉般,气度不凡。
  (6)龙口:水云九帘东侧的山崖上有一洞,洞口掩盖着竹木,极为隐蔽,当地农民称为龙口,是风水宝地之意。其内存放着“金瓶”一个,即当地的一种殡葬风俗——厝棺葬。


  (7)炼丹洞:虎口飞瀑西向陡壁有一洞,洞口微向上仰,当地人称为“炼丹洞”。从崖顶利用竹梯可爬入洞内。入洞十步,渐宽敞平坦,内有二室,外室方正如房,并有石门;内室比外室更大。相传南朝陶弘景真人在此炼丹。取风霜雨露、日月精华炼就一颗石胆,能放出五彩光芒,晶莹夺目。东海龙王爱不释手,每逢十五,必化东海之水为白带,缚石胆带回观赏。是年八月十五,龙王照例来取石胆,发现石胆被盗。龙王不悦,一悻悻而归,无意中把白带遗留在山间,成了现在的虎口飞瀑和水云九帘。
  (8)全石滩:水云九帘与虎口飞瀑汇聚后,溪水渐大,溪面渐宽,溪床异常平整。溪底的岩石呈红色,石上清泉也仿佛被染成了红色,故称之为金石滩。
  (9)仙瓢潭:沿金石滩溪流而下,溪谷突然由缓变陡,并形成瀑布,注入一瓢状深潭,潭水绿如翡翠。阳光斜照时,婆娑的树影入潭中,风吹树摇,潭水忽明忽暗,一条瀑布飘挂于潭中,形成双龙戏珠之态。相传陶真人炼丹之水就取于此潭,陶真人每日以瓢取水,待石胆炼就之时,他将瓢扔于潭,便成瓢状了。
  (10)白水祭:祭高百来米,上截瀑布呈悬空之态,飞流直下,后半截瀑流汇入石穴,分成几绺水线,缓缓流淌,兼有瀑之雄伟,涧之妩媚。
  (11)自水二祭:位于白水涂之下仙瓢潭东面的一条山谷中。盛水季节,瀑布飞腾而下,轰然鸣响;而枯水季节,由于山风大,水量小,瀑流随风而舞,时而撞击岩壁,时而跌落潭中,时而沿岩壁滑下,各呈美姿。
  (12)九洞音韵:一条山谷溪流,即大东坑。重重的阔叶林,风声、水声、鸟蝉啼鸣声,声声入耳。仿佛多种乐器在山间奏鸣,有一种自然的音乐美。多姿的流水是九涧的命脉,溪流奔腾而下,被横亘谷中的岩石所阻,水花四溅,咆哮如狮;清泉击石,发出叮叮咚咚的琴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溪水汇聚成潭、似少女般安祥恬静,只有水底的细石游鱼在哺哺低吟。九涧音韵既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又有“喷开石窦山倾倒,怒拍溪门浪动摇”的景致。
  
4、水牛塘景区
  水牛塘紧连隐山湖景区,山岭连绵,林木繁茂,其中摘星台是远观山势、天象的佳处;沁心园内柳杉成林,适合开展森林浴。
  (1)摘星台:摘星台建于70年代,处于公园的第二高峰顶,摘星之意形容其高。可极目远眺泰顺、青田、景宁、文成四县的巍巍群山,可揽九重天。是观赏天象、气象的极好去处。日出时分,一轮朝阳从巍巍群峰中冉冉升起,瞬即金光万道照山峦。日暮时分,残阳如血,苍山似海;清晨及雨后,脚下浓雾迷漫,群峰浮动,犹如蓬莱仙境;雪后,千里冰封,银峰环立,玉树琼枝,冰柱倒悬;东面,有五座山峰等高,犹如五指出海。
  (2)松云岭:通往摘星台。岭旁是黄山松,山风起时,松涛阵阵。山谷中栖息着红头长尾山雀、画眉、红嘴相思鸟、白头鸭,一片鸟语花香。
  (3)林径通幽:在通往摘星台游步道的左侧缓坡,柳杉林而空气洁净,呈静谧深邃之境。林中小路曲折伸展,不见尽头。
  (4)沁心园:水牛塘下方,地势平坦,3万平方米的成片柳杉林如搭天蓬。溪水叮咚,鸟雀啁啾啭鸣,即使烈日当空,林内也有阵阵凉意沁人心脾,令人心清神爽。
  (5)春山夕照:从水牛塘沿公路上行,一山突兀,名春山。山体陡峭,绝壁横亘,黄山松鹤骨龙姿;夕阳斜照,群山尽染。
  (6)怀英楼:一幢五间两层的木屋面溪依山而建、1942年8月,浙南特委在此召开追悼大会,沉痛哀悼刘英烈士。人们缅怀先烈,称木屋为“怀英楼”。
  (7)石角崖:沿怀英楼右侧的小路,山谷渐狭,两边巨石耸立。左边一块青石高30多米,有一弯如牛角的石块附在其上,故名石角崖。
  (8)通天洞:在石角崖下方有一洞,高2米,深近百米,洞内十分幽暗,传说此洞可达山顶。
  (9)九龙壁:石角崖对面山上,有一块长30米,高10米的石壁,上有九龙腾空飞舞的崖癣,形象逼真。


  
5、九龟山景区
  九龟山景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奇石盆景园。在峰壑之间,岩石如尊尊“石雕”,或大、或小、或庄严、或诙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1)摇动岩:有半间房子大小,顶大底小,重百余吨,用力推之有动感。
  (2)九龟塘:塘中有九块岩石形如龟,或爬,或探头吸气,或缩首于塘内,维妙维肖。
  (3)串钱崖:崖高7米,长5米,由于崖上有隆起的10余个圆形石块,似铜钱成贯,因而得名。
  (4)抱子岩:在远处相望,极象一位布巾裹头的少妇抱子仁立山坡。相传一位女子抱子盼望远行的丈夫归来,立于山坡,望穿秋水,化为青石。
  (5)老童生:两块大石置于山坡,从侧面看,极象一位纶巾束发的古代读书人捧书苦读,静心听之疑有琅琅书声传来。
  (6)敬客岩:摇动岩左侧岗背有一巨石拔地而起,极象一位年过半百竖着大拇指的老人,向历经艰辛攀登至此的游人发出赞叹“你真行!”
  (7)浴阳龟:有一黑色岩石板象乌龟伏于山岗,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8)仙人足迹:岩石上,有一串脚印模样的石痕,相传是铁拐李留下的。当初曹国舅想成仙,但何仙姑不答应,出了个难题给曹国舅,说曹国舅若能在岩石上站出脚印来,便许他成仙。虔诚的曹国舅果然纹丝不动地立于石上,一站就是九九八十一天。他的诚心感动了铁拐李,他便在石上行走一段,佯称是曹国舅站出来的,说服了何仙姑,使曹国舅得以成仙。
  
  
六、龙麒源  
  龙麒源,江南美丽的峡谷,位于浙江温州西南群山之中一个叫驮湖的地方,那是一个传奇故事一般的畲乡梦境:峭壁森森,峡龙麒源谷幽幽,水若甘泉,砾石铺池底,浅者可数游鱼,深者数十米却清可见底,巨石沉落,若隐若现,如龙盘龟潜。景区内层峦叠嶂,苍翠欲滴,尖峰错耸,峡谷悠长,溪水漩涡涟漪,千姿百态,绿潭串联,清澈见底。


  龙麒源的山的确很美,美就美在她的体态,她的神秘。龙麒源的山体多变化,山势参差不齐,众山大多裹以丰茂的植被,古木成荫,藤缠树绕,许多千年古木从岩缝石隙中伸展出来,根枝极尽婀娜。一簇簇,一丛丛,如云蔽日,如菇开伞。龙麒源的水很绿,像翡翠碧玉般,溪水很细,水流很缓,这里听不到溪水的哗哗声,也没有震聋的瀑布声,身处其境,感觉很恬静、怡然。峡谷的春天,溪流潺潺,花飞蝶舞,草长叶绿,顺着峡谷一眼流动的是嫩黄的绿夹杂在亘古不变的岩壁上,其下是倒映着蓝天白云的透明的水 瀑多姿,石林飞瀑、阴阳瀑、三叠瀑、天际瀑、西天屏瀑、瀑瀑悬飞。山梁红枫古道,枫岭石林、大会枫岭、岭岭诱人。谷底清流碧潭,青龙潭、金牛潭、金龟潭、猪狮潭、白龙潭、潭潭潋滟。峡谷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异。新春峡谷,万木争春、百花争放。初夏峡谷,万花齐艳、秀色芳菲。深秋峡谷,叶红似火、胜似春光。隆冬峡谷,冰川垂地、闪烁晶莹,故称峡谷景廊。
  峡谷景廊景区离县城四公里,峡长4.5公里,狭处仅10余米,宽处160多米,面积为16.7平方公里。两岸群山翠壁,山间飞瀑多姿,石林飞瀑、阴阳瀑、三叠瀑、天际瀑、西天屏瀑、瀑瀑悬飞。山梁红枫古道,枫岭石林、大会枫岭、岭岭诱人。谷底清流碧潭,青龙潭、金牛潭、金龟潭、猪狮潭、白龙潭、潭潭潋滟。峡谷景廊步步皆景、四季各异。有诗赞曰:“疑在巫峡望巫山,又从灵峰到灵岩。林泉壑瀑两廊画,天开画图绝入寰。”
  
  
七、天顶湖景区
  天顶湖镶嵌在海拔638米的南田山上,规划面积为15.7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5.4平方公里。民谣曰:“南田九条岭,条条通天顶”,天顶湖因此得名。有诗赞曰:“未识深闺女儿身,丽质憨态天生成,西湖胜你三分色,你赢西湖一点真。”
1、天顶湖

  是一处泛舟、游览、避暑、休闲、健身的胜地。
  (1)天顶湖:位于百丈漈头观湖,湖面犹如一面明镜,清澈纯净,仿佛西湖,只是没有西湖的胭脂气。有人留诗曰:“未识深闺女儿身,丽质憨态天生成。西湖胜你三分色,你赢西湖一点真。”湖心一个大岛,朱砂土,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玛瑙。而整个天顶湖,由三大湖组成,即外湖,东湖,西湖,形如一条飞龙,两脚分东西向北延伸。摇一只小船,沿水湾探幽寻源,宽阔处,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狭窄时,岸边野花,伸手可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峰回水转,豁然开朗。湖串湖,湾套湾,湖湖湾湾水相似,湾湾湖湖景不同。山绕水,水环山,岛峦起伏,岔道交错,林木茂盛,秀竹掩映,游者就是《桃花源记》的武陵人。清晨的天顶湖,云遮雾罩,迷迷增膜,只闻野鸭嘎嘎,不见野鸭踪影。八时许,阳光穿透浓雾,湖面渐渐开阔,雾淡了,如纱如缦,悠然于群山之间。天顶湖静如处子,超凡脱俗。观此景,便觉于圣女之前,言语必得文雅,不许粗野;行动必须得体,不许鲁莽,心地不由善良,纯洁了。黄昏的天顶湖,夕阳如血,湖水尽染。秀木翠竹,倒映其间。观此景,物我皆忘,不知东方之既白。 
  (2)清波夜月:湖西侧湾,有台高40余米,顶圆而平坦。相传吕洞宾乘鹤农历八月十五中秋月明之夜,飞越百丈然来此端坐赏月,台上有凹痕,称“仙人座”。明月当空,影潜湖底;湖面波光粼粼,凉风习习;四周树影幢幢,莺啼鹂啭,忘了归去。
  (3)天湖映日:高山之湖特别清幽。当日出于东山之上,霞光铺满宁静的湖面;或日簿西山,落霞与白鹭齐飞,那湖,那天,那鹭,与绿竹松林便合谐了。有人游天顶湖,赞曰:“最是令人观止处,红日初升东山头。”
  (4)水天飞鹭:清纯的湖水,幽静的松林,引来群群白鹭。它们嬉戏、相逐,显得那么平和:翱翔时,蓝天、碧水、白鹭、松林浑然一体,是一幅绝妙的画图。
  (5)龟山:湖西有岛,岛形似引颈巨龟,故名龟山。岛西侧广阔平坦,与湖水相逐。湖水清纯碧透,是个天然浴场。


  (6)长虹落彩:湖北头,一桥飞架东西,不霁而虹。桥为单拱,跨64米,是浙南单拱跨度最宽的桥。若长虹卧波,多彩多姿。
  (7)湖神殿:湖中有岛,岛上有殿,供俸着湖神。传说湖神很灵验,护伤着这一方湖水风平浪静、鱼肥虾美。
  (8)翠屏崖:一座山崖从湖中矗起,山崖如一面巨大的屏风展于清波之上,石壁苍苍,花树漫漫,美不胜收。
  (9)钟山经幢:在石钟山麓,幢以青石刻成,大四尺,壁厚1尺,开六角,中有圆形壶门,单檐式,幢身面刻菩萨像,共六尊,系宋代僧、尼经幢。
  (10)西里奇窟:在天顶湖北岸。西里村头,古松苍苍;山上,两道绝壁鼎峙,人称峡门。越峡门,有三折瀑,瀑流奔腾狂泻,蔚然壮观。顺溪而北,东面有崖窟名奇窟底,三面峭壁万仞,飞瀑如练,直挂前川。崖窟缺口两旁,有巨石如武士守护。再顺溪而北,便是交坑岩洞,洞虽不很幽深,奇的是洞上有洞。
  
2、朱阳九峰
  朱阳九峰景区位于二源乡境内,在天顶湖北向。总面积为10.18平方公里。主要由玉笙峰、一剑峰、双屏峰、大象峰、猴头峰、将军峰、白岩峰、骆驼峰、三尖峰等九座巨大石峰构成。还有龙瀑、百折瀑、三潭三瀑等瀑布,偎依在百丈漈风景名胜区东部,它是以九座巨峰为主体,以瀑布、碧潭为衬托的自然风景区。景区内,绝壁擎天,奇峰耸峙,其大、其高、其势、其奇、其神令人惊叹。而那绝壁,又作为奇峰底衬,更增峰之千姿百态、活龙活现的神韵。


  (1)奇峰景观:朱阳九峰景区山峦嵯峨堆叠,形象巧变。 九座奇峰巍峨屹立在十里山腰,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组令人震憾的天然雕塑群。
  (2)瀑潭景观:百折瀑、龙瀑、三潭三瀑、白水漈等瀑布紧绕奇峰,飞流、碧潭相依为带,状似珠链。潭边绿草如茵,丛林繁生。碧水清潭同奇峰相映成趣,显示出三三银流涤翠玉,九九奇峰集山居,云雾袅袅脚下过,爽朗青峰不时虚的人间仙境。
  (3)名胜古迹:朱阳九峰一带在1948年以前是南田山通往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留下不少道观及古遗址。 建于明初的淡阳巡检司遗址,是当年检查走私物品的重要卡口。 建于元末的农民起义军吴成七分寨遗址。 建于清代年间的白衣丞相庙(明星寺)。位于海拔800米的明星寺后山之巅尚有圣井一口,该庙名闻遐迩,香火鼎盛,是国外华侨朝拜的胜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果树大瀑布相关诗词
【黔行记】鬼斧神工天河潭
【走进宁德】净地鸳鸯溪
仙境鸳鸯溪
云台山导游词 “卐”、“卍”
原创2016:黄果树第二景区:天星桥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