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盛知华的成功案例
不久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完成了一项价值6000万美元外加销售额提成的专利许可授权,成为中科院有史以来单个专利合同金额最高的一次技术转移。作为我国高水平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重镇的上海生科院是如何完成这一次突破的?上海生科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纵刚日前向记者揭开了天价背后的秘密。 
  激活“沉默”的成果
  全世界每年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成千上万,如何能从其中脱颖而出,被企业看中?在纵刚看来,以知识产权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的技术转移体系是关键所在。目前,上海生科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已经有了一套运转流畅的专业化程序。
  “首先是对科研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纵刚说。生科院每年都能产生100多项成果专利,而以往积累的专利成果更是多达上千件。当科研人员希望成果转化时,他们首先要向中心提交一份详细的申请表,包括研究的各项数据。中心随后将对申请开展两方面评估:专利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专利可行性评估是判断成果在国际上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否申请到专利,以及能获得什么样的权利要求范围。为此,中心需要对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文献和市场进行查询和分析,然后把结果反馈给发明人,并为发明人设计需要的实验以扩大专利保护范围,同时全程管理专利申请过程来争取获得高质量的专利。商业价值评估则是评价成果在变成商品或服务后,能满足怎样的市场需求,有何竞争优势,以及这一市场的大小和潜力。“商业价值的评估将很多成果卡在了成果转化大门之外。”纵刚说。
  对上海生科院众多成果进行“沙里淘金”式的筛选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基本上中心一个项目评估经理平均要两周才能初步完成一个项目的评估。而6000万美元的项目就是从上海生科院之前积累的项目中淘出来的宝贝。这种能阻止血管增生、抑制肿瘤生长的蛋白,早在2003年就公之于众。中心在评估该成果时,认定其商业潜力巨大,并激活了这一“沉默”的成果。 
  从树木扩展到树林
  “即使一个市场前景很好的成果也有很大的死亡率。”纵刚的话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我们曾经见过有太多好的项目成果因在专利申请上不够完善,而被企业拒绝。”他解释说,当一个专利能够保护的范围不够大,就很容易被模仿或绕过,这使得最初投资的企业难以获得独占性的市场。因此,一项专利或一组专利群,能保护的范围越大越好,直至其他企业难以回避,而无法生产类似的产品或提供类似的服务。“也就是说,专利不能只保护一棵树,而是要保护一片林。”
  事实上,纵刚所说的是设计专利申请的技巧问题,恰恰是这一点让不少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上碰了一鼻子灰。对专利缺乏了解的科研人员,习惯于只为眼前所取得的成果申请专利,申请的内容过于简单而使得保护范围很小。
  而让保护范围从树木扩展到树林,就是中心的责任所在。在6000万美元项目上,纵刚发现其第一次申请的专利就不符合技术转移要求。为了增大专利保护范围和提高成果的商业价值,中心对该项目科研人员新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向科研人员提出完成额外实验数据的要求,最终获得了足够支撑该蛋白新功效专利的实验数据。今年初,成果申请了一个新的专利。
  手握两个专利,中心这才放心大胆地向国内外企业进行项目推荐。“而正是两个专利的前后保护,加大了保护力度使得该成果具备了商业开发价值,才让企业下定决心斥巨资进行产业化。”纵刚说。 
  呼唤复合型人才
  自中心2007年成立以来,上海生科院在技术转移上年年突飞猛进:2006年技术转移开发合同金额约为1300万元人民币,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约1.2亿元人民币,2010年截至目前已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中心的运行模式能否推广到其它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
  “难点在于人才。”纵刚说,技术转移工作要求人员具备至少有一项理工科专业深厚的科研背景,有很强的英语水平,精通与专利及合同相关的国内国际法律,最好还要能有商科学习的经历或商业经验,而这样的专业人才在国内还极为缺乏。
  然而,即使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留不住的。纵刚谈起此事有些感慨,在中心成立之前,他就为上海生科院着重培养了两位工作人员,却被外企高薪挖走。为此,上海生科院大胆创新,放开事业单位的束缚,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中心开启了激励机制绿灯,这才有了技术转移的突破性成就。目前,上海生科院还与上海国盛集团、中科院国科控股等合作,以中心为基础成立了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目前,队伍已经初步建立,我们将在不断培养人才的基础上,为更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做强中国的技术转移工作。”纵刚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药发明专利:“无价知识”怎么变成“知识无价”
张友生:清华大学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工作实践与思考
让“智慧之火”照亮创新之路 ——专访...
上海科委科技成果转化新政解读
技术转移究竟是个多精深的“活计”?
先验证“概念”再转化“成果”,概念验证中心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