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得通透的人,早就学会了这么做减法

This Thing Is Not Going to Break You 音乐: Christa Wells - Feed Your Soul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米开朗琪罗在描述雕刻时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最后天使就显露出来了。」他是真正懂得减法的大师。

在不断追逐效率与财富的当下,复杂的现代生活、繁冗的办事程序、无数的规则约束,每时每刻都消耗着时间精力,令我们无所适从。

如何让复杂的事物化繁为简,是生活中时刻面临的挑战。那些能一语道破本质的人,能轻松应付难题的人,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的人,只是很早就养成了简化的思维习惯。

简单,是一项值得探索的价值。你必须有足够强烈的意愿,才能够收获简单。简化,是一个需要技巧的能力。要在刻意考量、谨慎选择的前提下,设计和摒弃才可以实现。

人生的修行如同减法的过程。并非简单地摒除冗余信息,而是通过简化的思维方式,洞察真相,省时高效、完美应对,从容地享受生活之美,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

懂得取舍,才是大智若愚
懂得专注,方能有所成就

NO.01

给物质做减法:丢弃和保留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习惯用物质定义自己:认为拥有什么样的东西,就意味着是什么样的人。在物欲沉沦的过程中耗费精力,迷失自我。

过得好与不好,和你拥有物品的多寡毫不相关。生活中囤积的多余物越多,真正重要的东西越容易被淹没。

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非常推崇「无用之用」的理念。认为越是空无的房间,越能让内心舒适。而各种繁杂的家具用具,都是自由的敌人。

正如一生信奉「少即是多」的乔布斯,单身时家居物品少得出奇。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台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对于添加什么家具,每一件都是慎重的选择。

因此「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摒弃多余之物,最大限度让选择变得简单,才能实现「不为外物所累」。

比如 FB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降低花费在服饰上的精力,衣橱清一色浅灰色T恤和深灰色连帽衫。上班永远穿灰上衣配牛仔裤,以至于员工都以为他每天都不换衣服。

当我们静心反思会发现:物品归根到底不过是工具而已,并不意味着自我形象,更不是身份认同的标签。

如果不能正确认清自我与物品的关系,只会陷入用不断试图用物质证明自己,低层次欢愉的死循坏,徒劳无益地将生命浪费在无谓的追逐之上。

我们拥有物品的唯一原因只应该是:确实需要。因此,如果一件东西无法再给你带来价值和幸福感,那么,是时候让它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过多的物欲容易让人内心混乱。只有对物理空间进行简化,返璞归真,清空杂物,才可以让你更接近自己的心理空间,过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NO.02

给工作做减法:取舍和专注

畅销巨著《从优秀到卓越》的作者吉姆 · 柯林斯,始终践行一句忠告:「要么创立伟大的公司,要么创造伟大的思想,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吉姆最终选择了后者。正是源于这种取舍,尽管现在他的公司只有3名全职雇员,但他的商业思想和洞察,却早已伴随经典的著作走遍世界。

工作中,我们总是主动或被动的给自己添加无数任务。焦虑随着待办清单不断拉长,无穷无尽的加班,形成低效率工作、无质量生活的恶性循环。

多则惑,少则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必须舍弃那些和目标无关的东西。也许是杂务,也许是虚无缥缈的机会,这些都是前进途中的障碍。

面对浩如烟海的工作,首先需要根据重要和急迫程度分级,安排优先顺序。这样既能为重要的事预留时间精力,也不会因忙碌而忽略小事。

懂得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将时间精力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效率;而不是将所有事不分轻重缓急的混为一谈。结果徒然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始终深陷忙碌的泥沼。

其次,工作流程可视化,将所有任务有条不紊的梳理清晰,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组织明确,大幅提升效率。

先拆解工作流程,削减非必要环节,尽量简化操作步骤。再合理安排顺序和分工,避免重复和无用功。「可视化」流程,能让工作更直观和高效。

最后,工作标准数值化。如果能够清楚看到时间和收效之间的关联,会更容易判断某件事情是否值得,以及如何更高效地分配时间和精力。

作为任务简化的利器,将工作标准数值化,能够准确客观地判断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和可行性,极大降低工作复杂度,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尽管很多时候,取舍会带来纠结和痛苦,但也预示着意义重大的机会。

在混乱变幻的环境下,通过战略性地抓住重点,简化繁琐步骤,排除干扰,能够将有限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问题中,最大限度地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达到更从容的工作状态。

NO.03

给社交做减法:屏蔽和维系

如今很多人都到了时刻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地步,似乎只有「时刻在线」才能与社会保持联系,获得存在感。

热闹的背后,是无聊;交流的背后,是孤独。我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有价值的交流却越来越稀少。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社交的本质有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为获得情感联结与体验而自发产生的。

另一种则是「功利社交」,以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本质是某种「交换关系」,基于双方都有对等的价值。

相对于维系情感价值的「共情社交」,我们需要做减法的是「功利社交」。因为真正有质量的人脉,根本不是依靠拼命社交而建立起来的。

世界是现实的,也是公平的。凡事皆有诉求,有意义的功利社交,是基于双方价值的,社交是手段而非目的。

如果你有水平有资本,无需要刻意社交,也会有值得维系的互利友谊。如果你本身毫无见地和价值,那么任何社交,都不会带给你资源和人脉。

缺乏意义的「无效社交」不仅徒然无益,还会产生人脉倒退。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浪费在「无效社交」上,必然会疏忽真正需要维护的关系。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其实就是他的价值范围。减少无效社交,才会有更多精力来提升自我价值和能力,吸引相同价值层级者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请谨慎选择自己的社交对象,削减不必要的无效社交。维系恰如其分地交际,而非八面玲珑的应酬。

NO.04

给生活做减法:调节和转换

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造成无数繁冗资源的叠加。大脑需要时刻应对环境变化,同时在各种任务和决定之间切换,自然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崩溃。

简单和丰富都有价值,但复杂和丰富却是两个概念。丰富是刻意的、经过推敲后更合适的选择,而复杂则只是冗杂的堆加,是简单的缺失。

如何能够以简洁而纯粹的方式,调节和转换物质能量和精神空间,从而简化生活,过得丰富而非复杂,是获得真正意义上解脱和自由的关键。

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里「损」就是减少。学习掌握与身体力行的大道,都需要不断给生活做减法。削减到本质,才能回归初心。

因此你需要不断取舍,在调节和转换中分清主次,逐渐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弱化无意义的人脉,把奢侈的时间,留给真正重要和值得的事情上。

随着不断调整,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真正值得投入精力珍惜维系的?人物亦然。

NO.05

做减法的途径:尝试和选择

从物质到精神,人生每个维度都可以删繁就简。你需要的只是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心态,以及有效的途径。

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的态度、跳脱传统的勇气,这些都是寻找捷径,拥有更简单工作和生活的前提。

下面分享七条日常生活中,简单实用又易于操作的方法,相信能够帮助你简化工作和生活中很多难题。

方法1:绝对专注

人脑可以同时应对几件事,不重要的事同时进行,并不会相互耽误。因此为节省时间,我们总试图顾此及彼。

但正如心理学大师 Daniel Goleman 所言:「在纷扰层出不穷的今天,要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甚至游刃有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专注。」

面对真正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全神贯注,才能发挥潜能和创造力。因此尝试将事物分别对待,身无旁物、心无杂念,是事半功倍的最好方式。

方法2:逐步分解


分析,是识别事物真正的组成部分,这样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分解,则是根据情况将事物分解成很多个便于处理的部分,然后依次解决。

艰巨任务或宏大目标貌似出奇地复杂,但被分解为若干步骤之后,按部就班地处理,就会令任务简单解决。

因此在着眼全局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当下能做的部分,设计适合的步骤,认真完成每一步,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方法3:利用概念

「概念」是大脑应对世界不计其数行为的简化方式。一旦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提取出「概念」,你就已经在简化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了。

比如你在乡间开车迷路了,这时你用笼统的概念来简化问题「一直往北开,早晚能到公路上」,要比仔细考察每个路口,更容易达到目的地。

这就是概念的价值所在。首先需要明确概念,要足够笼统、含混和模糊,才能涵盖多种可能性。其次就是将虚的概念,落实成为现实可行的细节。

方法4:逆向思维

我们习惯沿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思考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如果从结论往回推,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向思考,会出其不意。

从希望达到的目标出发,反向规划每个通往目标的步骤。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认知,让思考变得更为简单而直接。

方法5:转换角度

转换角度,就是以更广阔的视角重新看待问题。明确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强调「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浪费时间纠结「本身是什么」。

这种事半功倍的思考体系,会让混乱的逻辑变得清晰明确,将豪无意义的彼此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共同创造。

方法6:摒弃完美

完美主义往往是高效工作的天敌,过分关注细节和追求绝对,会让你被由此产生的内在焦虑轻易压垮。很多时候,选择开始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抱著追求「绝对完美」的心态做事,容易画蛇添足,将宝贵的时间精力耗费在收效甚微的锦上添花上,增加不确定性的同时,让形势更加复杂。

方法7:适度放空

人在不那么努力寻找创意时,大脑反而会迸发出更好的创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艺术家为寻找灵感外出旅行,为自己创造更轻松自在的环境。

如果你被复杂的事情压得无法喘息,不妨试着暂停下来,外出散步或独处静心。如此,能够帮助大脑澄清和简化事物,让思考变得更加清晰和直接。

想要简化生活,需要学会减法思维。以上每种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适当地应用于简化生活的设计中。关键是,你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希望实现的目标、优先事项和关注重点。

当你理解了简化的意义,按照这些规则和方法来践行,会逐步养成简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帮你摆脱复杂情况,直击问题本质,轻松应付难题。更省时、从容地享受简单生活之美。

References

1. 莱迪·克洛茨 著 |《减法:应对无序与纷杂的思维法则》| 中信出版集团
2. 爱德华 ·德博诺 著 | 《简化:如何简单工作与生活》| 中信出版集团

你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又做得太少

| 彼得前书 3: 4 |
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装饰,
这在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人士所具备的五十个绝好习惯
朋友与人脉
“EDAB方法”:如何才能专注于你最重要的事情?
30岁后抛弃这几样东西,让你活得更有质感
金钱的秘密:想要源源不断地收到钱,只要不断做减法即可
如何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