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心沟通正面引导,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工作方法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我作为一名教师,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在今年九月份,我校四楼的木板门突然坏了,经过我的调查,确认是我班的小刚同学故意踢坏的,事发后,我多次找他谈话,但他就是不承认。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让同学当面对质?不行,这样既不利于同学团结,也不利于小刚从根本上认识错误,弄不好还可能触动他防范、报复心理,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可能把他推得更远。怎样既不损伤他的自尊心,还要让他认识到错误,而且还要达到教育的最大化呢?看着眼前门上的大洞、被踹掉的门板和木板上清晰地两个鞋印,耳边回响着同学们描述的话语“我们打赌看谁敢踹坏它”。我陷入了深思!

小刚今年13岁,已经进入了青少年阶段,在他身上过早的表现出了青少年不稳定的性格特点,他思想活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具有冒险精神和勇于挑战的欲望,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这正是被心理专家称为“心理断乳期”的突出表现。如果处理不好,今天他可以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明天走向社会,会不会挑战国家法律?现在他正处在人生的岔路口,我要帮助他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想到这,我决定要彻底改变他。

首先我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个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他的父亲对他管理严格,但文化水平低,遇事缺乏耐心,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只要发现儿子有毛病,就不由分说,劈头盖脸的胖揍一顿,也就算教育完了,根本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问题。而母亲看到儿子挨打,虽然明白是为了教育他,但又不忍自己的宝贝儿子挨打,受骂,很多时候儿子犯了错误,也就不再告诉他的父亲,还和孩子一起欺瞒父亲。久而久之孩子不但效仿着父亲粗暴的的行为,而且也学会母亲欺瞒的做法,胆子越来越大,而且对任何事都不承担后果。

 了解了这些,我试图让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初家长只是哼哼哈哈的敷衍,能看得出心里并没有接受。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走进他家,举网上的、身边的实例,让家长从心里接受我的观点,认同我的教育方法,进而达成家校携手的目的。

经过我与家长的耐心沟通和交流,共同分析小刚此次行为的性质,达成共识。就这件事,绝对不是小刚淘气那么简单,而是故意所为,是对学校制度的一种挑战。这是青少年的特点和孩子现有世界观碰撞的结果,是对自己将来怎么发展认识不清,是还没有选定将来要走什么样路。

分析过后,我和家长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首先利用双休日给孩子营造一个没有电玩,没有电视,没有玩伴的家庭环境,让其静下来反思。其次回答我给留下来的四个题目,从回答这些题目看孩子的认识程度。第三谈心,从正面引导孩子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举名人的例子,推荐名人成长传记,利用这个时期的孩子都有崇拜名人的心理,让正能量占据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助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第四家长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我保持一致。

经过我们家校的共同努力,孩子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但承认了这件事,而且主动就这件事写出了一千多字的作文。可是他毕竟是孩子,他的心里能承受这件事带来的负面影响吗?所以我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了《我们在长大》为主题的班队会。在会上,大家讨论什么是长大?不但是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还要知道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些梦想,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有失败、有犯错,怎样去面对?让小刚及同学们都知道犯错不是可耻的,谁都会有,关键是我们从这次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宝贝经验,是收获。

小刚变了,他真的变了。以前总是着猫斗狗讨人烦,现在助人为乐做好事;以前学习稀里糊涂,不用心,现在上课眼睛直放光;以前什么事都得过且过,现在积极向上了。

几点反思。

首先青少年是童年向成人过渡阶段,虽然认知旺盛,但敏感又脆弱。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不能简单粗暴,既要细心,又要耐心,像小雨润物一样把正能量输送给他们,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富足。

其次,小刚13岁,刚刚走出童年,对事物还有些是懂非懂,有些模糊,所以教会孩子以后怎么做的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这个时期的孩子环境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净化环境是这一时期关键。家庭环境,包括父母人格怎样,对其实施怎样的教育,物质环境等。学校教育,校风、班风,老师的教育方法,人格魅力,师生关系都会对孩子有影响。再就是社会的影响。

第四、他们具有不稳定性,心里充满了矛盾动荡感。如二十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形容的那样“是人生的'疾风怒涛’时期,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不安,对外界和自身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所以做事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随意性。这虽然给我们教育带来很多麻烦,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育的机会,教育的成功率也会很高,只要我们用心把握。

德育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是极其细微的任务,对于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不可复制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教育理论,掌握儿童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结合实际,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完善其人格,培养好素质,使教育效果最大化。这是我们教育者最高的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怎样教育引导孩子,怎样让孩子学会做人
父母要正面引导孩子
请正面引导孩子,不要用奖励诱惑他们,也不...
孩子挨欺负怎么办?家长别犯愁,掌握一个方法轻松解决问题
孩子屡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关键在于家长!看看你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