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Z2.1秦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4)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后来的农民战争树立了榜样。
4.发散思维
(1)综合考虑战国七雄的实力,除去秦国,谁还有统一中国的能力?
(2)通过讨论“万里长城的历史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灵渠工程修建原理。
(4)搜集有关匈奴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统一,秦朝****主义集权制度的内容,秦朝速亡的原因。
难点:****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提纲、小组讨论。
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题目: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措施的影响,客观评价秦始皇等。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教学设计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又是一个十分短暂的王朝。本节将紧扣秦朝是如何“从统一走向灭亡”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2.秦朝的史实较多,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因此上课前,可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本课教学时,要将重点放在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发散思维目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机动处理。
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春秋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统一的大任落在强秦的身上,主要因为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的实力居六国之首。
4.在秦朝加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措施中,皇帝拥有决定权,而且规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经济措施中,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文化方面,“书同文”使各地经济文化交往中语言的隔阂基本被克服,但是“焚书坑儒”则是秦朝暴政的表现,钳制了思想,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出现了“以吏为师”的局面。
5.秦末农民战争是强秦暴政的结果,但是土地兼并不是政府所为,它是封建士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而且土地兼并对政府也无多少好处,因为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大土地所有者往往是逃避税收的。
教学过程 温故而知新,教师首先检测已学过的知识。
1.我国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的?战国七雄是哪七雄?课件显示《战国七雄》图。
2.战国时期的秦国如何由弱变强?启发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补充。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引言:本章引言分为三层。
1.指出秦汉王朝起止时间及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其历史地位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②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③秦汉王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2.通过对比,指出秦汉王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①印度在孔雀王朝崩溃之后,迟至公元4世纪才形成局部统一。而中国在秦亡之后出现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繁盛局面:②古罗马和安息大国雄踞地中海和西亚时,东亚屹立着强大的秦汉王朝。
3.指出汉朝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使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另一方面,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开始融入中国固有的文化。
【导入新课】
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日益强大,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统一(课件显示要点)
1.秦朝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统一的必要社会基础已经存在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民族之间、各地域之间联系加强。春秋战国以来连年的兼并战争以及民族迁移、民族交流,大大加强了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各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文化逐渐趋于融合。这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②当时各族人民强烈渴望统一
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互相兼并,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束割据战争,实现统一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③强大的秦国具备了统一的条件
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长平之战后,赵国被消灭40万军队,秦国更加强大,各国无力与强秦抗衡。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课件显示要点)
①秦灭六国(课件显示秦始皇的肖像,教师或学生对其肖像简单评述)
公元前3世纪末,中州大地一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他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
(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图,六国的国号按被秦国灭亡的顺序逐渐消去,只剩下秦国的国号。教师一点“秦国”,字号变大,并显现都城──咸阳。)
公元前230年,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魏、楚、赵、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
(发散思维)同学们,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除了强秦,战国时还有哪个国家具有统一中国的实力?
同学们各抒己见,反映积极,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②统一越族地区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生活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对发展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后,秦始皇就派尉屠睢率50万大军南下攻打越族,当年就攻取东瓯和闽越,置闽中郡。在向南越进军途中,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的困难,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
(发散思维)同学们,你们知道灵渠的情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灵渠在今天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三十多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采用了阶梯船闸的设计方法,使水位逐段抬升或下降,船只节节前进,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的设计方法比美国所修建的巴拿马阶梯运河早两千多年,充分体现了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同时灵渠又有利于灌溉,至今仍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公元前214年,秦取得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的地方,设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课件显示《秦朝疆域》,桂林、南海、象郡三郡的字体闪烁。)公元前213年,秦迁50万人到五岭以南戍边和开垦,和越人杂处,加速了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匈奴族是我国古代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草原,从公元前3世纪到5世纪,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八百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
战国晚期,匈奴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占领了河套地区。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局面。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侵扰边疆,使北方的生产遭到破坏。为防御匈奴,当时的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以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河套以南地区,接着又夺取河套以北阴山一带地区。
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后,在原来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今天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眠县),东至辽东,蜿蜒万余里。长城的修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对抵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起到一定的作用。
(课件显示万里长城景色和长城的起止点,显示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
(发散思维)长城的建立,对中华民族的融合有无消极影响?
秦的统一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那么秦朝的疆域相对前朝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疆域。
3.秦朝的疆域(课件显示要点)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疆域广大,秦朝境内生活着各族人民两千多万。(课件显示《秦朝疆域》图,秦朝疆域的外围颜色逐渐加深。)
4.秦朝统一的意义(课件显示要点)
①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数百年的割据战争,破坏了生产力,给人民带来灾难。秦朝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此后,我国的封建社会也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但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教师还可适当补充:秦统一中国更深远的影响是,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秦”作为一个王朝的称谓,在这个短命的王朝覆亡两千年之后,仍然作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代称流播于世界。
二、****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显示要点)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课件显示要点)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咸阳为都城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后历代的封建王朝基本沿袭这种政治体制。“****”指君主****,即皇帝一人独裁,维护绝对的皇权。“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
政治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改“王”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历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沿用了“皇帝”的称号。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
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中央设“三公”诸卿,构成中央政府,他们都听命于皇帝。(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官职及分工。)
秦朝的官职及分工图
地方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三公、诸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后来居上,跃居七国之首。秦朝制定秦律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秦律集中体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教师让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对秦律的介绍及教材引文《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父子片面地实践了法家学说中严刑重典的一面,忽视了“赏罚并用”“刑当无多”的重要内容。
经济方面:
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土地私有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小字部分关于秦朝依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的内容。)
第二,统一度量衡。战国时,各国度量衡标准混乱。秦统一后,制定了新的制度推行全国,新的度与量,都是十进位,计算方便。秦始皇还制作了统一的标准器颁发到全国各地,使度量衡标准统一,便利了经济的交往和联系。课本上的铜权的“权”字作秤砣讲。
第三,统一货币。(课件显示各国货币的形状)
战国时期,各国都铸造货币,如流通于燕、赵、齐的“刀币”;魏、赵、韩流通的“布币”;楚国流通铜币,即“蚁鼻钱”;秦国流通“圆钱”,也叫“环钱”。秦统一后,废除六国的旧币,规定货币分两种,黄金称上币,外圆内方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重如其文。统一货币,克服了以往流通、换算的困难,为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四,统一车道、驰道。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状不一,道路也宽窄不一,加上堡垒林立,交通十分不便。秦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一车可通行全国。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齐、燕地区;一条向南直达过去的吴、楚地区。“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邹枚路传》)。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又下令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直通九原郡的“直道”。再加上修筑在西南边疆的“五尺道”,以及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的“新道”,就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并设有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休息,更换马匹的驿站。这些措施,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往来,便利政令的通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文化方面:
第一,书同文。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国文字也不同。秦统一后,诏书发至桂林,当地人均不认识。这种状况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李斯等人整理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小篆”,后来又出现“隶书”。文字统一,对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意义,尽管秦朝地域辽阔,各地方言差别极大,彼此仍能进行交流。
第二,焚书坑儒。(指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内容;由学生回答何为“焚书”,何为“坑儒”。)
(提问)我们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小结。
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做法,目的是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他的做法巩固了****统治。但是,他采取的手段粗暴野蛮,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出现了“以吏为师”的局面。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只许官府办学,严禁私学,平民子弟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同时,秦朝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以法为限)和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实行愚民政策,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2.****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组织学生讨论)
积极方面:①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三、秦末农民战争(课件显示要点)
1.秦朝的暴政是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课件显示要点)
秦朝的暴政是指秦始皇在位时的强硬统治和秦二世更加黑暗的统治,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一,徭役繁重。
秦政府规定:成年男子每年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到京城或边疆戍守一年。此外,秦始皇大兴土木,增加徭役、赋税,超过了当时社会经济所能担负的程度,典型的工程是骊山陵墓和阿房宫。秦朝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人,大量人口脱离生产,造成“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的悲惨景象(《汉书·严安传》)。
第二,刑法严酷。
秦朝还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如“族诛”“连坐”,死刑就有“腰斩、车裂、活埋”等。严酷的刑法使大量农民“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第三,赋税十分沉重。
秦朝的赋税是前期的20倍,农民要将三分之二的收入交给政府。除此以外,还有苛捐杂税。
第四,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兼并不是政府所为,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而且土地兼并对政府也无多少好处,因为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大土地所有者往往是逃避税收的。大量农民失去土地,阶级矛盾激化,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即将爆发。
2.秦末农民战争的主要经过(课件显示要点)
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课件显示《陈胜、吴广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多名戍卒,因为大雨,道路不畅,延误了前去渔阳服役的期限。按照秦国律法,延误期限是死罪。陈胜、吴广商议说:前去服役是死。逃跑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起来起义呢?而且“天下苦秦久已”,一旦发动起义,必定会有热烈的响应。于是陈胜、吴广故意激怒看守的两位军官,并乘机杀死二人。陈胜号召大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900人揭竿为旗,斩木为兵。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针对本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可以一带而过,也可以课前布置几位同学准备,上课时进行表演。)
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势力迅速扩大,不久在陈建立了张楚政权。秦二世将修建骊山陵墓的几十万人组织起来,和起义军作战。起义军遭到挫折,后来,陈胜、吴广被部下所杀。陈胜、吴广虽然牺牲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反秦斗争继续进行,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壮大起来并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
②刘邦、项羽****秦朝的统治(课件显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将刘邦、项羽的军队进攻路线闪烁显示)
刘邦军队进展较快,逼近咸阳,赵高杀秦二世,子婴被立为秦王。子婴在杀死赵高后,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此部分史实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指导学生讲解“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
3.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课件显示要点)
秦始皇希望统治千秋万世,但秦帝国仅仅统治了十五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贾谊《过秦论》)。秦末农民战争****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
亲身参加了农民起义,又经过四年楚汉之争的刘邦,建立了新的统一的西汉王朝。秦朝的速亡,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秦朝的统一、****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为“千古一帝”,我们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参考观点: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功过十分明显。他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统治残暴,以刑杀为威,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2.秦朝加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哪些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2.推荐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贾谊《过秦论》。
3.推荐电影:《英雄》《古今大战秦俑情》。
4.推荐旅游景点: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灵渠。
5.推荐网站:中华文化信息网 http://www.ccnt.com.cn
人教网http://www.pep.com.cn
史海泛舟http://www.laolu.cn/lishiindex.htm
春秋-历史教学网http://xiefengchun.k12.net.cn/index.html
背景资料
1.秦朝大事年表(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
(1)前230年,秦灭韩。
(2)前225年,秦灭魏。
(3)前222年,秦灭楚、燕、赵。
(4)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
(5)前221年,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
(6)前220年,始筑驰道,东至燕齐,南至吴楚。
(7)前217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主葬于此年。墓内有大量秦简(1975年出土)。
(8)前216年,令民申报田地。
(9)前214年,开凿灵渠,联通湘江、漓江。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世称万里长城。
(10)前213年,焚书。
(11)前212年,坑儒。
(12)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13)前209年,戍卒陈胜、吴广起义反秦。
(14)秦灭六国后,开始修秦始皇陵,至前209年停工。1974年发掘的兵马俑即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已被人视作奇观。
(15)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
(16)前207年,刘邦攻入关中,秦亡。刘邦与秦人“约法三章”,安定关中。项羽入关,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17)对前206-前202年,楚汉相争。前202年,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
2.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赵。赵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守三年,不分胜负。后赵玉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起用赵括代替廉颇。秦将白起诱敌深入,用伏兵把赵兵分割包围。赵兵被围46天,饥饿乏食,突围失败,赵括被秦军射死,40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其余都被活埋。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次战争,秦胜赵败,此后六国再无法抵抗秦国的进攻。
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重点强调
知识延伸
学生活动
检查反馈
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序言部分
引导学生阅读,导出新课
教材
秦王朝在有历史上的地位
中外、古今地位、影响
学生阅读
秦朝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秦统一条件的资料,分类整理印发给学生
运用电脑同步演示
三个必要条件(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学生阅读归纳统一条件
2.秦统一的过程
教师指图叙述
秦灭六国图
①秦统一时间
②秦在图中位置
学生讨论
3.秦朝的疆域
引导学生
秦朝疆域图
秦朝疆域的四至
学生指图叙述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对比分析
秦统一前、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照表
秦统一的积极意义
秦开始统一,以后统一的朝代,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思考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建立
讲述
教材
时间、政权性质
分析政权性质
2.加强路面集权措施
讲述
教材
政治措施的作用
三公诸卿、郡县制对后世的影响
政治措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讲秦律时学生阅读秦律苛刻的刑法
讲解
教材与插图
经济措施的作用
经济措施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思考
讲解
教材
文化措施的作用
文化****的几个时期
讨论“焚书坑儒”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
分析、归纳
教材
****措施的积极影响
后世对中央集权制的补充、发展及消失
讨论
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
2.能力检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重点强调
知识延伸
学生活动
检查反馈
复习:1.秦的统一与巩固
2.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
导课:3.秦灭亡
提问。
分析、引导
教材
秦由建立
到灭亡的
过程
生→灭→生
的社会规律
复习
归纳
2.过程:时间、地点、人物、政权
3.意义
引导学生
分析
教材
农民战争
口号
农民战争
的首创精
神及对后
世影响
学生阅读
分析
1.两节内容小结
2.书后练习
3.相关知识演讲
4.评价秦始皇
引导
正确评价历
史事件与历
史人物
学生自主
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提纲(默写基础知识)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
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说起秦朝文化,不得不提“焚书坑儒”
秦始皇的大一统政策:到底源自何处,有没有抄袭波斯大流士?
浅论:秦始皇的生平、政绩以及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