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所村小的课改如此接地气,原来他们建构了一套“学习学”

   

       走进一所村小,有三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细节一:一进校门就看见一张巨幅思维导图,这是学校的“自生长”教育体系图谱,通过这张图可以读懂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主张。

细节二:学校的后院有一条长长的宣传廊,总会吸引下课的学生围观,这里有不断更新的故事,既有名人故事,也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被称为学校的“故事街”。

细节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每天都习惯做一件事,写出下面四句话的答案: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今天你有什么积极表现?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今天你得到了怎样的帮助?

让你眼前一亮的还不止这些,如果你走进课堂,会发现这里的课堂正在经历一种重建。他们改变了学生排排坐的方式,让6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展示、倾听、质疑、追问,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文化因子。

一路观摩、听课、座谈下来会发现,他们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不断向前推进,开始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关注学生的任务解决转向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他们试图建构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学习学”。

这所学校位于山西省长子县,有一个乡土气息很浓的名字——大堡头小学。


颠覆“被培养说”


一所学校可以硬件薄弱,但有一种东西不能贫困,那就是教育思想。

大堡头小学有自己的教育学。学校“自生长”教育体系图谱中,有8个字在图谱的最中央——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校长张学斌说,这是大堡头小学“自生长”教育理论的根理念。

从这个根理念出发,大堡头小学提出了教育的种子思维,创生了“自生长”教育理论。作为在麦田里长大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与不同的农作物有过亲密接触。张学斌也一样,他在守望麦田时受到启发,开始从种庄稼中发现教育的隐喻。

在张学斌眼中,教育犹如种庄稼,成长是种子自己的事。在教育这个生态系统里,儿童是“种子”,是绝对的“主角”,教师是“农民”,其作用是在爱的环境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让“种子” 自由、健康生长。这样的教育思维,被张学斌称之为“种子思维”。

大堡头小学的“自生长”教育理论认为,每个人生来都不缺乏独立的基因,但是每个人的独立都有可能被“依附”所收买。他们把孩子看成种子,遵循种子的生长规律,精心创造适宜种子生长的环境,静待其生长。

于是,大堡头小学摒弃了过去的儿童“被培养说”,从“自生长”教育理念出发,重新发现了相信的力量。数学教师张琴说,相信孩子,才能成就孩子,相信孩子是教育的起点。大堡头小学的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而非控制、干预、打扰。

“小学阶段的那点学习内容,现在不教,他们到了一定年龄,自己也会懂。”张学斌说。因此,他与他的教师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绝不在学习内容本身,关键是学习行为,要让孩子建立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为其成为终身学习的人铸就一种底蕴。

几年前,张学斌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统计显示,竟然有70%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这一调查结果远远超出他的预想。

学生每天80%的可用时空在课堂。课堂什么样子,学生的生活方式将来就是什么样子。往大了说,课堂是未来社会的雏形,在课堂的任何“发生”都将是学生未来的“发生”。课堂里的行为、情绪、信念,课堂里的毅力、兴趣、信仰,课堂里的人性、良知、大度,课堂里的生命质量、学习能力、发展潜力,都构成了学生将来“人”的因素。

“如果学生在课堂找不到乐趣和成就感,上课就可能成为一种煎熬。”张学斌说。

于是,大堡头小学选择以课堂为切入点,让学生首先在课堂学会自主学习,让个体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操作过程在课堂由学生完成,而不是由教师替代。

有人将课堂分为三种境界:教师会,学生不会;教师会,学生会;教师不会,学生会。张学斌津津乐道于大堡头小学正在追求第三种境界。

他解释说,这其中隐含着这样一个思想,学生会是因为学生学了,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是因为学生有一套(至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或方法了。他可以给同学讲,可以给教师讲,这种学习的发生是有潜力与后劲的。角色决定行为,这种生亦师的角色将会使学生更加饶有兴趣地学习。


给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


      语文教学中最头疼的可能就是作文了。在作文课上,学生常常有这样的动作:翻作文书、咬笔杆、转笔。过去,大堡头小学的学生也一样。不少孩子一直是在害怕写作文中艰难成长的。

大堡头小学有一份关于学生作文的调查:你喜欢写什么样的作文?你写作文的原因是什么?你想让谁看到你的作文?你写作之前常常会做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综合起来大致有: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少些限制;我写作文没有原因,老师让写就写;我写的作文不知道想让谁看;我写作文前总要先查找范文。

语文教师郭秀一直想改变这一局面。她开始有意识地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

郭秀与其他教师一道探索出的办法是,让学生写“作文提纲”,就是在写作文前先写作文提纲,其中要有明确的要素信息。比如,六一班学生宋科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提纲:

题目:《社会英雄》

读者:我的同学

主题:呼唤正义,坏人要得到惩罚

主人公:匡义(匡扶正义)、杨善(除恶扬善)

时间:2021年-2024年

地点:z市

主要内容:匡义、杨善经历了某次意外,身体似乎有了超能量,这让从小有着英雄梦的两兄弟,开始了一场英雄之旅……

文章分为6个小标题,思路非常清晰。

一段时间后,郭秀总结了一些可视性收获:作文由类同化走向个性化,由仿别人的故事走向写自己的故事,作文前学会谋篇布局,写作文不再呈大面积头疼状态。

这就是大堡头小学的学习建模思维。通过学习方法的建模,给学生一个学习的脚手架,可以让学习真实发生。他们不仅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建模,对课型进行建模,还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建模。

在语文学习方面,他们探索出语文“1632学习法”:用1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品析文章3—6个词语;对文章3处进行诵读、注解、旁批;在自己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至少提出2个问题。

在数学学习方面他们探索了数学“1231学习法”:明确本节内容,用1句话概括;会用2种方法或策略解决问题;根据个体实际归纳或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易错点、拓展点;有一种思想能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萌发出来的。每间教室的学习行为都需要精心研究。张学斌说,比如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除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说”的习惯。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和问题。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交流,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让他们自主交流。不要过多限制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时间尺度。自学时一定要自“学”,不要自“抄”,学习时参考书可以用,但不能全部照搬,否则展示时全班会一个面孔,呈现一种状态——浮躁。

大堡头小学目前正在着力研究课堂动态的生成资源,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潜能,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使课堂真正充满生机。


当学习发生于问题之上


这是何红霞的一节语文课,课文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一上课,学生照例按照四步阅读法阅读文本。首先是查:大声读文章,完成下列任务:解决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旨在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大概背景;回忆与本文相关的文章,写在题目右侧,旨在联想,在头脑中产生对比阅读概念;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写在题目左侧。

接着是画:小声读或默读文章,划出文章重点句子,深情地读;用标出关键词语3-6个,大声读两遍词语所在句子,突出关键词语;简单画出文章结构导图,旨在厘清文章思路。

然后是写:就文章词句或段落做旁批——个性阅读的充分体现。

最后是问:每人提炼两个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小组疏理、汇集成两个共性问题写在展示板上,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再次梳理出二至三个问题。

提问题已经成为孩子们的习惯。记者在听课过程中不断巡视,发现每个学生都写下了自己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粗略估算,全班学生至少提出了100个问题。

最终有以下四个问题被提交到班级的问题展示区,分别是:为什么说“真理一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把“?”拉直变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这些问题显然是学生们最关注的。这可以从他们发亮、充满期盼的眼神里看出来。一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尽管还有一些问题未能完成,只能留到下节课继续讨论,但这节课显然引起了一同听课教师们的赞赏。

学生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此,张学斌说:“没有哪个孩子一开始就能提出问题,而且是所谓有价值的问题,你要教给他方法,要不断训练,让提问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曾经一段时间,大堡头小学的课堂成了练习提问的地方,不仅练习学生的胆量,还要练习提问的方法。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一系列可以发现问题的方法:

问题从题目中来。题目要么是文章的眼睛,如《桥》;要么是文章的主题,如《自己的花是让人看的》;要么是故事情节的概述,如《草船借箭》。文章题目一般是写作者想要表述的主体思想,把握了题目就可以把握文章的脉搏。

问题从文章前后矛盾处来。有的文章在表述上有矛盾现象。《月光启蒙》前面说母亲不识字,后面说母亲却教会了我很多,母亲不识字怎么教我呢?

问题从文章关键句、关键词处来。对于关键词句,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同,这不是很要紧的。阅读是个性化的,只要能讲出道理,就是学习。

问题从标点符号处来。标点符号除了有断句的功能外,还常常渗透着写作者的某种情感与表达意向。《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还可以改为: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

这样改可以吗?为什么?

问题还可以从拓展文章、阅读原著中来。《草船借箭》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不能够一统三国,蜀反倒被晋所灭?

总的说来,提问可沿着这样的思维进行:多角度提问、逆向提问、深层提问,最实在的是在疑问处提问。

大堡头小学的学生就是这样一步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几乎每节课,学生都被喷涌而出的问题所激发,兴奋不已,乐在其中。

但课堂远不止于此。张学斌的问题接踵而至。

不少课堂出现外在“活跃”有余、内在“宁静”不足。课堂上的思维涌动、思想灵动不仅表现在“热闹”上,有时更体现在“宁静”上。张学斌说:“倾听有时是最高效的展示,倾听才能产生不同个性理解的融合,倾听才能质疑与补充,倾听专注的课堂才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如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倾听?大堡头小学又开始了新的行动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爱心作文课堂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写在教研室送教送培后 || 纵目中心校张莎莎:在心底种下一颗热爱的种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