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古代胭脂

“胭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关于“脂”,《诗经.卫风-硕人》有:“肤如凝脂”之说 。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即“胭脂”。《史记-佞幸列传》载:“故惠孝时郎侍中皆冠俊仪,贝带,傅胭脂粉。”这大约是在汉朝女子喜用产自“焉支山”的胭脂之前。当时称脂粉为“胭脂粉”,意思是指“胭脂”和“粉”的总称。古代“妆粉”,有两种成份,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故“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称“铅粉”。

除米粉、铅粉外,也有用其它物质制作的。如在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有以紫茉莉花籽制成的“珍珠粉”;在清代,有用滑石及其它细软的矿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粉的颜色也从原来的白色增至多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的香料,使之更具迷人魅力。“扬州脂粉”自古有名,源于清道光年间的“谢馥春香粉”在扬州城乡家喻户晓,此前更有开设于明崇祯年间的“戴春林香粉铺”和清代的“薛天锡香粉店”。这些“香粉”内含天然珍珠粉,相当名贵,“苏州胭脂扬州粉”风行一时。

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的,单以胭脂妆面的现象比较少见。具体的做法:一、在化妆前预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合,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涂抹于面颊。二、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及下颌部分则露出白粉的本色,使整个脸面的色彩富于变化。

装脂粉的盒子称之为“奁”。文雅一点的说法,称之为“妆奁”或“脂粉奁”。“奁”为古代女子盛放梳蓖、脂粉的梳妆盒,多为木质漆盒。历朝历代形制各有不同,制作选材上有:紫沙、彩陶、瓷制、竹制、金属、玻璃、珐琅、景泰蓝、玉器等。“妆奁”前面一定有菱花铜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宝玉的香粉
天下香粉莫如扬州
“徽”风十里扬州城,脂粉香漫谢馥春!
一抹胭脂香,伊人月下带红妆
古代化妆品
红楼梦中记载了哪些化妆品?他们是如何制作脂粉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