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颐武:重塑“礼仪之邦”可自孩童始

  █ 本文最初发表于 2016年6月1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2期

  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礼是规矩、是精气神、是文明的重要成分。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国人的礼数开始懈怠,时而代之以粗鄙的行为——在飞机上打架、在大街上随地便溺、在名胜古迹上涂鸦、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着国人海外旅游大军的崛起,不文明的中国形象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是什么让传统“礼仪之邦”蒙羞?如何重塑国人形象,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文明素质?这需要我们在传统中择精华以传续,借现代文明国度的经验以自省。

  事实上,中国社会对不文明现象的焦虑并非自今日始,对不文明行为的抨击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五讲四美”运动时期就已萌发,且延续至今。三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巨变,国民总体受教育程度也有了迅速提高,但文明程度的提升,礼仪规范的习得却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成比例。


  这样看来,重新强调早期文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些研究都证明儿童时代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形成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被认为国民素质相对较高的新加坡,就一直高度重视从孩子抓起,提升国民文明水平和整体素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指出:“如果你从六岁开始就能系统地把这些观念灌输给学校的学生,你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公民。如果你不能那样做,那你只能有一群拉杂的人。”

  《三字经》有云:“苟不教,性乃迁”,是强调如不能对幼儿严加管教,那么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提醒人们生育和教育孩子同等重要,家庭的教育不可缺失。

  所以,文明礼仪的习得应从家庭开始。我们近年所倡导的传承“家风”,正是重视家庭在塑造人方面的影响。

  中华文化高度重视家庭的社会作用,所谓“言传身教”,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父母在公共场合和家庭中彬彬有礼,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家教和家风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其次,要发挥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学校教育、社会倡导与媒体舆论的作用也会让孩子有机会受到正面教育。

  再次,要关注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网络环境下,他们受同代人的影响远比过去的人更深,以致形成了一个成人难以进入的世界。比如,他们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难接受成年人的传统教育理念,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世界,并重视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有些成功的例子值得关注,如过去人们在使用自动扶梯时,往往没有规矩随意站,给有急事的人造成了通行不便,这其实是因为缺少规范。后来有了规范,鼓励人们靠右站立,留出应急通道,人们也慢慢形成习惯,有了乘梯文明。

  有倡导,也有惩罚,才是一个文明体系得以建立的完整基础。


  新加坡建国之初,城市环境和公民素质都比较差,不文明现象俯拾即是。学法律出身的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讲粗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以及罚款标准,甚至被批评者认为是“严刑峻法”“牛刀杀鸡”。

  例如,就随地吐痰一项,法律就做出了详细的规定,随地吐痰者第一口将被罚1000新币(约合人民币5000元),第二口罚2000新币。在新法推行之初,执法是十分严格且毫不留情的,情节严重的人还会被处以7天监禁,甚至在电视上曝光,或派去各地做义工。

  但渐渐地,自孩童时起,新加坡人就能认可并接受这些严格的规范和法律,文明习气蔚然成风。

  规则明确,奖惩分明,让人在小事上也承担责任,唯此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给他人添麻烦
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应届)
我们为什么不爱“多管闲事”
抵制坏习惯
(原创上)提高国民素质从“修身”开始
开发学生课程资源资料:七年级思想品德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