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通变化的中国人(四)!

  • 本刊专稿

  • 讲述中国故事系列



再比方说,一阴一阳就是一是一非,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一阴一阳就是一善一恶,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善过了头就变成恶,善的太过头就变成大恶极恶了。像父母对儿女的爱,关心过度最后会令你很痛心。所以爱人是痛苦的,被爱是幸福的。


但是一个人如果幸福得太过头了,那又一点都不幸福了。你什么都关心我,我没有空间、没有自主、没有尊严,我会很讨厌。被爱得太过分,就不是一件好事,善得过分了就是恶,善得刚刚好,恰如其份恰到好处,便是得了均衡之道。

 

甚至乎我们个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之间往复运动,稳定均衡则是相对的,短暂的。当我们心里刚刚宁静平静的时候,我们的“坏”思想就开始萌发出来,去琢磨折腾事了。


当我们繁忙烦恼,痛苦到极点的时候,又很希望求得宁静片刻的。如果用阴代表烦恼痛苦,用阳代表宁静安详,就知道生活中没有绝对宁静的时候,也不会有绝对烦恼的时候。因为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是生活的常态。

 

无限接近于均衡状态的过程,便是个得“道”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和掌握,或近似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过程。天地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最终生成,成长繁盛,以及消亡循环重现,都是由两股相对力量共同作用之下完成的。


均衡中,代表完整和完满的一切,是清静、至善、瞬间的。当它被推动搅动,均衡不再存在的时候,相对的力量就出来了,就显出了一阴一阳,就有善恶、有是非、有变化。所以,均衡是短暂甚至是瞬间的,而变化却是一个常态,经常恒久的态势,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世界上,中国人适应变化,掌握变化,善通变化是出了名的,它本是自然天成的基本要求。宇宙万事万物生成消亡,是一定要变的,在将变和未变之间,知道未来是怎么变的。要当它还没有变的时候,先人一步因势利导,领导引领它来变,这就叫做“通变之谓事”。


虽然,生活常态下“百姓日用而不知”,我们天天在用“道”,而自己却不知道,见不到看不清“道”。但是,善通变化的基因却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中文名叫明恩溥)撰写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这样认识“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演戏本能的种族……中国人是按照戏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史密斯又说,对中国人来讲“所有这一切都与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问题从不在于事实,而永远在于形式……我们不必到幕后去偷看真相,否则将会毁掉世界上所有的戏剧。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适当地做出这种戏剧化的举动,这就是有面子。


如果做不出这些举动,忽略这些举动,阻挠这些举动的展示,就是丢面子。”西方人看东方,认知中的中国人言行举止解释,也就最多停留在描述现象层面而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难以辨别、厘清中国人“面子”背后的,是善通变化,擅长变化的思维逻辑和行为准则。

 

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如果你不在东方中国出生和成长。不管你如何努力,或者想成为,又或者你觉得你理应成为。它的言下之意:“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是栽橘树,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了。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更何况中西方相距万里之遥。地域环境能影响和改变在其环境下生存的物种。人类在特定的环境里长期生活的状态下,思维和行为习惯会逐渐形成特有的风格与方式,长此以往便形成独有的地域文化,和风俗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塑一方文化”,中国人具有许许多多的,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不尽相同的独特品行:和睦,包容,坚忍,勤劳,忠孝,中庸,乐观,喜聚,整体,善变……其中,善通变化,擅长变化是其中一项最基本的特殊品行和品质。


或许,你会有兴趣寻根追问,为什么中国人如此独特,会成长成今天与他人不一样的模样?最简单,最直接,最明了的答案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学习“水”长大的民族。读懂了水,你便有机会读懂中国文化,读懂中国人……。

 

水,大自然中最通晓变化的物质;中国人学习、膜拜水的品德和水的行为,善通变化,善变!

(全文结束)


扩展阅读:


善通变化的中国人(序)!

善通变化的中国人(一)!

善通变化的中国人(二)!

善通变化的中国人(三)!


谢|谢|参|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测:你是阴虚还是阳虚?一分钟全知道!
《女青年180708》在很多人看来,失败是可耻的,但其实,失败才是常态。
八字当中某一行太强的含义
读懂中国:变化世界中的中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中国空间站,有啥新变化?一图读懂
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对话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