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腹文字·个个草包·不识己名
——随读随记之二十五


口腹文字

    林语堂大致讲过:没有一个英国诗人或作家肯屈尊俯就,去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然而中国伟大的戏曲家和诗人李笠翁却不以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会有损尊严。
    确实如此。明末清初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大量的做菜文字,乾隆年间名士袁枚的《随园食单》至今依然是美食界备受推崇的经典名著。追溯到宋代,苏东坡、陆游等大诗人都有不少口腹文字。还有人说,中国有东坡肉、大千菜,却没有听说过有巴尔扎克烤肉、梵高火鸡之说。
    自古以来,中国的才子文人喜雅聚、爱美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饮食文化的典籍。据学者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有三个里程碑的名著。战国后期的吕不韦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保存了三代烹调学精髓的记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保存了烹调业、食品制造业的基本成果;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的《饮馔服食笺》,包含了烹调业的诸多门类。
    饮食文化的记述,在文史笔记中也十分突出,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我国以饮食文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很多,其中首推杜甫和苏东坡,两人反映饮食文化的诗文都超过了300篇。
    至于说到西方作家没有写过有关烹调的书,其实不然。比如法国作家安娜•玛提奈蒂,就以“酒馆酒肆”“咖啡馆、餐馆和啤酒餐厅”“宴会大餐”“家常料理”“塞纳河畔乡野风味”为题目,写过著名的口腹之书《盘中巴黎》。法国大作家大仲马也曾专门为美食写过一本“美食词典”——《好吃的哲学》,被称为“法国美食百科”、“法国文学和法式美食的传世之作”。他将凡与美食相关的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笑话、史料均收录之列,读来趣味盎然。


个个草包

    郭福衡,清朝同治举人,性僻诞,多才艺。同乡有一武官,性喜豪华,以武艺起家,但目不识丁。其新屋落成,求郭为其书一堂匾。郭轻视他,便提笔写了“竹苞堂”三字。武官很高兴,拿回去挂了起来。后有人对武官说:“这里隐含了'个个草包’四字呀!”
    这则轶事见于清代黄协埙的《锄经书舍•零墨》,可喜的是郭学问广博,诙谐怪诞;又可喜的是武官可爱,爱郭题写的堂匾,明知含有讥讽之意也不撤。
    “竹苞”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后来,“竹苞”典故却暗讽“个个草包”之意。
    在《清朝野史大观》与《清代轶闻》中,此亦传为纪昀题和珅亭额事。故事说的是,和珅在宰相府内修建凉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额,便求纪晓岚题字。纪晓岚爽快答应,题以大字“竹苞”。和珅大为高兴,将题字高挂凉亭之上。乾隆偶尔临幸和珅宅第,一见纪晓岚题字,就知道纪晓岚在捉弄和珅。他笑着对和珅说:“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
    其实,“竹苞堂”的传说还不止以上两则,唐朝祝枝山、明朝郑板桥在文学作品中都流传着同样的故事,难分前后了。可见一个有趣的传说,经过历代文人们的渲染,会演绎出一个个各具风味的故事来。


不识己名

    康熙年间,蒲城人王綡经候补被授知县之职。吏部官员唱其名读作“梁”,王说:“我名字读作'京’,而大人怎么读作'梁’?”吏部官员笑道:“难道你这个进士竟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吗?'綡’在字典上只有'梁’的读音,你只读了半边!”王听后大赧而退。进士不识己名,旁人与之久矣也错读其名,天下笑闻。
    这是清代钮琇编著的笔记《觚剩续编》中讲述的一则逸闻。文中又有吴江廪生沈龛(kān)名字被人错读的逸闻。说的是顺治年间,江南督学御史岁试点名,不认识沈龛的“龛”字,乃破龛为两,呼作:“合龙”。
  因此,《觚剩续编》作者叹道:“识字之难如此。王綡以知县内升礼部,康熙三十二年出为江西督学道。今之司文柄者,其学问大抵然欤!”
    其实,今天我们查阅“綡”字,在搜索平台上得到的读音,都是读作“jīng”的,只有《康熙字典》读作“良”。说实在的,今天的我们是难以嘲笑王綡的。
    翻阅笔记小品著作,此类记述古人读错字的事情不少。汉语是个丰富庞杂的语言系统,汉字又有繁难的特点,要全面正确地掌握它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说,没有一个使用汉语的人不会犯错的。这就需要每一个人端正态度,重视规范,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去掉草率马虎的习气。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对比分析,决不放过。最好的办法,就是互相帮助,及时纠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强词夺理,以致成为千古笑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隔书食远天涯近
舌尖上的文字:10本关于美食的书籍(已藏9册)
品读美食:9本关于美食的书籍
《忍经》之《食之忍第六》
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调
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明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