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融行业沦为自杀高发行业?
摩根大通等几家银行发生的一连串不合时宜的死亡事件让观察人士担心会不会再有人自杀。不过,美国疾控中心的跟踪数据并没有显示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自杀几率高于其他行业。但工作压力和经济形势确实给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几天前,一位华尔街高管因为能不能请会儿假去上城区看心理医生与别人发生争执。在一个繁忙的工作日,这看似不太可能。随后,这位高管碰巧看到了《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上一则让人闹心的消息,内容是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香港员工跳楼身亡。就在三周前,摩根大通另一名工作人员也从该行伦敦总部楼顶一跃而下。《纽约邮报》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摩根大通几周内连续爆出三起员工神秘自杀身亡事件》。
这位高管还是去看了他的心理医生奥尔登?卡斯。后者回忆道:“他说,‘这件事促使我今天到你的办公室来,我想确认自己没有问题。’”除了金融公司高管,卡斯还有很多客户,其中包括投资经理人、投行人士以及各式各样的交易员。
自杀事件集中出现,受到震撼的不仅是华尔街。《纽约邮报》提到的第三起死亡事件看起来不像是自杀——摩根大通一位执行董事今年1月份死在康涅狄格州的家里(死因报告尚未公布)。其实,去年8月底以来,金融行业至少已有六人自杀,摩根大通的员工死亡事件只是出现的最晚而已。发生同样悲剧的还有苏黎世保险集团(Zurich Insurance Group)、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Russell Investments等公司。
银行业人员自杀不是什么新鲜事。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及最近一次的经济大衰退期间,银行业人员都曾接二连三地自杀。实际上可以这么说,相关研究已经证明自杀会传染。美国自杀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uicidology)指出,情况确实如此,有关自杀的图片和煽情报道会引起他人的效仿。因此,最近这些不合时宜的死亡事件已经开始让人们担心可能还会有人自杀。摩根大通发言人乔?埃万杰利斯蒂表示,公司已经通知员工,摩根大通可以随时为他们提供精神健康方面的帮助,而且公司对已故员工的家属深表同情。
不过,自杀事件的集中爆发每每都会带来这样的问题——这些死亡事件是否代表了一种让人不安的情况,那就是,从事金融业可能有生命危险?或者说,银行业人员自杀的几率比其他行业高吗?
为了找到答案,本刊邀请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从它的国家职业死亡率监测数据库中调出了最新的自杀数据。近些年来,相关研究获得资金支持并且有数据可循的年份包括1999、2003、2004和2007年。在这四个年份中,有329名金融业从业者自杀,超过了该中心跟踪的其他任何行业。只有“工程师和科学家”这个大类出现了502名自杀者,多于金融业。
但金融业的覆盖范围很广,虽然自杀的金融从业人员总数可能超过其他一些行业,但金融业人士自杀的可能性实际上要低于某些职业,比如说律师和消防员。
以摩根大通为例,这家银行全球员工总数超过26万人,出现两起自杀事件可能显得很吓人而且毫无规律,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完全符合统计概率。有两名员工自杀甚至可能属于较低水平。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管理学教授亚历山德拉?米歇尔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投行部门任职。她目前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因此12年来一直在跟踪两家华尔街银行(她不能透露这两家银行的名称)一批新雇员的表现和健康情况。米歇尔说:“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外界会对他们有这样的看法,人们会认为他们自杀的频率要高得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马云人工智能大会放话:要用AI颠覆金融业!高盛:三分之一员工是计算机工程师
左拥右抱Fintech,华尔街不要商科生了?
“虚假账户”事件会终结富国银行“交叉销售”的传奇吗
盘点五大职场新高危人群 媒体和高科技业压力大
为什么周围的人不管什么背景都想进金融机构工作,真的那么好吗?
高盛、摩根大通、花旗,正在找这5种特质的人才,你符合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