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天津的俏皮话年画

老天津的俏皮话年画

吴 峰

  天津卫的哏儿,更多体现在语言上。特别是在老天津流传的俏皮话儿,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上世纪50年代,我家住在南开区的一个大杂院。家家户户要买来彩色年画贴在屋内的墙上,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记得有一年,父亲不但买来《龙凤呈祥》《梁红玉抗金兵》《红楼梦》等戏出儿年画,还买来一幅图文并茂的《天津俏皮话》年画。该彩画大约一米多长,宽50厘米左右;采用漫画形式,每一幅图画下面注有一句俏皮话。彼时我正在上小学,对这幅充满童趣的年画非常喜欢,没事儿就趴在桌子上欣赏。

  其中,有些图画以文学名著人物为题材。如:周瑜当当——穷都督(嘟嘟)。画面上周瑜穿着戏服,头插锦鸡翎,抱着一个包袱,站在当铺高高的柜台前。该俏皮话儿巧妙地联想了周瑜穷困潦倒的窘况,又利用谐音,将“穷都督”,化为说话时的“穷嘟嘟”,诙谐幽默。再如: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儿。都知道张飞是豹头环眼,让他纫针,当然是大眼睛瞪着小针眼儿了。图中的张飞瞪着大眼睛纫针,滑稽可笑。

  另外一些则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如:老妈儿坐飞机——抖起来了。早年间称女佣人为老妈子。抖起来,指人有地位或发了财而洋洋得意起来。图中的中年妇女,一人坐在飞机上露出半个身子,喜笑颜开。如今,“老妈儿”的称呼早已被扬弃,家政人员坐飞机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再如:刘二爷剥蒜——两耽误。这里包含着一个老年间大杂院里的故事。刘二爷孤身一人,同院邻居有时包饺子就给他送去一碗。有一天刘二爷看见邻居包饺子,就在自家门口剥蒜等着人家送饺子。谁承想邻居看见刘二爷剥蒜,以为他也包饺子了,就没给他送。这个俏皮话指双方因会错意而误事,亦折射出天津人尊老爱幼、古道热肠的优良传统。

  又如:拾茅蓝的溜河边——剟鱼(多余)。画面上一个衣着破旧的大男孩,手里拿着个竹竿和钩针制作的剟子,背着个竹筐,在河边溜达……“拾茅蓝的”所用的“剟子”,本来是剟取破布头儿、废纸屑用的,用它去剟河里的鱼,不过是脱离实际的妄想。观此,让我陡生同情之心。如今收废品的都用上电动车和手机了,早已看不见拾茅蓝的了。

  还有,挑水的看大河——净是钱啦!画面上的挑水人,敞胸露怀,汗流满面;头顶草帽,颈围毛巾,看上去非常辛苦。因为以前没有自来水,市民吃水依靠挑水人从河里或井里打水挑来卖,对于卖水者来说河水就是钱,这句话用来讽刺满脑子只惦记钱的人。挑水的回头——过了井(景)啦!指做事的最好光景已经过去了。剃头挑子——一头儿热,是指办事时一厢情愿。画面上剃头师傅的扁担挑子,一头是方凳子,凉的;一头是小火炉上放置铜盆,盆里的水保持热度,十分形象。

  7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我居住的大杂院老屋,早已拆除盖起了新居民楼。那幅俏皮话年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画上透着的哏儿都魅力,仍长久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天津卫的俏皮话,光绪末年杨柳青年画里的歇后语。
老天津卫的俏皮话
【看天津】重口味老天津卫俏皮话你能听懂吗?
正本清源——通庆里中的《俏皮话》
天津快板专辑《大杂院》刘德印
探秘这条街上的天津百年老胡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