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冠中与徐悲鸿

吴冠中与徐悲鸿

 

许德民

 

这个话题是看了王旭的网文《如何看待吴冠中先生的一生》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liemoren/116987而有感而发。我在他的文章下留言:

 

看来楼主是捧吴冠中的人品,否他的艺术与学术。


拿徐悲鸿众弟子来比吴冠中“无弟子”似乎不妥。徐时任美协主席,画院院长,大权在握,调几个他满意的人本不在话下,不稀罕。而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掌握大权。一个是官场得意艺术家,一个是时时处处受到排挤与白眼的艺术家。就凭徐悲鸿对吴冠中的态度,按照你说的是“得不到徐悲鸿先生的赏识,被徐先生开除了出来”,可见徐悲鸿的鼠目寸光,不识吴冠中的徐悲鸿,本身也存在问题!

除了引进素描,我不知道徐悲鸿还有那些推动中国美术的功绩,即使有,那也是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他是院长,美协主席,他是应该做事情的。但是,他的素描考试至今还在用,却成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与障碍也是事实。这都是徐悲鸿惹的祸。


和徐悲鸿相比,吴冠中的形式美与抽象美,打开了中国当代美术的第一扇大门,这是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学术里程碑!如果这也不算,请教60年中国美术界有什么理论值得标榜呢?而吴冠中的话题却在这30年几次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门话题,这都是在吴冠中作为艺术家与理论家提出的。而中国这么多理论家有谁提出了能和吴冠中相比的话题,可能有一个李小山质疑中国画的话题还值得一提。

所以,吴冠中的画价高,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赢得了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靠权力和职位获得的。

吴冠中留给中国美术界的思考,肯定将超过徐悲鸿,他对中国美术的推动力,也已经超过了徐悲鸿。我无意否定徐悲鸿,只是客观地评价他们两个人在当今美术界的影响力。

 

留言之后,还想写点什么。

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是宜兴人。我的祖籍也是宜兴,因此占了老乡的光。作为老乡,我为他们都是宜兴人而感到自豪。巧的是,吴冠中的老师,吴大羽也是宜兴人,宜兴地方不大,能够出这么多大艺术家,也真是宜兴的风水好,人杰地灵,艺术渊源流长。

 

本来都是老乡,应该关系不错,可惜,两人之间交恶,起因可能是艺术观念不同。那个年代,艺术为政治服务,吴冠中很不适应,画的人物被认为是丑化工农兵。徐悲鸿才可能将吴冠中从中央美术学院赶出去。据吴冠中自己说:“不断打击,不断打击,永远打击!(笑)所谓的打击,原来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意识形态的批判,后来我站不住,这样把我搞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一般的技术,就没有关系意识形态了。”以至后来,吴冠中认为徐悲鸿是“美盲”的原因之所在大概也在于此。

 

当年,徐悲鸿是大人物,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央美院院长,权高位重,自然声名显赫。而吴冠中只是小人物,在工艺美术学院“也都是打工的,我不是重要的教员,这样我就有时间搞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搞自己的东西,你也管不着,画了我自己藏起来。”吴冠中走了一条与主流艺术不一样,却吻合国际艺术规律的绘画道路,以至当改革开放来临时,几乎一夜之间,吴冠中的艺术就成为了中国美术界的现代艺术,因为他很早就开始形式美抽象美的探索,而西方现代主义的核心就是艺术形式。吴冠中在无意中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成为时代转折的里程碑。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徐悲鸿的丰功伟绩就是引进了西方的素描,并且成功地将西方素描统治着中国的美术高考,成功地将所有学习美术的中国人都成为西方素描的俘虏。中国的闭关自守帮了徐悲鸿的大忙,现实主义30年不变,60年依旧,使得素描主义的地位至今仍然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从前不久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素描60年展览的规模与气势来看,中央美术学院至今仍然是中国素描大本营。尽管,反对中国美术以素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呼声渐高,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当今素描大战。几乎所有的美术高考生,都在高考前突击素描和色彩写生。现实主义,写实艺术,仍然是中国的主流艺术,这几乎是不容改变的方向。

 

对于素描功过,自有不同评说。在现实主义艺术中,写实是最主要的方法,素描当然是无法绕过的。中国的现实主义是得到执政党许可并认定为国家文艺政策的,因此是不容改变的。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素描有了自己不变的暖房。其次,在找不到更为有效的方法之前,素描考试仍然不失为一种公平的选择。问题出在,当今艺术是否只限于现实主义?百年艺术风云,已经将现实主义艺术地盘压缩到一个很窄的范围,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和素描没有必然关系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这对将素描摆在绝对位置的中国美术界提出了严肃的诘问,在一个艺术纷呈的时代,素描能否代表这个时代的美术基础?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证明素描已经从过去的绝对权威而沦为过气的老贵族,人们靠近素描只是实用主义的需要,是高考的需要,和艺术创造没有必然的基础关系。相反,凡是进了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创造中抛弃素描的倾向已经形成。素描,正成为敲门砖,进门就扔!(未完)

吴冠中与徐悲鸿

 

许德民

 

这个话题是看了王旭的网文《如何看待吴冠中先生的一生》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liemoren/116987而有感而发。我在他的文章下留言:

 

看来楼主是捧吴冠中的人品,否他的艺术与学术。


拿徐悲鸿众弟子来比吴冠中“无弟子”似乎不妥。徐时任美协主席,画院院长,大权在握,调几个他满意的人本不在话下,不稀罕。而吴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掌握大权。一个是官场得意艺术家,一个是时时处处受到排挤与白眼的艺术家。就凭徐悲鸿对吴冠中的态度,按照你说的是“得不到徐悲鸿先生的赏识,被徐先生开除了出来”,可见徐悲鸿的鼠目寸光,不识吴冠中的徐悲鸿,本身也存在问题!

除了引进素描,我不知道徐悲鸿还有那些推动中国美术的功绩,即使有,那也是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他是院长,美协主席,他是应该做事情的。但是,他的素描考试至今还在用,却成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最大的瓶颈与障碍也是事实。这都是徐悲鸿惹的祸。


和徐悲鸿相比,吴冠中的形式美与抽象美,打开了中国当代美术的第一扇大门,这是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学术里程碑!如果这也不算,请教60年中国美术界有什么理论值得标榜呢?而吴冠中的话题却在这30年几次成为中国美术界的热门话题,这都是在吴冠中作为艺术家与理论家提出的。而中国这么多理论家有谁提出了能和吴冠中相比的话题,可能有一个李小山质疑中国画的话题还值得一提。

所以,吴冠中的画价高,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赢得了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地位,而不是靠权力和职位获得的。

吴冠中留给中国美术界的思考,肯定将超过徐悲鸿,他对中国美术的推动力,也已经超过了徐悲鸿。我无意否定徐悲鸿,只是客观地评价他们两个人在当今美术界的影响力。

 

留言之后,还想写点什么。

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是宜兴人。我的祖籍也是宜兴,因此占了老乡的光。作为老乡,我为他们都是宜兴人而感到自豪。巧的是,吴冠中的老师,吴大羽也是宜兴人,宜兴地方不大,能够出这么多大艺术家,也真是宜兴的风水好,人杰地灵,艺术渊源流长。

 

本来都是老乡,应该关系不错,可惜,两人之间交恶,起因可能是艺术观念不同。那个年代,艺术为政治服务,吴冠中很不适应,画的人物被认为是丑化工农兵。徐悲鸿才可能将吴冠中从中央美术学院赶出去。据吴冠中自己说:“不断打击,不断打击,永远打击!(笑)所谓的打击,原来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意识形态的批判,后来我站不住,这样把我搞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一般的技术,就没有关系意识形态了。”以至后来,吴冠中认为徐悲鸿是“美盲”的原因之所在大概也在于此。

 

当年,徐悲鸿是大人物,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和中央美院院长,权高位重,自然声名显赫。而吴冠中只是小人物,在工艺美术学院“也都是打工的,我不是重要的教员,这样我就有时间搞自己的东西。我自己搞自己的东西,你也管不着,画了我自己藏起来。”吴冠中走了一条与主流艺术不一样,却吻合国际艺术规律的绘画道路,以至当改革开放来临时,几乎一夜之间,吴冠中的艺术就成为了中国美术界的现代艺术,因为他很早就开始形式美抽象美的探索,而西方现代主义的核心就是艺术形式。吴冠中在无意中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后,中国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成为时代转折的里程碑。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徐悲鸿的丰功伟绩就是引进了西方的素描,并且成功地将西方素描统治着中国的美术高考,成功地将所有学习美术的中国人都成为西方素描的俘虏。中国的闭关自守帮了徐悲鸿的大忙,现实主义30年不变,60年依旧,使得素描主义的地位至今仍然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从前不久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素描60年展览的规模与气势来看,中央美术学院至今仍然是中国素描大本营。尽管,反对中国美术以素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呼声渐高,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当今素描大战。几乎所有的美术高考生,都在高考前突击素描和色彩写生。现实主义,写实艺术,仍然是中国的主流艺术,这几乎是不容改变的方向。

 

对于素描功过,自有不同评说。在现实主义艺术中,写实是最主要的方法,素描当然是无法绕过的。中国的现实主义是得到执政党许可并认定为国家文艺政策的,因此是不容改变的。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素描有了自己不变的暖房。其次,在找不到更为有效的方法之前,素描考试仍然不失为一种公平的选择。问题出在,当今艺术是否只限于现实主义?百年艺术风云,已经将现实主义艺术地盘压缩到一个很窄的范围,各类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和素描没有必然关系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这对将素描摆在绝对位置的中国美术界提出了严肃的诘问,在一个艺术纷呈的时代,素描能否代表这个时代的美术基础?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证明素描已经从过去的绝对权威而沦为过气的老贵族,人们靠近素描只是实用主义的需要,是高考的需要,和艺术创造没有必然的基础关系。相反,凡是进了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今后的艺术创造中抛弃素描的倾向已经形成。素描,正成为敲门砖,进门就扔!(未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壶一画一宜兴 • 画
徐悲鸿与吴冠中:宜兴屺亭与和桥
徐悲鸿究竟是大师还是小丑?
巴黎美院藏品来华,哪些艺术先辈受其影响?
中国当代美术1978~2018 (一)
徐悲鸿与潘天寿谁是中国美术界的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