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画油画】地摊经济崛起——一睹艺术作品中的地摊文化

近,“地摊经济”成为国内热词。回顾东西方历史,“摆地摊”这门职业在全世界的历史,可是悠久。

我国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唐宋元明清更是源远且流长,繁荣昌盛,宋代街市地摊尤其繁荣,史书、古画上皆有记载。宋代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绘制了当时大宋繁华的市井经济。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幅《清明上河图》,把中国的“地摊”情结描绘到极致。粗粗一看,单是无店铺的“地摊”,就有卖器物、卖花、街头画画、卖艺、唱戏、算命、卖刀剪、杂货摊、卖藤竹篮筐、卖茶水、卖灯笼等等,这还不包括开店铺的“占道经营”。若是抹去画中地摊,或责令他们规规矩矩“合法经营”,估计也不会有这传世名画了。

而在西方,从11世纪起东罗马帝国覆灭后走出的西欧社会,开始建立起了新型城市。农业、手工业与制造业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兴起的城市便向商业贸易中心的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地方市场的商业模式。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集市上交换货物,形成庞大的人群聚集,流动摊点便应运而生。

虽然在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并未对以宗教题材为主的传统绘画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新型城镇开始被作为背景进入了世俗绘画的描绘领域。在1335年,当时的著名画师安布罗焦·洛伦泽蒂(Ambrogio Lorenzetti)接下了锡耶纳市政府的委托,在其执政宫内制作一系列巨型壁画。

▲Ambrogio Lorenzetti, Allegorical depictions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c.1338, Fresco, 7.7 x 14.4m

这幅三面壁画,也开启以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世俗画先河之作。在传递宗教隐喻和社会讯息的同时,更显著呈现了当时锡耶纳的城邦形态和市民生活状态。洛伦泽蒂明亮而细致的哥特式画风,让整幅画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传统宗教画的呆板,颇具观赏趣味。

▲Ambrogio Lorenzetti, Allegorical depictions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局部

在画面中央,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一群打扮入时的城市女性。她们手挽着手,四处走动,围绕着一个身着黑袍,手拿铃鼓的女子——不难猜测,她也许就是当时的一位摆摊卖艺的吉普赛女郎。

在这群女性的右侧是一座塔楼,在其下方的拱门洞中,有小贩在做着袜子生意,三个人围在柜台前,正在与一位金发少年攀谈,或许是因为货架上不够摆,他们索性将袜子挂在了头顶上,既节省了空间,又更引人注目,与今天的商贩已经很接近了。

到在中国,真正的毫无宵禁的夜市自宋便开始形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历经五代十国战乱后,宋代的安定,使人口规模在前期便出现了井喷式的暴涨。相对而言,可开垦的荒地就极为有限了,迫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打破了城市原本的景观、格局。最重要的是“坊”,被打破了。

宋朝时,市坊不在分区。这样在唐朝时的宵禁便不再起作用在宋初的时候,宋太祖就曾专门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代集市的繁盛到达什么境地呢,就是南食、北食都有专门的店铺和柜台,茶馆、酒馆成了人们最爱去地方,那些瓦栏构舍更不用说,来往的客商多了,牙人这个行当夜市非常吃香,而没活做在路边做个跑腿都能勉强养活自己。56行中甚至开始出现了售卖话本,小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新高。

曾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拉着范仲淹一起逛市井摊贩,看彩色泥娃娃,品尝苏州肉馅点心,鼓励的便是发展“地摊经济”

间来到17世纪,建立起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荷兰,迈入了其国别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凭借着发达的海外出口贸易,荷兰一跃而起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海上马车夫”,成为欧洲最富强先进的国家。

17世纪中叶,城市风光画在荷兰空前盛行,发展成为自成一派的独立风格,其中不仅有对优美风光的描绘,更有对城市繁荣景象的细心撷取。

▲John M. Bryley, 《荷兰集市》 oil on canvas, 102 x 159 cm

这幅由荷兰画家布莱利创作的《荷兰集市》,用协调而丰富的色彩展现出一幅生气勃勃的集市场面。商贩们搭棚铺摊,与顾客讨价还价,显得热闹非凡。

▲Gabriel Metsu, 《阿姆斯特丹蔬菜市场》, c.1730, oil on canvas, 97x84 cm

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阿姆斯特丹蔬菜市场》,则用柔和的棕色色调背景衬托画面前景的明艳色彩,画面中人物和动物都处于一定的动态中,神态动作灵巧真实,生动体现出17世纪阿姆斯特丹的世俗市民生活。

▲Pieter Angillis,考文特花园, London, c.1726, oil on copper, 47.8x63 cm

到了18世纪,欧洲各地的艺术家对于城市风俗绘画的极大热情进一步涌现。现在的伦敦考文特花园,在当初就已经是摊贩聚集的场所,画家安格里斯精致的洛可可笔触,在描绘城中百态时,倒也别有风味。

▲Petrus van Schendel, 《夜市》, Amsterdam, 1837, oil on panel, 49.5 x 65 cm

在19世纪,夜市开始进入荷兰画家的画作当中。毕业于皇家美术学院的彼得勒斯·范·施申德擅长绘画月光与灯火下的场景,在他的笔下,白日喧闹的集市也被涂抹上一层静谧,光影明灭间营造出颇具浪漫主义风格的氛围。

▲Walter Osborne, 《都柏林的街道:书贩》, 1889, Oil on canvas, 80 x 90 cm

被艺术家们用色彩和线条定格的一幅幅画面,都在叙说着现代都市的故事。在19世纪末的爱尔兰,画家沃尔特·奥斯本绘下街头书摊之景。白发苍苍的绅士们翻阅着书籍,一旁的女孩手中拿着鲜花,一并凑了上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画面左边游人如织的康奈尔大桥,玫瑰色的天空下,每个人的生活或繁忙或休憩,却始终有序行进着。而最让人充满感触的应当是以下这幅作品。

▲Issac Isarels, 《街头小贩》, Amsterdam, by 1934, Watercolor, 24 x 33.5 cm.

画面中大面积的晦暗用色,暗示着夜晚的沉闷萧索。街道上人烟稀少,但一位老妇人依旧坚持卖着熟食。

伊沙瑞尔用画面最深的黑灰色作为老妇人身体主色调,唯一的亮色则零星地点缀在她的熟食摊上——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置换令人唏嘘,大工业文明下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问题与底层百姓的挣扎和苦痛,则在这幅画作中一览无余。

对商业贸易文明的礼赞,到对城市多样风格的呈现,再到对时代社会的反思,艺术作品中呈现的商贩形象,永远与艺术家们对城市生活的态度相联系。

城市文化的复义性,也正在这样层叠的思考和流变中被无限放大,给予今时今日的人们以无限的启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大利锡耶纳画派画家Ambrogio Lorenzetti绘画作品
[随笔]王明立:后疫情时期的地摊夜市
没有地摊,就没有《清明上河图》!
石家庄市释放地摊经济早夜市安排表(43个)
北京夜市地摊
摆地摊的武大郎,为什么养得起潘金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