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润笔、润格、润例都是一回事,文化人不好意思提钱

在现代社会,写文章拿稿费,画一幅画直接拿画廊展示售卖,都可以直接索取报酬。这些报酬可以统称为“稿费”,比如上个世纪50——70年代,画家们画完作品之后没有售卖途径,纷纷选择创作年画、连环画、宣传画这样可以领取稿费的通俗美术作品。甚至在特殊年代,大师级的画家还会去画书签,挣点口粮钱。比如王雪涛就曾经画过这类作品。

可见稿费是个好东西,能够激励创作,也能让艺术家吃饱穿暖。在古代已经出现了稿费,只不过那个时候文化人不好意思提钱,用别的名词进行替代。出现最早的恐怕是“润笔”,在《隋书》中出现了这个词。隋文帝杨坚召见郑译,皇帝让一个叫李德林的大臣草拟诏书,旁边的大臣就跟郑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要给李德林一点赏钱。”郑译说,“这是李德林应尽的本分,为什么还要给润笔!”从此润笔这个词就成为固定词组,流传了下来。

正式的润笔出现在宋代,宋太宗赵光义爱好诗文,宫中豢养了一批御用文人,创作诗文供赵光义鉴赏。赵光义为了鼓励创作,特别设立了“润笔钱”,让这些文人可以尽情发挥才能。这个制度为了能够贯彻延续下去,赵光义还命人刻了一块石碑,表明奖励制度长期有效。此后润笔就有了“官方认定”,提起来也理直气壮了。

画家的酬劳通常叫“润格”,和润笔的意思差不多。关于润格这个词的起源,没有找到太多书面证据。斗胆推测一下,这个词的产生应该和文人雅集有关。早在晋代,王羲之一篇《兰亭序》让大家知道了文人墨客在春和景明之际的集会,这样的活动被称为“文人雅集”。宋代文人也经常搞集会,名气最大的是西园雅集。朝中驸马王诜邀请当世名人汇聚一堂,大家吟诗赏画不亦乐乎。在这样的大型聚会上,有才华的人当然要献艺助兴。即便没有银钱打赏,也要保证酒足饭饱。也许润格从这个时候就成为酬劳的代称。

元代有个大长公主叫孛儿只斤·祥哥剌吉,她身份高贵酷爱书画收藏,当时很多书画名家都投入她的门下谋求庇护。她还曾经代替元朝的皇帝去曲阜祭拜孔子,让她在文人墨客心中有了特殊的分量。当时孛儿只斤·祥哥剌吉对于门下的书画家就采用润格酬劳制度,她会定期开办赏画大会,由朝中高官品鉴作品优劣,然后付给画家酬劳。

到了明清两代,画家卖画成了常态,有些著名画家甚至受到了达官显贵的专门资助。这个时候有人就把润笔和润格两个词合起来,称之为“润例”。无论是哪种叫法,都是因为文化人含蓄,不好意思直接提钱,想个雅致的名字方便直接说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八怪直接去市场摆摊卖画 谁会买单
最早稿费起源于隋朝 古代称“润笔”“润例”等
关于画家润笔费的几点思考
古代文人稿酬谁最高?白居易slay全场
书画论价不算拜金【古风如此】
上海最早纯粹意义上的美术展览始于上海美专,当时美专为毕业生举办成绩展览会,多为在校生和毕业生的作品展示,作品是非卖品,但也可自愿出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