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过《七姬权厝志》的宋克,其古淡自然的楷书中为何能看出隶意?

导语:宋克,字仲温,号南宫生,又号东吴生,长洲人。是明朝初期重要的书法大家,也可以明初的头一百年书法家几乎都在宋克的影响之下。

元末明初之际的苏州,朱元璋的部队在城外围困近一年,城内已经弹尽粮绝。

守城将领潘元绍自觉已经守不住城了担忧城破之后,被俘受辱,便要求家中七妾自杀殉城。

《七姬权厝志》局部

七位姬妾死后,无处安葬,他们的丈夫便一把火把尸体烧了,然后将七具尸骨装成一盒,埋在了后园。

呵~男人啊!为了不至于留个无情无义的恶名,就找人为她们写了篇颠倒黑白的墓志铭。

潘元绍找来文士张羽撰文,卢熊篆盖,宋克书丹,写下了《七姬权厝志》。当时的张、卢皆是高手,而专请宋克书丹,亦可看出他的楷书成就以及在当时吴门书坛的盟主地位。

《七姬权厝志》局部

01一脉相承的两代“当朝王羲之”

高启在他的一首诗中称宋克为“宋军咨”,并明确称其为“燕将”,指出宋克曾在燕地戌守边疆,这首诗名《酬宋军咨见寄》,的诗句便是“业成事燕将,远戍三关营”。

宋克自幼性情豪爽,行事不羁。他身材魁梧,喜骑马、剑术、射箭等,同时博涉群书,精通文史。他家境富裕,蓄养宾客甚众,经常一起饮酒赌博作乐,挥金如土,妥妥的一个富二代。

《七姬权厝志》局部

壮年时,宋克在深入钻研了一部兵书《风后握奇陈法》后信心爆棚,于是佩剑走马,北上漫游,试图与有志之士一起建功边塞,但是他在边塞首领的幕府中效力时却无奈地发现找不到一个同道中人。

于是宋克打道回府,没多久又遇到了张士诚起兵反元。张士诚缺军师,觉得宋克还不错便想招揽,但是宋克不去,张士诚就想既然我得不到,那别人也别想得到他,于是决定弄死宋克,宋克确实有才,料想到拒绝的后果,就提前逃跑了。

《七姬权厝志》局部

经过了这番波折之后,宋克再也不想在乱世中为官了。他开始闭门不出,在家中独辟一室,内藏历代书法碑帖,周彝汉砚,每日沉醉其中,临窗挥毫,以诗书自娱。

结果,建功立业未成,反倒成了一代书法大师。

他书风突破了赵子昂的书法笼罩,以章草笔法融入楷、行、草书,遒劲高古,却是一种变革的力量。

《七姬权厝志》局部

至于后来饱受病垢的台阁体,是因后世的书家太过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导致的僵化,所以这锅宋克是不能背了。

据说,央宗登基的时候,在翰林院偶然看见了宋克年轻时所写的《杜子美壮游诗卷》,惊乎:宋克是谁?能把字写得如此之好,堪称当代王羲之了!他觉得,自古以来,能写出笔法神妙的,只有王羲之一人,王羲之以后,能继承他书法高度的也就只有宋克这一个人了。

《杜子美壮游诗卷》局部

说到这,忽然想到另一个被称为“我朝王羲之”的人,就是和宋克颇有渊源的沈度。

宋克的学生有陈璧,陈璧的学生是沈度、沈粲。而沈度因被永乐皇帝称为“我朝王羲之”而备受推崇。

明朝皇帝乐于给本朝书法家我朝王羲之的称号,央宗赞赏宋克,永乐赞赏沈度,不知是一脉相承的褒奖手法,还是后世延续前朝的旧历,如果永乐皇帝见了宋克的书法,再对沈度,哪个才更符合我朝王羲之的说法呢?

《杜子美壮游诗卷》局部

02追摹钟繇,天然古雅

宋克的楷书,取法钟繇最多,书写时加进了当时的风气,少了钟书的故意,多了明代的新姿

元代书法是宋代书法的延续,同时又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宋代以师法晋人为主导的晋唐书法在元代发展为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局部

元代初期,赵子昂作为书坛托古改制的核心人物,主张“当则古,无徒取法于今也。”他提倡直接师法晋唐,并由此扩张为对整个古代书法传统的学习。

元代中期的小楷书风最为突出的是张雨,其小楷学欧阳询,又受到李邕影响,别出己意。结体沉雄,险绝中显平正,字形略扁,突出了清峻沉雄的艺术特色。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局部

到了元代后期,书家们开始追求简逸朴实,用笔醇和,和元代前中期小楷相比,更能凸显个体的精神。此时的书风已由师法二王、欧阳询为主的晋唐书风开始转变为追求钟繇小楷书风,更显出古淡自然的神韵。

从元代小楷书风的发展,可以看出,其经历了由赵子昂的缜密飞动——张雨的清峻沉雄——倪瓒的古媚萧散为代表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元人小楷书风从总体上追踪晋唐书风到后期开始以钟繇书风为师法对象,并掺入隶意,这正体现了元人小楷由秀妍到古质的细微变化,宋克的小楷书风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形成的。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局部

《七姬权厝志》

宋克41岁时的作品,原石久佚,今人所见为重刻拓本。

从拓本上可以看出其书风出自钟繇,字形略扁,遒丽疏朗而又显醇朴古质,与王羲之《黄庭经》相比,更显宽绰,略存隶意,字法粗细变化自然,笔笔精到,笔画在外拓中不失蕴藉。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局部

《录子昂兰亭十三跋》

结字和运笔显然从赵氏所出,并在此基础上追慕晋唐书风,结体力求古朴,字形略扁。笔画趋于劲健挺拔,虽取法赵氏,但在婉媚之中更显骨力,从中可见其作品中由元人的“婉媚”向明中期以高古峻拔风格的过渡。

宋克书《孙过庭书谱》局部

《李白行路难》

宋克小楷的另一种取法的代表,共十三行,笔墨精妙,取法二王,风格介于《七姬权厝志》和《录子昂兰亭十三跋》之间,秀逸之中蕴集着古朴,在书写中有明显的“行”的意识,因而在遒劲之中更显生动之美。

结语:

宋克的小楷,是从钟繇、王羲之变出,体势修长,用笔刚健,结体疏密、用墨干枯浓淡,一任自然,极具书写意味。但美中不足的是,纵画落笔拖沓、斜角过大,这种“纵画歪头”的习气,在他用章草和小楷所书的孙过庭《书谱》中,存在明显。也因此,他的小楷才会对后世的影响不如章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瓜瓜斋第101期:绚烂之极,乃造平淡
山东省博物馆 | 【取法】与【变法】——清人临书展
最美小楷放大后,美极了
魏晋韵致--浅谈钟繇书法艺术
黄道周《临王羲之誓墓文》
赵孟頫书法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