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徐黄两派画风争斗的易元吉,为何会被毒杀?因猴子画的太好?

导语:易元吉第一个以画猴闻名于世的画家。他独辟蹊径,选择猿猴作为自己绘画的主攻方向,并且调和徐黄两派,改变两派画风争斗局面所绘作品能够引领观画者身心超脱,回归自然只可惜太过耀眼,引起宫廷画院同僚的嫉恨,被毒杀身亡。

《聚猴图》局部

吴承恩一部《西游记》,把一只顶天立地的猴子带进了每个中国人的童年。

其实猴子,在我国文化中一直很重要,古代人民仅仅选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就有猴子。而猴又与“侯”谐音,所以在国画中也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而多次出现。

但是你知道吗?在宋朝之前,是没有猴画的。

《聚猴图》局部

而宋朝的易元吉之所以能够以猴画闻名于世,却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让他能够成为万年老二的人,赵昌。

因为不甘于人下,最后才有了这位旁门左道造就的宋代猴画大师。

《山猿野麞图》局部

01因猴子画得太好而被毒杀的宫廷画师

易元吉,北宋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画猴大师。他独辟蹊径,专攻猿猴画,所绘猿猴画自然天成。却因成就斐然而被毒杀。

易元吉,字庆之,湖南长沙人,天资颖异,灵机深敏。最初学花鸟、草虫和果品,已有小成时却见到了赵昌的画,深知只要有赵昌在他这辈字都画不出名堂了,唯有开拓前人未曾涉及的绘画题材,才有可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驰名画坛。于是他另辟蹊径,开始转攻猿猴画。

《山猿野麞图》局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离家远游,曾花几个月时间,到湘楚一带游历,访古搜奇,并数次深入万守山百余里,到獐猿麋鹿等野兽的出没之处寻找踪迹,对这些野兽作近距离的仔细观察,一一暗记于心,所以才能将心传目击之妙写于笔端,画出的猿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经多年悉心揣摩与写生,并精心构思,易元吉所画出的花鸟虫鱼,猿猴獐鹿,无不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跃然纸上,深受时人赞赏,易元吉所作的画,尤其以獐猿特别生动逼真,呼之欲出,他画的猿猴,呈现出一种“天然野逸之姿”,生动逼真,呼之欲出。

《山猿野麞图》局部

他也因此而名声大振,被召入宫中作画,由一名地位卑下的民间画工一跃成为身价百倍的宫廷画师,易元吉有了这样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仅信心十足,而且激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奉命画孝严殿内御座后面的大屏风,分为三扇,中间一扇上画了鹁鸽、太湖石与牡丹,左右两扇上画上数只孔雀。别致的构图,精巧的布局,神奇的画笔,皆精妙入微,很快便声名远播。

之后不久,易元吉又奉诏在开先殿西厢画《百猿图》,可是才画了十几只,就突然因病猝死。对于他的死因,米芾就在《画史》 中这样记载:易元吉在为孝严殿作壁画时,“画院人妒其能, 只令其画猿猴,竟为人鸩”。

《三猿捕鹭图》

易元吉虽不幸早逝,但其精力旺盛,又勤于耕耘,短短一生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仅《宣和画谱》所著的易元吉共计有245幅,其中猿猴画占40件,是该书中所列作品最多的画家之一。

可惜的是,易元吉死后还没过百年,金兵就攻入北宋都城,皇宫被付之一炬,藏于宫中内府的易氏作品大都化作灰烬,流传至今并被大多数专家认可的,为数极少。

《猿猴摘果图》

02融合两派画风,艳于徐熙淡于黄荃

易元吉与一般的宫廷画师在画风上大不相同,他的画透出一种独特的“野逸之趣”,所以米芾称他为“徐熙后一人而已”。

“黄荃富贵,徐熙野逸”,两派画风,各展所长,双峰对峙,争斗不休。长期以来,黄派盛行于后蜀之院内, 徐派高鸣于南唐之院外。

《树上二猿图轴》局部

由于黄氏拥有宫廷画师的优势,所以“黄家富贵”的画风曾一度处于一枝独秀的强势地位,这一期间的宫廷花鸟画几乎唯黄氏一路的“富贵”画风,而徐氏一路的“野逸”画风不得不以一种潜伏的形式蓄势待发,暗中与黄派抗衡。

直到南宋,黄徐两派画风才趋于融合,而易元吉则是改变两派画风争斗局面的一个重要人物。

易元吉善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既继承了花鸟画中“写生”的优良传统,又调和了黄、徐两种画风。

《树上二猿图轴》局部

所以他的画作既不同于徐熙的作品,也不同于黄荃的作品,而是吸取两者之长,既似黄似徐,又非黄非徐,自成一家,独具特色,黄徐两家都能接受,所以对黄徐两派画风能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

易元吉在笔墨上,突破黄家体制的勾填法限制,淡彩薄敷,虽有徐熙的野逸之趣,但色彩却艳于徐熙,淡于黄荃。

《猿鹿图》

宋代沈括曾形容徐熙花鸟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这种画法不屑于细笔勾勒、填彩晕染,而墨写花草翎毛,略施杂彩,时人称作“落墨花”。米芾将易元吉猿猴图中类似的笔法称作“逸色笔”。

这些特征从易元吉的作品中就能窥得一二。

《群猿拾果图页》

03将情感融入画中,没骨涂染淡雅丰富

易元吉所画的猿猴,或灵动顽皮,或滑稽可笑,或憨态可掬,或亲情可依,令人耳目一新

易元吉心仪猿猴,对猿猴情有独钟,用“写生法”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猿猴画作品,并在作画时将人的情感融入猿猴世界,使画中呈现出一种自然天趣的人性化境界,引领观画者身心超脱,回归自然,趣味无穷。如:

《猴猫图》

画中描绘的是一只被绳子拴着的猕猴,两只小虎斑猫,结伴路过此地,那知一刹那间,猴儿出手挟持住其中一只,另一只则是落荒而逃,警觉地回头张望,提防猕猴再次来袭,这只老练的猕猴得手后洋洋得意,喜不自禁。小猫的惊恐、警觉,猕猴的沉着、欢快,所有的细节都刻画得细致而传神。

在画法上,图中两只小狸猫的眼窝、鼻翼、唇齿、趾爪,用精细的线条勾勒出轮廓,全身毫毛则用更为纤细的线条一笔一笔地描绘而成,使毛色层次井然分明。对那只大猕猴也是采用同样的画法,通过不同走向的毛发纹路和细腻的毛色变化,让盘坐的身躯富有运动感,毛茸茸的皮毛,密而不乱,惹人喜爱,很想用手去摸一摸。

《枇杷猿猴图》

画中是两只悠然自得生活的黑猿的“特写镜头”。两只黑猿一只悬挂在下垂的树枝上,另一只稳坐在粗壮的树干上。悬挂在树枝上的黑猿长臂高举,两手紧握枝干,似乎像在荡秋千,随时可能荡出图面,同时回头凝望着另一只坐在树干上悠闲旁观的黑猿,四目相对,含情脉脉,两情相牵,情意绵绵。

画面上的枇杷树只画了斜出的几枝,树干自右下方向左横斜而出,似已断落,但顺着画面看去,我们又发现了枇杷树的踪影,又一枝向左上角凌空窜出,再由右上方悬垂下来。这些枝干,笔不相接,意却相连,景外有景,画外有画。这种似有似无、断断续续、虚虚实实的构图,给观画者以更大更广的想象空间。

《聚猿图》

以水墨描绘出秋冬之季群猿攀援、饮涧、嬉戏的情形。所绘老幼黑白群猿共计30余只,或悬挂于树枝上,或戏水于清泉旁,或沉睡于洞穴中,有的如母子相依,有的似夫妻相亲,有的嬉戏打闹,有的伫足长啸,喜怒哀乐,灵性迭现,曲尽人性之妙,将猿猴人性化的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 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法仍以水墨作没骨涂染,边缘还呈现蓬松感,虽然墨色较色彩运用多些,但墨彩之间也有适当的过渡,给人以淡雅丰富的感觉。运墨干、湿、浓、淡相互渗透,单纯中蕴育变化, 平淡中寓于生动。

《聚猿图》局部

结语:

在我国绘画史中,有很多专门擅长画某种事物的画家,如唐朝的陈闳、韩干,以画马闻名于世,尤其是韩干的《照夜白图》更是名垂千古。

还有韩滉,享负盛名的牛像画家,他的作品《五牛图》也是有口皆碑,并且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而猿猴画家,在宋朝以前,这一领域几乎为空白。易元吉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虽不像黄筌、徐熙等人声名赫赫,但同样贡献突出、成就显著,尤其是拓宽了花鸟画的范畴,堪称“獐猿圣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猴年到了!看惯了齐天大圣,这些猴画有的未必见过
历代名家画猴 这一幅3.62亿!
猴年来了这些猴画你未必见过 群猴嬉闹萌爆了
国画猴王徐培晨
两位大师相差1000岁,比比他们画的猿猴!
古今名家笔下的那些灵猴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