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名家|董荣亭:用收藏延续艺术梦想

我也比较喜欢谢稚柳的作品,较早就开始收藏他的书画作品。谢老从宋元比较传统的东西入笔,山水、花鸟画的宋元气息比较浓厚。他目前的艺术品价格与他的艺术地位相比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陈佩秋的书画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当代的气息和创新性。她早期的作品还是笔笔有交代,现在她画的青绿山水气势磅礴,一种全绿笼罩画面,不经意处会有个小房子,房子里有个人,用鲜艳的红色点染而出,很有趣味,颇有一种大俗大雅的风格。她的这种画即使不用红木、紫檀木的传统镜框,只是挂在现代流行的白色镜框中都可以作为当代艺术作品,也能与任何简洁明了的家具相配。吴湖帆把山水经营得很细腻,笔笔精到、层层渲染,用色堪称一绝。

在收藏过程中,我会因为喜欢画家的作品进而去了解画家本人,研究他的性格特征、人生经历,有时会因为了解而更加喜欢他的作品,对艺术欣赏也更有帮助。有人认为中国画的创作很快,一幅画可能半小时到一小时就成功了,所以价值不大。我不认同这种时间决定艺术价值的观点。中国画的创作特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很多都是从偶然中得来的。灵光乍现中常得自然天趣,刻意琢磨反而匠气十足。

我和陈佩秋老师是忘年交。我很仰慕她,她也喜欢请一些艺术界的朋友到我的酒店吃饭。我曾用毛笔给她写过一张帖子,说王朝旗下所有饭店的经理见到拿此帖的人一律免单,这也是我所写的唯一一张全额不收费的帖子。老太太看了高兴地说:“小董,其实我真的不缺钱,不过我知道,这种帖子在近代中国书画史上,只有张大千曾经有过。张大千是个性情中人,喜欢交际,经常邀请朋友上酒楼喝酒。过去在四川时,有个酒店老板很喜欢他,就给了他一张帖子,说张大千来时一律免单。今天你写了这个给我,我非常开心,要把它好好装裱起来。”陈老师不仅是位画家,还是位鉴定家。有时,我也会带点书画作品请陈老师帮忙鉴定。好东西拿出来,她几秒钟就看出;不好的东西,她常会说:“哎呀,这个有问题。”鉴定过程中,她也会教我一些方法,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破绽、从哪笔看出画家是怎么画的、作伪作旧的手法、怎样看谢稚柳的作品等。以树枝为例,大师观察就与常人不同。同样画树干、树枝和树枝上的叶子,大师所画的叶面底部总是有一个大的结点,很多假画就常常忽略这个细节,径直平拉过去。由此可知,虽然造假的人也常是绘画高手,但还是缺乏艺术大师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大师不只是勤学苦练就可以产生了,更需要像植物学家一样对事物仔细地揣摩观察,了然于胸。“画到熟时是生时”,虽然大师有时为了追求个人风格,不是每一笔都去交代,画出来的常是变形处理后的形态,但即使是写意画,也定会有顿笔等体现细节的笔墨,其他人往往会忽略这些地方。以此推之,鉴定书画的真假,要对画家的一贯作风、所用颜色、喜用印章、哪些篆刻家为他治印等方面都熟悉了解。

我会向很多从业多年的老鉴定家学习、讨教,提高鉴定能力要多看正规专业机构举办的高水平画展。如20世纪大师画展、朵云轩的周年收藏展、中国画院画家的画展等,这些机会都不能错过。艺术创作和艺术收藏都要做到“眼高”,必须多看优秀的书画作品,提高自己的艺术眼光和对艺术品的独特见解。如果眼光低下,那么收的东西层次就会更低。好的画册等印刷品虽然也可以透露出很多东西,但真正有感染力的还是真品,它的每条笔墨都更加清晰可见,扑面而来的气息能产生和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收藏的门道,其实不像数学解方程那样有一定的步骤,就是多看好东西、多培养感觉。人有百态,画也是各有姿态。如果看到似是而非、捉摸不透,乍眼看似乎有些别扭的作品可能还是要放一放。

我在拍卖行参加拍卖时,被人“抬轿子”的情况比较多。有一次,我在某拍卖行看中一件谢稚柳的16开山水册页精品,当时的标价是120万元左右。我觉得拍场上有人认识我,会故意顶我的价格就没有自己出面,找了两名眼生的下属在场内竞拍。离目标拍品还有两三件的时候我起身离开,来到隔壁的卫生间对场内进行电话遥控。结果拍卖价格在我出价的时候越来越高,一下子涨到390多万元,超出了我的心理价位,于是就电话授意说不要了,随后我关掉手机若无其事地从卫生间内走了出来。这时,一个人突然找到我说,谢稚柳的这幅画280万元给你怎样,我觉得奇怪,就问怎么知道我要这个画。他说他们叫到390多万元时,我不要了,我说我根本不在现场,他说我在卫生间里遥控的时候,他们也跟着我。原来,我在用手机遥控场内的时候,他们也在旁边用手机遥控着场内顶价的人。他说,他们原本就差一口不准备顶了,没想到我会放弃不要,现在他准备280万元卖给我。我又问他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后来才知道是拍卖行的老总告诉他们这件东西谁比较感兴趣,要他们盯着那些喜欢的买家。我在拍卖预展时仔细端详和研究这幅谢稚柳书画册页的情形被拍卖行观察下来,里应外合地告诉了相应的委托人,所以产生了这戏剧性的一幕。这也使我深感收藏市场的“水”很深,充满玄机。

我曾经多年追踪一幅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图》(见附图)。潘天寿的画在收藏界比较少见,这幅画是潘天寿早年为上海的一位高层领导所作。当年,上海进出口公司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要用一些中国画布置会堂,再向国外销售,这幅画是其中之一。后来,江青批“黑画”时出了一本彩色画册,这幅画又成了那本“黑画”画册的封面,曲折的经历使得这幅画特别引人注意,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文革”时期,这幅画作为财产被没收,后来那位领导的家属在香港拍卖中看到,就通过政府机关把它赎回,一段时间后又通过国内的某个拍卖行进行拍卖。但是由于底价太高,拍场上看似成交,实际却没能成交。我因为和拍卖行比较熟悉,就询问他们这幅画到底成交与否,对方给了我一个联系方式,让我和家属联系。于是,我和对方私下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自己很早就看到过这幅画,希望能够买下,可由于当时对方要价太高,双方没能够谈妥。但我没有灰心,一直关注和追踪着这幅画的动向。那段时期大约每年两次,这幅画都会出现在不同的拍卖行中,并经常成为拍卖图录的封面。辗转了将近四个拍卖行,都因为自己人顶价太高而未能成交。2006年至2007年,在中国画市场比较低迷的时期,人人都想炒股票。那位领导家属主动打电话和我联系,希望能将这幅画以200多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我。这次,双方几分钟内就谈妥了价格,并很快将画送了过来。其实,这幅画送来的那天,我的股票正好大跌,市值缩水几千万。但是看着这幅追踪几年终于如愿以偿的画,心里却喜悦难禁,其他的问题似乎都无足轻重了。我将它高高挂起,坐在沙发上左看右看,满足之余,决意再也不让这幅画辗转于拍卖行了。

我觉得当代书画有的层层点染,有的气势磅礴,确实有较好的作品,但和已故的大师们的作品相比,文化功底上好像还是不足,似乎技法上多一点,思想上却少了一点,所以我对当代书画很少收藏。我们这个年代是缺少大师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文革”,再到改革开放这三十年间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师。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领域有优秀者,但是不多。商品社会使得艺术家心理比较浮躁,很多人耐不住自己的烦躁思绪,总是关注自己作品的市场价位。因而,市场经济也抹杀了一些艺术大师的再现。不过,现在的年代如果要出艺术大师,肯定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大隐隐于市”,艺术走到了个需要明确自己方向的时候。在这浮华、嘈杂的世界,能够坐怀不乱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

今后,我的艺术品收藏会更加注重少而精,总体上会减少收藏数量,提高收藏质量,不断挖掘书画艺术家的精品力作,收藏门类基本仍是一直钟情的近现代书画。我依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地收藏,不会根据市场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收藏对于自己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都是一种丰富和提高,“何以解忧,唯有书画”,疲倦时欣赏一下收藏的书画精品,真有一种悠然自得、怡情忘我的感觉。艺术品收藏能给人带来一种有别于其他的心理愉悦——出于对艺术品的喜欢,千方百计地“占有”。这收藏的过程、欣赏的过程、想到艺术品被自己拥有的过程,都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满足。(本文写于2010年,发表时有删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术品投资中的最大笨蛋理论
收藏书画作品的“门道”
中国书画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书画市场其实是把双刃剑——当代画家如何适应新环境
40年前5元一张都没人要的画他收了9000张,如今随便一幅都要过亿
齐白石一幅画作拍卖近10亿 !艺术品珍邮成了收藏新宠。这12位大师遗作富可敌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