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讲座:《峄山刻石》空间解构分析

《峄山刻石》作为秦时期小篆的代表,为后世学习小篆提供了极佳的范本,尤其是其精到的线质与变化万千的空间关系,两者的结合完美呈现了小篆的大千世界。从本期开始,我们邀请青年书法家贺进以“《峄山刻石》的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峄山刻石》的各种空间表现,带领大家认识、体会、了解其代表书体“铁线篆”的独特魅力。——编者

概述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传为秦李斯所书。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书门,毁于南北朝时期,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

《峄山刻石》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后半部分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东巡登峄山(山东峄县),丞相李斯等颂秦德而刊刻《峄山刻石》(前半部分)。秦二世元年春季,秦二世为威服海内而效法秦始皇巡视郡县,东巡碣石、会稽等地。李斯同行,奏请秦二世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上刻诏书以彰显先帝成功盛德,于是在《峄山刻石》上补刻诏书并著随从大臣的姓名(后半部分)。

《峄山刻石》原石毁于南北朝时期,因此现存均为翻刻本。目前有七种翻刻本存世,即:长安本、邹县本、青社本、应天府学本、绍兴本、浦江郑氏本、蜀中本。关于此七种版本优劣,陈思孝评论《峄山刻石》的翻刻本次第称:“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江郑氏第三,应天府学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邹县第七。”关于其中翻刻本详情,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需要说明的是,公认翻刻水平较高的当属长安本。长安本为宋代淳化四年(993),郑文宝以其师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现存于西安碑林。碑体为阴阳两面,碑高2.9米、宽1.4米,明代时已断为两截,此为宋代摹刻碑,拓本称“长安本”,亦称“陕本”。据载,他本多翻刻长安本。杨守敬称:“(长安本)笔画圆劲,古意毕臻,以《泰山》二十九字及《琅琊台碑》校之,形神俱肖,所谓下真迹一等。故陈思孝论为翻本第一,良不诬也。”

《峄山刻石》作为秦时期小篆的代表,为后世学习小篆提供了极佳的范本。在《峄山刻石》的学习上,很多人将对小篆的线的训练以及对称空间的表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向。毫无疑问,这两点应该是《峄山刻石》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如果深入研究秦小篆的空间及用笔方面,这两点很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空间表现上,《峄山刻石》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变化以及富有规律的结构变化十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因此,关于空间结构的表现,本讲座将就此问题逐一展开。

《峄山刻石》拓片

《峄山刻石》释文: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登于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该碑刻文今已泐毁37字,尚存185字。左侧面以行书刊刻跋语,记述摹刻经过。

作者:贺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廊坊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燕郊直属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荣宝斋书法院、河北美术学院、潍坊科技学院、燕郊学院等院校特聘教授,常年从事高校书法专业教学及理论研究,2012年成立“贺进书法学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不落幕的经典——史上最全石刻篆书展
青少年书法杂志 | 《泰山刻石》与《峄山刻石》书法对比研究
假碑帖也能造,你还在临哪些帖,你中招了吗
有些穷是因为蠢:嫌来看宝物的人太多,竟然把它毁掉!
​“小篆柔而方,书法至此无以加矣”——《峄山刻石》
篆书二十四品【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