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的肌理:论抽象肌理呈现的视觉美,意象肌理传达的悦情美!

[内容摘要]本文从抽象肌理呈现的视觉美、具象肌理传递的物象美、意象肌理传达的悦情美、肌理形式的和谐美四个方面阐释在中国画中肌理的审美价值。并以具体的作品加以佐证。

[关键词]中国画 肌理 审美 价值

画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

肌理,是画面的结构纹理,是美术作品绘制过程中,一定的材料与技法结合而形成的画面纹理,它是材质与技能的结合。肌理是微观的,“远观其势,近观其质”,肌理就是其中的“质”。#美术学#

中国画中的肌理,是相对于“笔法”、“墨法”而言的,“笔墨”是传统中国绘画的灵魂。传统的中国画,是排斥肌理的,认为肌理是“制作”出来的,是没有“艺术性”的,而传统的中国画是讲究“写”的,要徒手去画。中国画的线条是有灵性的,是画家性灵的阐释,是“修养”的自然流露,岂能“制作”出来。其实,这种认识是一种误解。

对于中国画来说,创新是不变的主题,肌理的探索与运用是中国画创新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国画的肌理主要是通过擦、洗、冲等手段,使墨色形成巧妙的变化,而当代中国画的肌理已经加入了更多的元素,多彩而丰富。肌理作为中国画的组成部分,已被广泛运用,它的审美价值在哪里呢?

一、抽象肌理呈现的视觉美

眼睛对于无变化、单调枯燥的物象是排斥的,而对装饰美是欣悦的,这是审美过程的一个基本原则。变化的肌理能愉悦视觉,使眼睛兴奋,而不断丰富的肌理外在形式是视觉美的源泉。大理石地板是有肌理的,室内的壁纸是有肌理的,衣饰是有肌理的,这种丰富的肌理可以缓解视疲劳,这已被家居装饰广泛接受。在中国画中,岩彩是大家制作肌理的常用材料。岩彩是用天然岩石制作的肌理颜料,类似沙子。使用岩彩的中国画,远看并无特别之处;近处审视则显现了它那变幻的肌理美。岩彩相对于普通颜料来说颗粒较大,像镶嵌在画面上的一颗颗钻石,瑰丽而粗犷,有一种莫测的深度。其实单纯的材料肌理所散发出来的一种形式美,已是一种视觉的享受。在十一届美展中,《埃及印象》一画,运用泥金作为画面的肌理,展现了雍容华贵之美,与画面的主题相表里,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画作为视觉艺术,视觉美自然是要追求的。“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白石翁告诉我们,逼真肖似的“真”是美,外在形式的“假”也是美,抽象肌理就属这种“假”的范畴。抽象肌理并不是具体指向什么,它所展现的形式美就是它的价值。

中国画在画线条时,一根线中虚实浓淡皆备。比如衣纹,一笔下去,有的地方很光滑,有的地方墨色洇开了。而实际的衣纹都是光滑的,这种洇开的墨色与实际的衣纹并没有多大关系,作为线条的变化,它只是一种形式的存在,其实质就是一种抽象的肌理。它使人在欣赏形象的同时,更能品味纸、墨、笔等材质的妙用和画家技艺的高超。

二、具象肌理传递的物象美

大千世界的物象是极其丰富的,对它们的描绘,显然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对状物而言,肌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荷兰画家伦勃朗有一幅名画《戴金盔的男子》,画面上的金盔质感非常强,似乎能敲出金属的声音来。这种效果就是借助肌理完成的,他先用稠的色浆“雕”出底子,然后再在上面画颜色,肌理在这幅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中国画中,画山石的时候,依据不同的山石结构采用不同的皴法。石骨挺拔毕露的用斧劈皴,南宋李唐的《采薇图》和马远的《踏歌图》均采用大斧劈的皴法表现凌厉的山石;元末的倪瓒用折带皴描绘太湖的方解石和水层岩,形象而贴切;范宽的名作《溪山行旅图》表现的是北方的雄浑大山,他采用的是短线的点皴,这种皴法与具体山石的结合体现了具象肌理的状物功能。中国画在画衣纹时有十八描,高古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这些描法都是根据不同质地的衣服总结出来的,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采用高古游丝描表现柔顺下垂的衣纹;在元代《永乐宫》壁画中,采用铁线描表现严肃的厚质的衣服;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采用曹衣出水描表现紧身的衣服。这些都是不同的肌理表现物象的体现,是具象肌理的运用。

在当代画家中,何家英和高云合作的历史题材画《魂系马嵬》中,地面以及左侧的石灯柱都使用了肌理,石灯柱斑驳的历史痕迹很逼真;黄土地面也很自然,地面上的一些凹凸、碎石隐约可见,这些是单纯用笔画不出来的,但肌理做到了。唐勇力的敦煌系列作品,更是大量利用肌理来表现剥落的岁月沧桑。这种状物的肌理,是材料技法与画家心境的际会,贴切而真实,毫无造作感,增强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三、意象肌理传达的悦情美

中国画是画家的心理写照,意象肌理作为画面的一部分,是笔触、色彩以及构图等散发出来的一种心理暗示。意象肌理更能传递情感,它可以表达主题意旨,显现创造意图,突出艺术节奏,表达画家情感。

陆俨少先生的山水画,独特倾斜的云、水、山,使整幅画都处在运动中,滚动的水、翻滚的云,山石也在云水的观照下飘忽着,这种斜势的线构成的意象肌理传达了一种流动的美。凡·高的笔触都如火焰般向上升腾,扭动的肌理,使草地在燃烧,松树在燃烧,天空也在漩涡式的笔触中翻滚着,燃烧着凡·高的激情,显示了他强烈的个性。这种运动的笔势也是一种意象肌理。

八大山人以不偏不倚的近乎冷峻的中锋,勾写着白眼朝天、鸡胸驼背的小鸟、残山剩水的凄凉,这种线条的意象肌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八大山人的情怀。试想,如果换一种线条样式,结果会怎样呢?

四、肌理形式的和谐美

用不用肌理,用什么样的肌理,要根据画面的立意来设计。肌理作为中国画的形式要素之一,其表现规律与形式要素是一致的。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不偏不倚的,是“中庸”的。对于中国画中的肌理和内容,用和谐统一的绘画肌理去表现立意,辅助表达主题,是肌理存在的主要理由。因此,无论是具象的肌理、抽象的肌理、意象的肌理,都应该在画面立意的主导下,达到浑然一体、统一完美。完美、统一、单纯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过多的对比、变化,都会破坏画面的完整性。在一幅画中,肌理种类不宜太多,两三种就够了。肌理也应该有主有从,以一种基本的肌理作为统领,绝不能相互并列。这种组织上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肌理浑然的形式美。

任何手段都是有局限性的。中国画的皴法、笔法、墨法也不例外。当代画家视野开阔,早已不满足于既有笔墨的程式化表现、从传统中找生活了。创新是必须的,运用肌理的方式去传达,是创新的手段之一。有利用宣纸渗化排水的特性表现冰雪肌理的;有运用麻绳、麻布、丝网等表现规则肌理的;有运用揉纸、皱纸表现山石纹理的;也有的在调色时加上胶、酒精等材料,制作或厚重、或晕散的肌理效果。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中国画的创新也不应是内容上的当代化,形式的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肌理作为形式的重要内容,也必然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展现它的审美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品寻美丨物性与心性的融合(第七十三期)
​李宝林 | “现代山水”的探索者与先行者
以视取势、立景造势、境由心生
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内涵意义
“中国画”的12个说不清楚
【中国画 传统的艺术美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