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赏着黄逸宾的画作,脑子里思想了很多!

去年秋天,身体一直不好,这时姜宝林邀我去看画展,盛情难却,只得从命。原想见到后先歇会儿,没料到一进展厅,立即被一片墨香与清气所围,顿时感到轻松下来,不自觉地信步一幅幅地看了过去。《夏山爽气》、《秋山清朗》,令人心旷神怡;《重峦深秀》、《山居静籁》,折射着生命的不息;《深荫泛舟》、《溪亭闲话》,和谐、淡泊、自然;《幽亭闲坐》、《湖边偶得》,清净、飘逸……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无尘世界。

漫步其间,积郁多月的浊气似乎已在净化,压抑经年的块垒也渐感冰释。诚如画家在一幅作品上所题:“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这就是1994年10月8日至13日,由杭州大学、浙江画院等单位联袂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黄逸宾画展”给我的最初感受。更让我惊讶的是,看了画家介绍后,方知这90幅不闻现代都市的喧嚣与污染,也不见政坛商海的翻云覆雨景象的佳构,竟然是出自一位从政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父母官”之手——这就是黄逸宾先生。

欣赏着黄逸宾的画作,脑子里思想了很多。首先,我想到了另一位也是昔日的“父母官”、今日的画坛高手——崔子范。

黄逸宾的经历与崔子范颇多相似,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却大不相同。他们都是山东莱阳人,黄虽小崔两岁,却同于1937年投身革命。40年代,黄任中共山东兖州县委书记,崔是腔东区南海行政专员公署专员。50年代后,黄历任浙江省文化局局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后在杭州大学党委书记任上离职;崔虽先是北政委、城市建设部勘察测绘局局长,但不久也进入文化圈,参加北京画院筹建,后任秘书长、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直至离休,他们都是自幼热爱画画,也有点基础,但繁忙的政务,使他们只能用“心画”或“眼画”。

50年代,中国画坛有“南黄北齐”之说,黄逸宾和崔子范,则分别有幸与这两位画界泰斗各有交往。当时,黄逸宾是浙江省文化局局长,黄宾虹是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住杭州,从在杭工作到一齐进京参加文代会,黄逸宾都对老人祟敬照顾有加,后老人在杭逝世,从安葬如仪到家属生活安排,皆出自这位局长之手,黄逸宾对老人的艺术早就心仪神往、相见恨晚,但他太文气、太内向了,机会有的是,却深怕对老人多有打扰。而崔子范则是在1952年时,就去拜访了齐白石,并以画求教,得到鼓励,后来,齐白石任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崔是秘书长,在工作交往中多得教诲。黄逸宾与崔子范,他们对两位老人都极为敬仰,对老人的艺术,或暗师或明学,但都能抛却表现形式的模仿,而直取其精抻与核心,堪称都得到了真传。

黄宾虹首先是位学者,毕生重文,黄逸宾的作品平和、清雅、淡泊,此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所求。齐白石出身下层,以民间艺术中强烈浓重的色彩人画,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力,此也正是崔子范绘画艺术特色之一,却不见齐氏半点痕迹。黄与崔作画都很注重用笔,都是以书法入画,黄逸宾重韵,似行云流水;崔子范重力,如“杵”划沙。在用墨上,黄逸宾尤善浅淡,令人神往;崔子范则喜浓重,触目惊心。纵观他们的艺术,黄逸宾的作品给人安抚,宁静致远;崔于范的作品给人鼓舞,激动奋发。如果说黄逸宾的作品类似于镇静药,那么崔子范的作品则可比作为兴奋剂;黄逸宾的作品象中医中药,滋阴补阳,调理中和,崔子范的作品似西医西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这两位山东老乡的作品,可谓是各具待色,各有千秋,各有成就,他们一起向世人提供着相互不可取代的美的艺术享受。如果从地方着眼,称他俩是山东莱阳“南黄北崔”,当不是过誊。

有人讲,唐以后的中国绘画史,实际上是一部文人两史。此说虽绝对,却也不无道理。我要补充的是,在一部画史上,非专业画家和半路出家的画有,占有不少比例,从王维,到董其昌,到扬州八家,到四僧,即使当代的傅抱石、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等,他们也是或自学起家,或半路转业,而正是他们,一代代为中国画坛带进了新鲜空气、血液与生命活力(包括从其他画种移植与借鉴)。自学起家者,他们一般都不专一师而是广为师法,博采众长而为已用,他们没有多少条条框框,干拘绳墨,反面画出新意,别出蹊径;他们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没有想以此出名、发财、评职称乃至漂洋过海出国,无欲则刚,信手为之,反而多有佳作;画外的非分之想他们都没有,有的只是个人的爱好,是完完全全发自内心的真性情。其结果,正成了恽南田的一句话:“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

当然,我这里丝毫没有对科班师学的贬低或否定的意思,我们应该承认,自学成才确是太难了,他们不仅要付出比科班出身者不知多少倍的努力与艰辛,到最后,他们的成就要想得到专家的承认,其水平仅仅达到还不行,还必须要高过去,超过一般水准才行。举个例子,浙江籍的叶浅予先生靠自学起家,先作漫画,名声大震,后改作中国画,40年代末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国立北平艺专(即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先教速写课,后教中国画,但直到60年代初,北京的一些有名的画家,当面虽客气地称他为“叶先生”,可一转身就变成“叶浅予?不过画漫画的。”仍不承认他作为中国画画家的位置。这是叶老多次与我亲口讲的,并说是他偶然碰上亲耳所听,不是传言有讹。叶老当年尚如此,又何况他人?难怪黄秋园生前连省美协都加入不了。

是专业画家与业余画家、科班出身的画有与自学成才的画家一起构成了一部中国绘画史,并正继续为当代中国画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黄逸宾的艺术成就,同崔子范、黄秋园等人一样,已得到了书画界专家的承认。70年代末,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偶然见到他的画,甚为赞赏,并推荐参展,进入80年代后,黄逸宾先后在杭州、青岛、烟台等地举办了个展。陆俨少先生为之作序,赞其是“超然逸格,落笔惊人,虽翰墨素习之士,未能过之。山水……特重墨法,氤氲苍浑,清而不薄。花卉……真气流转,跌宕多姿。点划狼藉,驰聚于绳墨之外,当其解衣盘礴放笔直下,如风雨骤至,顷刻而成,似不经意,而应规人矩,森然大雅。盖其淡于名利,不求人知,人品既高,画品遂亦如之。”前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书画集,沙孟海先生亲为之作跋,内有“公余辄喜作画,下笔惊人”、“重视墨法,苍茫高简”、“魄力韵致,皆异恒流”等句,皆评价甚高。黄逸宾现为浙江画院、杭州画院、浙江山水画研究会顾问和特邀画师。

那天去看展览时,是展出最后一天,未及仔细欣赏。虽如此,仍十分感谢宝林兄,是他的盛情避免了我的一次遗憾。更要感谢黄逸宾先生,这位慈祥、温良、谦让而无半点官样的长者,从他的画作到他的为人,都使我受益良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既有天赋又有志于丹青者,加入到民族的共同事业中来,不断地为中国画输入新的血液,与科班出身的画家们一道,为繁荣和发展当代中国创作做出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高维洲(石鼓)先生绘画评析
惊艳高大上的走兽画!他不止是当今画“熊猫”第一人‖王申勇掌握了一套堪称传承古今的工笔动物画新技法【青年名家专辑】
毕建勋国画人物欣赏
把古画“裁”了,就为让你看一眼细节其中奥妙
大漠风雪映驼魂,如椽画笔唱大风——中国当代国画名家李恒才骆驼作品选
当代中国画名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