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不仅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提到田园生活,大家一定会想到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人们把这首诗当成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其实,只要分析一下就会知道,田园生活听上去很美好,但是要付出辛苦劳作,肯定会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对于只会读书的文人来讲,让他们拿起锄头,每天在田间耕种。这样的生活他们未必能够适应。陶渊明的诗句中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他在不知不觉之间美好了田园生活。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举的确很爷们,但他晚年贫寒的生活于此有很大关系。他急迫返回家乡,过上不受束缚的日子。他的艰苦生活才刚刚开始。

陶渊明之后还写过一首记叙田园生活的诗,在这首诗中,他袒露了田园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他说,耕作艰苦,仅有一口饱饭就知足了。即便如此,他的生活中处处充满无奈。他在荒山中开辟了一块耕地,束紧腰带在鸡鸣的时候就开始劳作。与之为伴只有猿猴的悲戚叫声和黎明前的黑夜。这才是真实的田园生活,在生活的打压下,陶渊明放弃了浪漫情怀,尝试直面人生。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田园生活苦乐参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古代文人仍然会去歌颂美化这种生活?陶渊明写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把田园生活美化成人间仙境。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启发了文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古代文人为了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抑,通过艺术化的手法,燃起生活的期望。从这个角度讲,田园生活更像是一种梦想。人生有梦不觉寒,哪怕是苦涩的生活,在梦境中也会变得浪漫美好。

陶渊明在潜意识里受到“人生若寄”思想的影响。他觉得生命短促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窘境,人就像临时寄居在世间。这种略带悲观的思想,让他觉得应该及时寻找快乐。他开始的时候极力美化田园生活,到后来直面田园生活,就是他的真实情感流露。他在悲苦之中要寻找一盏“明灯”,有灯光,人生才有意义。

想到这里,再读陶渊明的诗文,也许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就会辩证看待他笔下描写的田园生活。生活的苦难让他感受到痛苦,也感觉到遗憾。不仅仅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在作怪,他要通过辛苦付出帮他想明白人生的意义。美好生活也罢,怨怼贫苦也罢,他只是要告诉后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活人。他有理想,他有情绪,他有缺点,他更有永恒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关屈原的写作素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读解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的背后
陶渊明: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图)
“晨兴理荒秽”却“草盛豆苗稀”,正是这样的陶渊明,才无法超越
描写菊花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