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和防止作弊有关

八股文又称八比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组成部分。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是明清两朝的事情,大概持续了500多年。八股文的出现,造成了广大学子学术上、思想上的僵化,直接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八股文考试有如此重大的弊端,古代的当权者就没有想过改变一下吗?统治阶层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没有做出任何调整;学术专家怒斥过八股文的毒害,但他们无力扭转局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八股文的出现竟然和防止科举考试作弊有关。科举考试始于隋唐年间,一开始没有特别完善的考试制度,当时考试的试卷不会把名字糊上。也就是说,考官判卷的时候,会知道他正在看哪一位举子的试卷。这有很大几率发生作弊,如果有考官想要暗中操作一下,相当容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宋朝人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出现了“弥封”。宋太宗淳化年间,有官员向皇帝建议在殿试过程中应该把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信息糊上。以便可以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保证朝廷选用到优才。

此后,弥封这个阅卷流程就被保留下来,一直延续到清末。明着来不行了,有些人就动了歪心思,想办法暗着来。不要小看古人在作弊方面的“聪明劲”,他们竟然想到了在试卷中做暗号。比如古人写文章的时候必须要用到虚词,虚词没有太多实际上的意思,更多是为了满足语法、语气的需要。考生会和考官提前约定要用到哪些虚词,这些虚词的排列顺序如何。相当于在考卷中藏了一套密码,根据密码就能判断出是谁的试卷。这种暗号,很难被识破,让人防不胜防。

到了明朝,为了防止出现科举舞弊事件。除了保留了弥封的办法,还想到了对考试文章的格式、内容做出严格规定,由此出现了八股文。在考试过程中,大家写一样格式的文章,这样一来,基本上限制了做暗号的可能。到了清朝,科举考试中甚至出现了对虚词的要求,全部考生必须用相同的虚词。如果用错了,试卷作废,考试成绩无效。

八股文出现之初是为了防止科举舞弊,目的是好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为大部分读书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但是随着八股文的规定要求越来越多,让这种文体越发僵化刻板,把读书人逼到了死胡同中。这就可以想明白了,明清两代有很多人才华横溢的人,在科举考试中常常名落孙山。他们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无法接受被束缚的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殿试述略
思维导图学知识|揭秘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等级划分,选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大明官员讲规矩,同样也要掉脑袋!
什么是八股文? ! 八股文是什么?
北宋专为科举考试而设立的防作弊措施,基本奠定了后世的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作弊招数 如何惩罚考试作弊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