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迷倒徐志摩的陆小曼,绘画风格颇得宋人遗风,画如其人美轮美奂

导语: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校园皇后”陆小曼与“电影皇后”阮玲玉、“金嗓子”周璇、“才貌双全”林徽因、并称为民国四大美女。

她的诗作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精通英语和法语,她的工笔山水画,颇见宋人的传统。

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

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陆小曼,名眉,别名小眉、小龙,江苏武进人。她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

父亲陆定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国后经同乡翰林汪洵之推荐入度支部(后为财政部)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20余年,是国民党员。

母亲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长女,多才多艺,古文深有基础,更擅长一手工笔画。或许,就是在这样文风浓郁的家庭中长大,才诱发并蕴育了陆小曼的文思艺心,其绘画基础由她母亲授予,在幼年求学时画艺就小有名气了。

后来,陆小曼拜画家刘海粟为师,这使她的国画画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的画:“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

1930年,徐志摩为了把她引向他所期望的那条路——画画、写文章,又让陆小曼拜画家贺天健为师。陆小曼由此潜心学画,画艺得到长足的进步。

终于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多达100多件,受到相当好评。

此后,其绘画作品在1949年、1955年两次入选全国美术展。1958年陆小曼加入上海美术家协会,后正式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的专职画师。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还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

晚年的陆小曼脸色白中泛青,虽面容憔悴,却依旧有着年轻时的韵致,举手投足依然温和有礼。美人迟暮,她用绘画来度化自己。

一副有故事的长卷山水画

在陆小曼的所有画作中,这幅长卷山水最为著名。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其艺术成就有多高,而是画作蕴含了特别的意义。

据《陆小曼自述自画》交待,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人正步步窥伺入侵我国东北三省。陆小曼想通过画山水寄托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希望祖国河山不受到日本的践踏,于是她卷起袖子,破例画起长卷来了。

徐志摩认为,这幅爱妻所作的长卷是他的骄傲。之后,徐志摩带着这幅山水到了北京,请邓以蛰、胡适、杨杏佛、贺天健等好友们题跋指导。徐志摩把画从北京带回上海后,又将此画给上海的一些朋友观赏,于是在上海的一些名家也纷纷题跋。

看到这么多朋友和社会名流在上面题跋,这让徐志摩和陆小曼非常激动。但徐志摩感觉还不够,他想到北京再请一些名家题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带着这幅画从上海经南京到北京时,不幸悲剧发生了,徐志摩乘坐的飞机触山失事,徐志摩遇难。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冥冥之中徐志摩的遗愿,这幅作品因装在铁箧中,竟完好无损。

陆小曼在以后的一生中,一直将这幅长卷看成徐志摩留给她的最珍贵遗物,将它珍藏在身边,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孤独,独自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描绘她心中的山水田园。

她曾自述:“我爱大自然,但我无法旅游(因病),因此我愿陶醉在丹青的河山风景中。”绘画为她打发了难熬的寂寞岁月,也抵抗了内心深不见底的孤独。

1965年4月3日,陆小曼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62岁。临终前几天,她将这幅山水和梁启超为徐志摩写的一副长联转交给了徐志摩的表妹夫陈从周保存。后来,陈从周将陆小曼的这幅作品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一身才艺,灵气逼人

世人总会对民国才子徐志摩与名媛陆小曼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却鲜少有人知道,陆小曼对绘画也是极赋造诣。她的标签除了是“名媛”、“交际花”、“徐志摩太太”外,还是一位女画家。

陆小曼对中国古代大师们的绘画技艺和风格极有兴趣,反复研究元朝倪云林、明朝沈周、清初王鉴等大师的作品,久而久之,小曼的画作也形成了文人画的风格。

此外,她还曾在北京圣心学堂习西方油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

因此在她早期的绘画中,既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陆小曼在绘画方面就受陈半丁影响,观者虽不能在力透纸背的阳刚美学和书法修养方面得到满足,但是却能感受到女性画家的颜色方面的敏锐度,陆小曼的花鸟作品色彩方面的细腻得益于其文化修养、其女性特有的对艺术的感受。

在陆小曼的人物画创作中,由于身体多病,使其与清代改琦——费晓楼一派得到了共鸣,以单薄羸弱、柳肩细腰、顾病自怜为基本造型和表达主旨,倒不失为一种那个时代一类女性的心声。

她的设色山水,师承元代书画家倪瓒的风格,她取材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意境清远萧疏。

用笔轻而松,墨色简淡,却厚重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笼罩住整个画面,可谓“天真幽淡,似嫩实苍”。

同时她也有明画家沈周的笔触,取景多江南山水和园林景物,笔墨坚实豪放,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

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的气势。她的画风也有近清代王鉴一路,善作设色山水,笔触细腻,格调有幽雅淡远之趣,到了晚年则入苍茫空寥之境。

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结语:

陆小曼风华绝代却也百年孤独,她是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她半生绚烂,半生素衣,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她攻书画,善诗文,她是校园里的皇后,名动京华的才女;

她抽大烟,醉红尘,她是洋场里的常客,世俗难容的异类;

她是憎恶她的人眼中的荡妇,是喜欢她的人眼中至情至性的烈女;

她的一生悲喜重重,毁誉参半;

她是徐志摩一世的挂牵,是刘海粟口中的旷世佳人,是金庸笔下小龙女的原型,她是陆小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小曼罕见创作山水画长卷 四才子争相题跋
因为徐志摩,她把这幅画珍藏了一辈子
鉴赏之 中国历代绘画长卷•北宋 (八)
陆小曼的另一面:丹青度化寂寥人生
中国绘画邮票图录(11-9)清代绘画·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精美山水长卷《江山美如画》风格独特,值得观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