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五失,听袁桷的话,好好读书
userphoto

2022.05.08 辽宁省

关注

袁桷是元代学官,所谓学官就是掌管教育的官员。他是浙江人,在大德年间被举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袁桷对历史很有兴趣,他自己出钱搜集宋辽金时期的文史资料。袁桷家中有一座藏书楼叫“清容居”,是江南一带有名的藏书楼。据说清容居中收藏了上万卷古籍文献,称为读书人心中的“圣地”。袁桷爱读书,他曾经总结过“读书五失”,指导大家应该如何正确地读书。袁桷很谦虚,他说,“我年轻的时候读书曾经犯过五种过失。”

第一种过失,泛观而无所择。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书很多,却不知道有所选择。这就犯下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书读多了却没有什么收效,没有掌握什么知识要领。这种现象在日常中太多见了,比如身边有些小伙伴喜欢彩铅绘画。参考书买了几十本,哪一本都看,结果画出来的作品,还会贻笑大方。这就是犯了不懂得选择的错误。

第二种过失,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不敢望。这句话的意思是,羡慕古人的言行,自己在思想上默认这种差距。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容易就此自暴自弃。古代典籍浩如烟海,传世经典中的语录思想,让后人无比钦佩。这时应有的读书态度是,谦虚研究,谨慎判断,从中学习到古人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迎难而上,才会看见瑰丽的美景。退缩畏惧,只会一事无成。袁桷强调读书过程中要有信心,不能被古人的研究成果吓倒。

第三种过失,纂录故实,一未终而屡更端。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不要半途而废。读书是为了将书中的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古人而言,文史不分家,很多经典文献同时也是史学著作。故此,袁桷提出来,编纂过去的史实,不要一件事还没研究通透,就转而研究其他事件。这样做会有两个后果,浪费时间,最终还会一事无成。

第四种过失,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读书过程中也会有攀比之心,看别人博览群书,想要一较高下。其实,有决心有毅力是好事,但是要切记欲速而不达。想要赶上别人,很有可能只是一时的激动。如果真想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还要静下心来,有一个读书规划,量力而为。

第五种过失,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有人读书是因为喜欢写文章,想要“立言”,有目的性的读书当然是好事。不过,学习写文章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学问打下基础。如果不能理解这个逻辑关系,那就会“其失又甚”。

袁桷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读书五不要”。他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比如袁桷是元朝人,有些网络百科资料上却说他是清朝人。究其原因,清代文人阮葵生在《茶馀客话》之中介绍了袁桷。有人看书不认真,就闹出了笑话。可见,好好读书不是一句空话,应该听从袁桷的指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古人留下7句话,说穿人性,看透人生,说穿人心
古人说:“朽木不可雕也”,下半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为何古训说“万恶淫为首”呢? 而里面的“淫”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人这一辈子,有三个“过头”的事不能做,不然容易招来灾祸,要警觉了!
《素书》:人到中年,聪明的人懂得藏好这三张“底牌”,晚年会过得更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