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小楷书风“尽善”原因简析——创作时才与情的流露

孙过庭《书谱》中曰 :“止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兰亭集序》《告誓文》,斯并代俗所传,真行绝致者也。”《书谱》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小楷《告誓文》《太师箴》截至目前无踪迹可寻,《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也仅存刻本传世,分析王羲之小楷艺术风格只能从《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三幅作品中寻找线索。

《乐毅论》是三国魏夏侯玄所撰的一篇史论文章。主要论述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王羲之于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公元 348 年),为王献之(公元 344 - 386 年)抄写这篇文章,以备年仅四岁的儿子学习书法和了解古代先贤所用,作品整体笔势精妙,楷法完备。

文中根据夏侯玄所述,乐毅是一个胸怀大志、一心以德服天下,即使被夺兵权后也绝口不出怨声的完美先贤。从宋代刻本来看王羲之《乐毅论》的特点 :结构疏朗、字形方或扁,章法中行与行之间间隔疏朗,运笔简练,横画较之钟繇时期已经加入了斜势,横画长度有所收敛,整体看起来平和简静。

通过《乐毅论》内容以及书写的目的,可知道王羲之既有对古代圣贤高贵品质的敬仰,也有教育孩子在书写时的规范与严谨,体现了王羲之利用古代圣贤为孩子从小树立楷模的长远寄托。孙过庭在《书谱》中言“写《乐毅》情多怫郁”正是对王羲之的这种复杂情感的整体概括,体现了王羲之在教育后代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多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通过毛笔书写到了纸面上。

《黄庭经》主要内容为道教养生修炼。王羲之所抄全文共六十行,帖末署永和十二年(公元356)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民间流传王羲之答应道士以白鹅换自己所抄经卷的故事,故而《黄庭经》又称为《换鹅经》。 “《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系列经典总和,其中最主要的养生之道, 是存神修炼之道。此外还有宝精吞液之道,行气食气之道,守一辟谷之道等等”。

魏晋时期的玄学、道教之风之盛,民间所流传的故事并非不可信,王羲之在后半生崇尚自然,信奉老庄,炼丹服药,寄情山水,体现晋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意趣。《黄庭经》的内容反映的是道家虚无简静的精神追求,传为王羲之所书的宋代刻本《黄庭经》整体来看,笔画纤细,追求和谐美,平正中蕴含奇特,结合中锋取势,侧锋取妍的笔法。

将字形大小、欹正,用笔轻重,章法的疏密等矛盾统一和谐之中,在抄写时不免受其内容所反映的精神影响,更何况王羲之在十一年(公元355 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可以看出此时的王羲之极度崇尚道家的生活状态。孙过庭言王羲之写《黄庭经》的“怡怿虚无”正是对其作品风格的解读,用笔轻快,竖成行,横无列,展现出简静轻松的书写状态,是其辞官后精神状态的写照。《黄庭经》又称为《换鹅经》,王羲之对鹅十分喜爱,也有可能是写经换鹅时的心情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谱》对王羲之小楷书风“尽善”之美的阐释
孙过庭《书谱》第四篇:运笔论
《<书谱> · 品评》第66讲 运笔论 第三十六讲 其由数意
UC头条:唐朝以前书法名家这么多, 为何孙过庭只说王羲之?
王羲之小楷《东方朔画赞碑》
王羲之《乐毅论》-唐刻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