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听说力透纸背,用现代科学告诉你书法中力从何而来

大家都知道卫夫人《笔阵图》还有一句话,“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说明书法肯定还是有笔力的,并且笔力越大越好。那么笔力到底是在哪里来的呢?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非常讲究力度之美,除了“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等等耳熟能详的词语,更有历代名人强调笔力的书论。如明丰坊《书决》中说“指实臂悬,笔有全力,按衄顿挫,书必入木,则如印印泥:言方圆深厚而不轻浮也。”唐李世民《笔法决》“今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式自生耳。”秦李斯、朱文长《墨池编川》“凡书非但里结流快,终藉笔力轻健。”足可见笔力的重要。

笔力在书画中是笔锋经过的痕迹给人的一种认识。主要来自于起笔的藏锋蕴势、行笔的动态势能、笔与纸的摩擦力和中锋用笔形成的线条产生的视觉张力

一种是起笔的藏锋蕴势。

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起笔的过程笔毫是由上向下落下的。在物理学上下落的物体都会有一定的势能,这个势能接触到纸面的时候会把这种势能重新转换成一种力。借助这种力量的行笔,笔迹自然带有力量。为了使这种力更突出,更强劲,于是就出现了“藏锋”这种笔法

蔡邕《九势》中说“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其中欲左先右,就是用了一个反方向的力,使力与力叠加,则可以形成更强大的力。黄宾虹也说“落笔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往而复,使用笔沉着不浮。落笔之际应留得住墨,勿使信笔涂鸦。锋要藏,不能露。”“既要有天马行空之劲,又要有老僧补衲之沉静。”这种力作用下的笔毫产生的痕迹才会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除了藏锋,还有一种“墩笔”的方法,用力将笔墩下,跟藏锋蕴势一样的道理。使笔头获得更大的力量,作用到纸上,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再有就是转折处换笔心时顿笔所产生力,也是笔力的一个来源。卫夫人在《笔阵图》中也曾经这么说“点入高山坠石”。再有东汉蔡邕《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古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而奇怪生焉”。

再有行笔的动能。

运动的的物体都有一定的机械动能,由于手持续给笔杆的带动力使笔在行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动能。这种动能通过纸的反弹也是会转换成一种力,并且速度越快,动能越大,表现在纸上效果也就更好。正如卫夫人《笔阵图》所说“横如千里云阵”、“竖如万古枯藤”、“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百钧弩发”不以而是。

还有笔与纸的摩擦力

行笔过程中,笔与纸的接触,会产生滑动摩擦力。《玉堂禁经》中说“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其中的“迟涩”显然是说的笔毫与纸面的涩产生的力是书家崇尚的。

比如正锋行笔,可分为正锋正笔、正锋逆笔和正锋托笔,正锋托笔时,由于笔毫顺着行笔方向行走,笔毫与纸面的摩擦力最小;逆锋行笔时,笔毫方向与行笔方向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摩擦力最大,也就是线条粗涩而具凝滞之力;正锋正笔时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所写出的线条表现力量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从这三种方法的对比来看,摩擦力越大,笔画线条所获得的笔力也就越大。

最主要的是中锋用笔形成的视觉张力

这种方法笔画线条获得笔力的方法与毛笔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毛笔是由兽毛扎成的笔头连接到圆柱形的笔杆上制作而成。它的主要工作的部分是笔尖。笔尖讲究“尖、圆、健、齐”,也就是说毛笔的笔头是圆的,并且有一定的弹性,散开的时候是齐的,而蘸墨糯湿后,笔头是尖的。

确切地说笔头是成锥状的。行笔的过程中笔尖的一面与纸面接触,留下痕迹。所说的正锋就是将笔尖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行笔产生的痕迹。看一下下面图片。A是笔尖,BC是笔头与纸面接触的那一面。中锋行笔时,笔头与纸的摩檫如图中红色的部分,中间线部分是受力面积最大的,向两边依次减小。也可以说墨被涂到纸上的多少如同红色部分,中间最多,最厚,向两边依次减弱。这样得到的线条墨色就是中间略弄向两边逐渐减淡。这就是中锋用笔写出“棉里针”的效果。根据光影明暗的原理,最暗部最远,最深,依次渐近或渐浅,这样一条深凹进去的线条就豁然眼前了。这样,再说“屋漏痕”、“印印泥”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并且往往通过视觉的错觉效应,这种立体的凹凸会呈现相反的效果,笔画线条那种筋骨内含的张力就更加明显了。

所以说书法的笔力,不是人使出的蛮力,而是结合各种用笔技巧综合而产生的线条所呈现出来的。既然书法的笔力来源于用笔技巧,初级的书写着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控笔的能力,做到心到笔到,就不难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屋漏痕”与“锥画沙”之我见
谈笔力
八    《九势》分论之一:毛笔“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练习毛笔书法,如何做到笔笔锋到,笔力入木三分?
腕法、身法、笔法
书法中的笔力透切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