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流才子的爱情故事,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叫杜佑,是大唐宰相。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骨子里总会有些浪漫痴情。杜牧写过两首和恋人依依惜别的诗,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有学者考证过,他在扬州期间,遇到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两人互有好感。在一次宴饮散去的时候,杜牧写下了这首诗。

多情的人,却看着像无情,这是什么逻辑?杜牧有自己的看法,多情意味着真情丰沛、用情至深,由于珍惜反而不知道如何表达。结果遇到心爱的人拙嘴笨舌,看不出心中有真情。很容易让人误会,彼此之间没话说,不在意对方。杜牧不希望心上人误会他,连忙做出解释。

回忆宴会上尴尬的状态,杜牧觉得十分懊恼。幸亏他会写诗,可以表达心意,否则无法挽救这段感情了。他用案头的蜡烛比喻,蜡烛变成蜡痕依附着蜡烛不肯分开。他就是蜡痕,心上人就是蜡烛,他们要在一起。当下,宴会散去,蜡痕好像泪水一样流到天明。这泪水,应该是感动的泪水,深情的泪水。

心中有爱,不敢表达,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和人们想象中的风流才子不一样啊!因为不一样,让人们看到了杜牧的真诚。他不是逢场作戏,他是真的陷入情感的漩涡。这样的才子,才能吟诵出“多情却似总无情”。

关于这首诗,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元和九年,杜牧三十出头的年纪,他要离开扬州远赴长安。为了和心爱的女子告别,他说出动人的诗句。不要因为分别,就觉得他无情。他把真情藏在心中,等着对方慢慢体会。纵然有不舍和牵绊,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蜡烛滴下的蜡痕好像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明早就要上路远行,今晚让泪水伴着他们二人。

无论是哪种解读,都能看出来杜牧是个多情的人。他并非无情,只是分别之际内心痛苦不知道如何表达,看上去显得无情。也许有人会说,难道杜牧不能辞官吗?难道杜牧不能带着心上人一起赴任吗?解读古诗,不能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杜牧生活在唐朝末年,王朝末世的颓态压在了读书人身上。杜牧读史书,读兵法,都是为了寻找中兴的出路。有了成为京官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弃。在纠结与不舍中,他写下《赠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
晚唐风流才子杜牧的青楼诗,你知道背后的故事吗?
杜牧与歌女依依惜别,当即写下两首情诗相赠,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杜牧一首赠别诗,以蜡烛喻人,不言人而言烛,衬笔绝佳!
醉美古诗词【五十三】——唐代-杜牧《赠别》
古诗词日历 |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