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千年的传统在这里发酵生效,这是中国人看世界的方式,是文人的秘结

文/吴振锋

说起墨竹与朱竹,世上本无墨竹,亦无朱竹,但墨竹朱竹却存在于中国文人画中。这值得追问,为什么?

据说墨竹是北宋时才有的。文同是其倡导者。文同主张动笔前须胸有成竹。他画竹叶,“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这是米芾记录下来的。他说,“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米芾认为文与可开了新生面。后来有他表弟苏东坡等人追随,形成画界有名的“文湖州竹派”。

也是他创造了“胸有成竹”的成语,至今存活在我们的语言中。这典故可见于《苏东坡集》卷三二《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这条成语的语义已与画竹关系不大,可见语言传播力量之大已遮蔽了最初的语义。而文与可画竹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艺术价值也被淹没了。

文的以浓淡区分竹叶向背,实际上是古代文人把光影的感受用墨色来表达了,这是很智慧也很高级的。墨分五色,以黑与白、一阴一阳来反映大千世界。这种思维本身,只有生活在中华文化滋养的诗意国度里,才会孕育生长。

中国文化中将现实物象视为“第一自然”,而把文人心中的物象视作“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第一自然的再造与升华,甚至是抽象演绎得来的。这就是“写意”。 无独有偶,朱竹的诞生,也说明了这一点。

朱笔画竹,始于东坡。苏轼在试院里欲画竹,案头无墨,随手拿朱笔来画,竹成后有人问:“难道世上有朱竹吗?”东坡先生反问:“难道世上有墨竹吗?”朱竹自此流传开去,至今已千余年了。

乡贤杨运昌先生善画兰竹,曾有《兰竹画法》一书存世。他画竹就用古法。我有他的朱竹。启功先生也画朱竹。这不仅仅是文人信手拈来的雅趣,这里面有说道:墨竹也好,朱竹也罢,都不是地里生的,也就是说不是自然之物,而是生在文人的心里,长到白纸上的。

为什么文人那么崇尚竹,盖因了竹有文人所崇尚的品格。比如,清;比如,节节高;比如,虚心。以玉比德,几千年的传统在这里发酵生效。这是一种隐喻的思维,是中国人看世界的方式,是文人的秘结。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中国文人,更谈不上了解中国文化。

如今,有照相机,有西方传来的色彩技术,但人心与诗意,与精神,与品格,都远了。中国画一旦丢失了写意精神,等于诗的国度里失去了诗。会真的无趣无聊无情无义,让人无话可说。

还是重温一下元代王冕《墨梅》吧,“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说的是画梅,极尽画理,心理。墨竹与朱竹,乃至墨梅,其实都一样。这才是中国写意画的真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图】宋 文同《墨竹图》
《试论中国画写意墨竹的赏析》
中国花鸟画史(写意花鸟画发展史)
历代名家画竹,其身与竹化
艺谈 | 元代花鸟画赏析:由写形向写意过渡
刘毅:闲话写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