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50余年前的《秋林共话图》轴,让我的思绪,又一次放飞在秋意缤纷的山野

文/李笙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年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天,总觉得秋天的魅力,是流动在空旷的山野之间的,那红叶嫣然熟透的枫林,那带着红叶脉脉流淌的清冽山溪,那回旋于山野中的萧萧秋风,那远山的一抹生命的黛色,还有那夕阳下凝结的金色秋意,无不令人沉醉、为之神往。所以每到深秋时节,我总会忙里偷闲,到山中踏访秋景,将自己融为秋景的一部分,仿佛只有这样,方不辜负这片盎然秋色。秋意阑珊的季节里,一幅绘于150余年前的《秋林共话图》轴,让我的思绪,又一次放飞在秋意缤纷的山野。

这幅《秋林共话图》轴为近代海派名家任熊所绘,纵182厘米,横57厘米,纸本设色。画左上题识:“秋林共话图,师章侯画为蓉台表兄大教,丁巳年夏仲弟任熊渭长”,钤朱文“任熊印”。丁巳年为清咸丰七年(1857年),作者时年35岁。

此画仿陈洪绶(字章侯)《秋林策杖图》画意,以湿润的墨色,描绘出一幅秋天山林之间怡人的幽旷景象。只见在一片山石之畔,林荫之下的空地上,两位老者一正一侧对坐。正面者盘腿聆听,侧坐者一手抱膝、一手撑地,似在侃侃而谈。大树旁立一小童,面向秋野,若有所思,仿佛已陶醉于眼前的盎然秋色。山中秋林繁茂,松柏、杂树、枯枝交错掩映。画法上,作者以平远法绘远山,近处小山座座、流水潺潺,依山势从树石间自然穿行而下,展示出一片“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意境,大有范仲淹笔下秋天“山映斜阳天接水”的诗情画意。

作者用粗笔勾画树木躯干,勾斫点夹叶诸法并用,使树木逾显遒劲挺拔。山石以意笔写之,用赭绿皴擦渲染,重重叠叠,有元人笔意。整个画面简洁素净、设色清雅。人物用细笔勾勒点染,着墨不多,神态各异而意趣生动,突出了任熊人物画形象高古、奇倔、夸张的艺术特点。画面结构布局巧妙,尤其是人物与山、水、树、石诸景比例适宜、搭配和谐,写实生动、富有韵味。

任熊之父为民间画师,受其影响,他自幼喜爱绘画。父丧后他从村中塾师学画肖像,因不愿墨守成规而穷变旧法,引起师傅不满而远离家乡。任熊四处卖画为生,临摹了大量石刻画像和古人名作,通宵达旦而不知疲倦,在长期的艺术追求中,深得宋人笔法,画技得到极大提高。他最擅长的是花鸟、走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精熟。画法以陈洪绶为宗,构思奇异、布局奇巧、变化多样,线条如银钩铁画,风格清新活泼,笔墨精微、色彩缤纷。任熊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又与其弟任阜长、徒任伯年、子任立凡合称“海上四人”,且为之首,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任熊出生于1823年7月,卒于1857年11月,英年早逝。这幅《秋林共话图》是任熊逝世之年夏天创作的作品,笔力雄厚,画风成熟稳健、精妙老到。斯时,任熊已抱病归家,以孱弱病躯绘就这幅色彩斑斓、情趣美好的秋景画轴,其精神、节操以及不息的艺术追求真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字歌
秋意
秋韵
婷婷玉立,秋风,秋景,秋意浓
醉人秋景,醉人秋意
发现秋天,步入秋景,感知秋意,只觉秋意渐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