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俨少与杜甫,在诗与画的交流中,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沟通

1909年,陆俨少出生在现今的嘉定南翔镇,一家经营米行生意的家庭。

儿时的陆俨少,还不识字便喜欢涂抹写画,凸显出了艺术天分。后来在小学时,邻居赠送了一本《芥子园画谱》,陆俨少开始自临学习中国画,因此这本画谱也成了他的书画启蒙书。1926年之前,陆俨少学习书画主要靠自学,中学考入上海澄衷中学,与其他学校不同,澄衷中学开设“读经复古”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每年自学一部古代经典。这让陆俨少对诗文、书画及刻印产生了兴趣,将读书、绘画、书法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齐头并进,这也成为他后来提出“四分读书,三分画画,三分书法”治学思想的苗头。

清代翰林王同愈可谓是陆俨少艺术人生的第一位亦师亦友的带路人。

1926年,陆俨少考上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中国画,聪颖的他因对学校师资水平失望而选择辍学。为不荒废学习,他希望能拜一位学识渊厚的老师,陆俨少经人介绍在1927年结识了王同愈。王同愈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他从学习方式、艺术眼界和引荐友人上不遗余力,将陆俨少正式带入书画艺术道路。在亦师亦友的交往中,为了帮助陆俨少更好地学习书画,王同愈将他引荐至嵩山草堂门下,跟随有“三吴一冯”之誉的海上大家冯超然学画,这一举措指引陆俨少走向专业画家道路。而私底下,王同愈在持续指导陆俨少学习诗文书画的过程中,更将自己的古画收藏借给陆俨少临摹。陆俨少在《自叙》中曾回忆:王同愈将一些收藏,如王石谷、王原祁等人真迹都借给他临,还有一卷王烟客长卷真迹……临好之后,王同愈给陆俨少题跋,这件作品一直保留至今。而王同愈在陆俨少古文诗词的学习上也是给了颇多指导,最大的影响是让他养成了“白天作画、晚上读书”的习惯。

细看陆俨少《梅石图》等这一时期的作品,笔法虽出自传统, 但从师广泛, 画法夹南夹北, 吸众家所长, 这也为后期风格转变奠定了基础。早期陆俨少游遍了北方的山川和名胜古迹,他总结了北方的树木长势、山河走向和山峦位置,回到家后便将现实中的山水与古代山水画中的山水相比较,推断古人观察自然创作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笔墨创造出新的规律。他笔下描绘的多是高远及深远的意境,崇山峻岭,万木峥嵘,蜿蜒盘旋,这与宋元时期全景山水画的风格如出一辙。

总结这一时期,陆俨少的学习以摹古为主,他把传统文人画的“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十分注重笔墨。也正是如此,陆俨少早期十分看重笔墨的细微变化,其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留有古人笔意。虽然在章法上力求出新,但在营造整幅气势方面,尚未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入蜀感触深切 心中深爱杜甫

因为战乱,陆俨少早年被迫举家避难入蜀,后由于战乱停息,陆俨少又返回家乡,路经三峡时,所看到的景色引发了他的创新意识。作品也逐渐趋向写意,关注画面虚实变化,白为体、以黑为用的个人风格也逐渐显露出来。

这一时期,是陆俨少艺术的成熟期。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打击,但他始终勤奋精进,创作屡屡进入高峰状态。其间,他没有放弃对传统的钻研,但独立的创作已成主流,作品题材兼容古、今,形式风格有传统式、旧瓶新酒式、新探索式;画法则涵盖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水墨、青绿等。早期缜密娟秀和奔放纵逸两类风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上世纪50至70年代,大多数老国画家都顺应时代,选取新题材,改造旧形式,向连环画、年画靠拢,努力贴近大众的“喜闻乐见”。郎绍君认为,这一时期的陆俨少则采取了兼顾的做法,“在大多数同道'改造旧国画’也'改造自己’的境遇中,他没有停止对传统的学习与研究。这一点,他和潘天寿颇有相像之处。其时,他正处于中国画创作的“壮年”,精力旺盛,有对新事物的热情与追求,也有继续磨砺传统并以创新的态度推进传统发展的意志。”

陆俨少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这一时期,陆俨少的书画风格从娟丽向浑厚苍润、犷放简约转变,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而这时期最明显的代表,便是创作大量的《杜甫诗意图》。陆俨少之子陆亨介绍,父亲之所以能创作大量杜甫诗意画,入蜀后对风景身临其境的深切感触成为主要原因。

对此,我们可以从一组对比来看:早年的杜甫过着十分优游的生活;青年时仕途极其不顺而陷入生活困境,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来到成都;隐居建造“杜甫草堂”,创作出大批流传于世的千古名诗;后思乡心切,乘舟出峡。早年的陆俨少衣食无忧;青年时因躲避战争,辗转浙江、山西、天津、烟台、宜昌,最终在重庆生活;在重庆7年间,陆俨少从真实的风景中体会杜诗,并创作了一系列诗意作品;后回到上海中国画院。陆俨少与杜甫同样的入川经历,同样被哮喘折磨的痛苦,同样在战火纷飞中颠沛流离,使陆俨少对杜甫惺惺相惜。但真正使陆俨少将杜甫视为知己与师长的,还是两人相同的家国情怀。陆俨少在杜甫的诗歌中找到了共鸣,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战乱时民间苍生疾苦的担忧,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守,仿佛都在千余年前借杜甫的笔说尽了。他被杜甫的诗文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一生心中深爱着杜甫。他与杜甫,在诗与画的交流中,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沟通。

1959年,陆俨少完成了《杜甫诗意百开册》,70年代末遗失了35开,1989年陆俨少又予以补全。而在1991年6至7月间,陆俨少重画了《杜甫诗意百开册》中的16开,目的是取代1989年所补之“纸笔不佳者”。该册完整呈现了陆俨少早中晚年的山水面貌,从中可见陆俨少中年的工致缜密、灵气流溢的风格与晚年变法后的雄健豪放、简约浑厚之气象。但他并没有用新作替换旧作,如今,展览所见《杜甫诗意百开册》仍是1989年补足之册,而1991年新作则捐给了陆俨少艺术院。如今,陆俨少艺术院共藏有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中的30开,此次在龙美术馆展出了19开。其中,10开为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早年散失的35开中10开,它们历经周折,从海外流转回来,十分珍贵;7开是陆俨少艺术院馆藏,另外2开是陆俨少生前挚友收藏,这些画作承载了陆俨少与杜甫诗意的聚散离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术馆在展之——陆俨少《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欣赏
龙美术馆陆俨少110周年大展开幕
难得一见/陆俨少《杜甫诗意图》100幅
【书画欣赏】陆俨少杜甫诗意册
陆俨少:一生爱恨在印章
【书画艺术】书画欣赏 陆俨少杜甫诗意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