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三人行》大幅山水画展

《海上三人行——胡考、乐震文、陈燮君大幅山水画展》在胡问遂艺术馆开展了。这是胡问遂艺术馆建馆后的第一次大幅山水画展。胡问遂艺术馆是以展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主的艺术馆,建馆以后不仅首先举办了《胡问遂书法作品 展》,还第一次创意举办了《沈尹默胡问遂及学生三代书法展》、第一次与市教委、市书协合作举办《胡问遂杯上海市学生书法大展》、第一次与意大利有关方面合作举办国际儿童绘画大赛作品展、第一次其他机构合作创意举办《百年黄浦》绘画展等等。这次大幅山水画展,又因为其展出的作品之大(从八尺到丈二匹)、三位画家的影响之广泛、艺术上各具特色之不同,也可列为胡问遂艺术馆的另一个“第一次”。

这次参展的三位画家有着不同的艺术经历,又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他们合作的这次画展,确实有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色。

胡 考

胡考先生是胡问遂艺术馆的馆长,著名书法家、国画家和篆刻家。胡考先生是著名书法家胡问遂翁的大公子,幼承家学,书、画、印深得父亲胡问遂先生真谛,遍习魏晋碑帖,犹得力于初唐虞、欧严谨宽博之神髄,书风浑厚朴实,气势豪迈,16岁时就在上海书法展中渐露头角。特别是其行草,笔力遒劲矫健,线条俊穆爽辣,结构奇崛洒脱,气息淳厚端朗,深得其父用功。同时,他还奏刀刻印,研习金石,问艺于著名的篆刻家钱瘦铁及来楚生。二十世纪60年代初由沈尹默引荐,从谢稚柳习画。

胡考的山水画外观图像华润典雅、气象万千,内蕴语境朴茂丰瞻、浑厚秀逸而气韵酣畅,具有一种恬静的书卷气。正是凭借着书法、绘画、金石的综合优势,为他的艺术创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和扎实的铺垫,使他的腕底笔端具有翰墨之功,挥毫皴擦“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

观胡考先生的山水画,那山岩群峰的起伏呼应,那云霞泉瀑的流滴繁统,那秀树嘉木的虬劲丰茂,那烟藏薄雾的远近晦明等,可谓是景象缤纷而境生象外。其笔法灵动变化的运用,其笔触疾涩枯润的挥洒,其构图的疏密远望气势与多元性的近看质感,展现了荆浩式的“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的全景式意象,董源式的“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的形式美效应等,凸显出的是一种澹泊宁馨的笔墨之境,兴高清逸的丹青气格,展现了难能可贵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取向。

胡 考

胡考先生在年轻时曾东渡扶桑,是较早走出国门的艺术家。后又赴南洋 狮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未曾忘情于临池、疏远于丹青,经典的华夏艺术永远相伴着他的一颗中国心。而今他荣归故里,“结庐在人境,尔无车马喧”,一心以笔墨抒情志,决心努力打造传统艺术的殿堂。

乐震文

乐震文先生是著名的画家,现任上海觉群书画院的院长。乐震文先生山水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多个视角加以分析概括,“宁静”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他是把“宁静”作为养成,让“智慧”拓展画径。于是作品“风烟 俱净,天山共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时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而“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时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山水画经历了从“江南作品”至“黄土作品”的灵变。这一灵变源于他对太行山的深入考察和写生。在乐震文的“黄土作品” 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特点:构图饱满、山水叠加;结构坚挺、山体穿插;皴法方折,峭然巍峨;山色金褐,层林尽染……

乐震文

细细品味乐震文的山水作品,一是有自己的语言。震文的作品语言恬静萧旷,逸宕委婉,清而贵真,雅而见醇,层层烘染,色墨相融。他努力“寻找表达和解读这个世界的自己的见解”。他说过:“我们都在寻找着表达和解读这个世界的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样方能产生自己的绘画语言”。

二是有自己的结构。乐震文的作品讲究结构的张力、层次的叠加、构成的流畅和时空的一体,在平实的结构中巧含清新,在层次的设计中形成震撼,在虚实的营造中表达开合,在疏密的思考中体现空灵,他的绘画传统布局与视觉创新并重,刚直大气与经营之趣同存。

三是有自己的“秩序”。在震文的山水作品前,我们可以读出“秩序美学”:在山水“秩序”中有构成、节奏、疏密、远近、虚实、动静、气势、神奇,山水“秩序”的整合能力又牵引水墨色、形光影、精气神……当然,有时他也采用“以奇带正”,以“无序”胜“有序”, 这是在更高层面上对于“秩序美学”的一种践行。

四是有自己的“气格”。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十分关注“气格”。所谓“气格”,不仅是唐人“高古”的审美理想,同时又赋予平易、雄壮、生动、清绝等新的美学内涵,乐震文认为,作品气格的凸显离不开笔墨,而笔墨的气格又“由笔而出”。

五是有自己的意境。“意境”强调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是情意物化、景物人化、具体景物熔进艺术家情感和意图而构成一种新颖独特的景象。

陈燮君

陈燮君先生原任上海博物馆馆长,是一位学术大家,诗书画乐样样拿得出。他在“山水意象”的理论思考与创作践行种探索了多年。近年来,他在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画的画史画论、经典笔墨、文献典籍、艺术精神、美学诉求、方法路径和案头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为中国山水画“立传”,为中国山水画“传魂”,为中国山水画展示新的传承视角,为中国山水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陈燮君

一是追求经典的山和水。这始终是陈燮君进行“山水意象”的理论研究和创作践行的重要取向。他认为:在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中有馆藏的中国山水作品经典,在历代画论中论及“画史、画论、画作共存”的经典,在中国山水画的方法、技法学习研究中会聚焦于千古流传、叹为观止的经典……。

二是语言转换的意和象。用西画语言来转换传统的中国山水语言,是陈燮君悉心尝试的艺术实践。他用布上油画、纸上油画、固体油画语言分别探索传统中国山水画的水墨语言,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文化语境,和山水语言,用油画视觉语言再现宋元山水气象,以西画的宁静、苍润来演绎江南山水的文化精神,完善中国山水画的色彩饱和度和璀璨度,融合西画“朦胧度”与中国山水画的“烟云态”,用新的绘画语言方法来实验中国山水画的意和象以及“视觉意象”。

三是近二十年来,陈燮君一直在探索“跨越时空的光和色”。他认为:在艺术世界中,经历了“烛光时代的光和色”、“电光源时代的光和色”、“单一光源的光和色”、“多种光源的光和色”、“阳光下的光和色”、“虚拟世界的光和色”等等。他认为对于网络时代的光和色的新的求索,无疑会拓展中国山水画传承与创新的新的发展空间。陈燮君的《雨后静观山意念》、《入山三日得同行》、《曲折仍圆旋》、《余韵吟天籁》、《乃是山泉终夜鸣》、《大山悠悠霜满地》等中国画作品,加强了水墨色的介入,希冀水墨纵深感的更大空间的晕染,在平远、高远、深远的“视觉远方”增加“俯远”和“仰远”,引入“动态变化视觉”,赢得更多的笔墨之变和时空变化,以再现网络时代的现实、虚拟、清晰、模糊、叠层、裂变、突变、变形、变奏等视觉图像和艺术新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聚成梦回故乡山水画展在青州宋城界山艺术馆开展
江西汤教勉的山水作品(3)
乡音——孙成慷山水作品欣赏
画家推荐—丁成坤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贵民山水画展之我写山水山水即我
[转载]陈子庄绘画艺术欣赏  评价与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