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既尊碑又尊唐的莫友芝,人纸深而行笔涩,楷行相间又不乏书卷之气

在晚清小说《孽海花》 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王方杂处,所住的无非江湖名士,即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壎伯,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且不说什么江湖气,晚清小说中都提到莫友芝,说明莫友芝的书法在当时最负盛名,其笔力之劲健,体势之开阔,独树一帜,别开生面,曾经被后人誉为是学邓石如一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后人评论他的书法古拙有金石气,“不以姿致取容,虽气宇稍隘,固狷者之美也。”

碑不易失真,故信碑不信帖

晚清的书坛整体的格调是尊碑的,这是源于清代学士深入金石考据,时时留心碑版,对古今之事不断深入考究,而这就是清代学者的常态,晚清碑学的盛行的背后就是文人对金石学做研究支撑起来的。

信碑不信帖的思想自然也在清代学者的内心扎了根,莫友芝也酷爱搜罗金石文字,有人说他“搜罗金石文字,以证古籍,而往往不求经训之安,则其失也。”当然同时代的学者也有批评这样的做法,章太炎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这样的研究不过止于一点一画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学好小学。

莫友芝对于碑学的兴趣却不只是为了访考实践,而是有自己的主张:

昭陵茧纸曾出人间,不知宋以后何故遂无消息。二王诸帖亦只五代以来流传翻刻,各就本家意思,疑皆失真。鄙意信碑不信帖,以甚非当时所刻,诚然,茧纸出时,一时武人夷虏,安知此事,消磨灰烬之中,亦势所必至。

这说明莫友芝对帖存疑,而碑不易失真,这也是大多数学者信碑不信帖主要原因,在这一点上莫友芝与康有为的想法不谋而和。虽然莫友芝的书法作品有深刻的碑的痕迹,但从他楷书的另一种风格来看,莫友芝是既“尊碑”又“尊唐”的,莫友芝的第弟子王藻章在他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颜、欧的痕迹。在这一点上莫友芝既顺应了晚清的碑学时代潮流,又在这个时代中不盲目的更从,所以一方面“信碑不信帖”,另一方面坚持尊奉唐代的楷书法度。

莫友芝的书法的“金石气”带有很浓重的学者的书卷气,这与莫友芝的学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他不仅仅学习邓石如,还学习当时人们很少接触的汉唐碑额,继而上溯到李斯、李阳冰的书法,虽说在复古,但是由于莫友芝书写的主体性介入,使他在书写过程有选择性的学习书法,这实则是在创新,这当时十分不易。

楷书有金石之气,行书偶现婀娜

莫友芝的楷书,为渊源颜、欧,以隋唐融北碑,饶有金石之气。行书风格类似楷书,敦厚拙朴,气韵生动,于生涩劲健之中,偶现一二婀娜笔墨。且作品大多楷行相间,或行或楷,这正是其作品的动人之处。

莫友芝虽然重视碑版,但对唐代楷书十分推崇,尤其对颜真卿的书法十分喜爱。莫友芝有幸在友人黄虎痴家中见到很多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见到颜真卿晚年更是大为赞赏,认为其:

融会篆分隶为一家,无意于工,工乃独绝。其俊伟轩豁处,人所激赞,追摹善矣。其一二拙涩天真,人所忽视,尤超诣不可等论。学者合数碑观之,当自得也。

莫友芝的楷书是先从颜、欧入手,从他的楷书横画宽结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莫友芝的楷书结合了隶书笔意,于严谨之中又有婀娜的姿态、典雅而又具有庙堂气息。世人都评价他的篆书艺术成就最高,莫友芝自己认为自己书法是“楷书第一,篆隶次之。”为什么莫友芝自己的观点会有如此大的出入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

莫友芝的行书风格实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书写,像记日记那样,随手的字迹。这一类的行书书法作品有很多自然的墨色变化,一笔写完自然地沾墨写下一笔,这使得这些手稿很有画面感。在书写的过程中书写感很强,有写字在写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笔画的减省,这样能达到字形的简约而不复杂,虽然是行书作品,但笔画的牵丝连带并不多,因为写的时候是下意识地去写,这些往往会凭借多年的书写经验对字的上下做出自动的调整。这些手写笔记十分具有艺术性,其间点缀的一些印章也十分讲究,虽然是草稿但却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

另一类是誊抄诗词,这一类较为工整,写的时候也是更用心。从体势来看,与魏碑楷书有相通的体势,从起笔大都以方笔为主,也同样表现了魏碑楷书结合到行书当中,说明莫友芝把碑学书法的元肃灵活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之中,这样的做法也是整个清代碑学书法的一个趋向。不用淡墨书写,但在线的粗细和字的大小上作了调整,让书法的阴阳观念融入到他的书法作品中。莫友芝的行书同样具有文人书法的书卷,虽然大都以方笔起笔,但起收都有含而不露的含蓄意味。

结语:

莫友芝认为书法是人格的外化,学问和人品是字外功夫,莫友芝曾在《郘亭遗文》卷四:跋姚端恪公手迹中写到:

余平生论书,不尽右书家,以书本心画,可以观人;书家但笔墨专精取胜,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风节著者,虽不名家,而一种真气流溢,每每在书家上。

莫友芝是这样说的, 自己也是这样去做的, 曾国藩评价莫友芝认为他“学问淹雅”,“其学于考据、词章,二者皆有本原,义理亦践修不苟。”因此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总能感受到一种文人的书卷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法、有趣、有书卷味、有金石气,“中国大儒”沈曾植书法赏析
清朝碑学的兴起和发展,何绍基作为晚清一员碑学猛将,功不可没
米芾“篆籀”笔法是怎么被“碑派”玩坏的?
孟会祥 | 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潘天寿书法评传
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