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蒙正楷书墨宝,《寒窑赋》创世奇文

《寒窑赋》是一篇千古奇文,古代称是“劝世文”,现代有称“励志文”、“鸡汤文”等,《寒窑赋》文章魅力在于,无论你是穷途潦倒,还是傲睨得志,读了《寒窑赋》都有感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间无常,贫富无定,困境自强不息,成败难抗天意。

《寒窑赋》是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944—1011年)所作。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977年考中状元入仕,由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终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中书令,追封谥号文穆。

历史上吕蒙正是一位发奋读书、逆袭改命、大度儒雅、清正廉明的忠臣良相。吕蒙正家庭原本是前朝官吏后裔,虽不算名门望族,但也是书香门第,未料在其年幼时因为家庭内眷不和,其父把吕蒙正母子赶出家门,吕母携吕蒙正栖身破窑,生活窘迫,但穷困的生活环境,激起吕蒙正发奋读书的意志,终于在三十三岁考中状元取得功名。

吕蒙正的成功也是时代的造就,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前朝武将拥兵自重,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听取宰相赵普建议,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委以文人重任,禁止武臣干涉朝政。在施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治理下,吕蒙正适逢其时赶考状元,被选拔在太宗殿接受皇帝面试,吕蒙正把握机会,展示学识,满腹经纶,终夺魁首。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十分欣赏吕蒙正才学,并特别关照赏赐二十万钱安家。吕蒙正入朝做官,先是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日后调回京师,任著作郎、直史馆、左补阙、知制诰等职,仅用不足十二年时间就从六品通判升任一品宰相。

吕蒙正做官后并不记恨父亲,把父、母亲接到自己新家同堂分室安居, 孝敬终老。

吕蒙正为官与政绩正史所记不多,社会流传一些吕蒙正的故事,位下而不自弃,居高而不自恃,心胸宽阔, 气度雄厚,凌然刚直,大公至正的故事。吕蒙正的才气与名望,正气与度量,深得两朝皇帝赏识,三度担任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宰相,做人与做事的大气格局,令官场同僚十分敬重与钦佩。宋太宗坦陈“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宋史·吕蒙正传》记“吕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后世评价或史书所记,出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正直与大度,在吕蒙正身为宰相期间处理的许多事件,都体现了顾全国家利益的大局观与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

吕蒙正的名望,局限于宋代官场或史料典籍,流传后世皆知的是他写的一篇名作《寒窑赋》,《寒窑赋》在历代有不同名称,又称《破窑赋》、《命运赋》、《劝世章》等,这篇警世之文历代有修订堪酌,内容文字与名称略有不同。传世《寒窑赋》文本自“天有不测风云”起,到“周而复始焉”止,共六百余字,全文如下(图1)。

《寒窑赋》千古奇文,在流传中衍生多个版本,由于文本杂乱,后世顿起疑窦,有说《寒窑赋》不是吕蒙正所作,有些专家认为,《寒窑赋》是托吕蒙正之名的一篇伪作,质疑观点及依据是:

1、《寒窑赋》在宋代史籍与吕蒙正文集中,没有被收录,不能认定是吕蒙正作品,《寒窑赋》另一名称《破窑赋》的最早版本,出现于吕蒙正子孙所记录的《贫贱赋》,不是见于吕蒙正文集,不能确认《贫贱赋》是吕蒙正所作。明代中后期受《贫贱赋》启发,有人改写为《吕蒙正劝世文》。到清代早中期,又有文人扩写为《吕蒙正劝世文》,添加一些大众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学童教材范文。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不断有文人对《寒窑赋》作品人物故事与词句进行修改,并有改名为《破窑赋》、《劝世章》、《时运赋》等,脱离《寒窑赋》原文越来越远。

2、《寒窑赋》文笔流俗,像是民间口语,没有状元郎文章的儒雅韵味。赋文作为一种独特文体,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文章无韵何以称赋。《寒窑赋》从头至尾没有韵律,平仄不通,朗读顿塞,像是摘引今古贤文或是民间段子的拼集。在古代的命相学书本,许多文章称为赋与《寒窑赋》相似,宣扬宿命论观点,对一些人生失意、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者,宿命论具有安慰纾解作用,《寒窑赋》或是江湖术士编出来,应对不同客户临场应变的传道读本。

3、《寒窑赋》例举引用一些历史人物典故,其中有多处错漏。比如“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晏子身高史记有明确记载“长不满六尺”。“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历史上诸葛亮没有做过“军师”,在三国演义中是在蜀汉建国前刘备称他“军师”。还有“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等等说法,均与史实有些出入。文章出现的低级错漏,不符吕蒙正博览史书,治学严谨,官居宰相的身份。

以上说法归纳起来,都是旁推侧引佐证《寒窑赋》不是吕蒙正所作,在笔者看来并无实证,是以片面史料、自我认知与当代观点解读《寒窑赋》,不具可信度与说服力。当然证明《寒窑赋》是吕蒙正所作,驳斥质疑观点,此前也是没有权威证据。《寒窑赋》作者是谁?成为元、明、清至现代的历史争议问题。

对于《寒窑赋》作者的质疑,本文将给出答案。本文披露民间收藏《寒窑赋》创世文本的重大发现,是吕蒙正亲书《寒窑赋》文本的两件书卷(卷一、卷二),单件书卷长约730cm,宽65cm,书卷起首处吕蒙正写有篆书体“寒窑赋”三个大字,以下全文皆以楷书体工整誊录(图2—8)。

上图《寒窑赋》楷书文本,是作者自书的鼻祖版本,是吕蒙正为《寒窑赋》原创作者的实证,是文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书卷除了澄清作者归属并是各个改版对照基准外,书卷落款以下重要信息,为勘误史料提供了依据(见图8左红圈):

1、书卷写于“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朔”,即宋太宗年号“太平兴国”(976年起)第二年为977年,七月朔为农历七月初一,有兴趣的可以换算是写于977年阳历八月某日。

2、书卷落款“太子太师中书令臣吕蒙正撰并书”,从落款时间与官职对照看, 977年是宋太宗登基第二年,吕蒙正荣获状元郎头年,入朝不久既被委以高阶官职。官阶排序太子太师一职是从一品,即一品下、二品上官位,排在宰相之后。中书令一职是协助皇帝处理宫廷政务官员,负责向皇帝递交折奏,起草皇家圣旨告示,管理宫廷文库档案等,是皇帝身边近臣。在历史上状元郎的任职,多数是起步为六品官职(被选为驸马例外),少有踏进官场即为一品之下、二品之上官位,由此见证吕蒙正被宋太宗破格提拔委以重任,是宋代施行“重文轻武”治国策略选才用人的实例,与现存史料记载吕蒙正入仕官职有较大出入。

对于认为《寒窑赋》写的俗套,没有状元魁首儒雅文采的观点,是不见文章内容的神到之笔。《寒窑赋》数百字短文,道出人生命运富贵贫穷的因果,与天地沧桑循环变化的联系,话语直白承接地气,内容丰富易懂易记,世人认同句句明理,根植民众传布社会,为文章注入了千年旺盛的生命力,这不就是说明状元郎的文史涵养、语言组织、文字功力绝非寻常吗?这不是文章笔俗,而是认知肤浅,或以当代思维看《寒窑赋》,《寒窑赋》宣扬的观点或与现代思想理论冲突。笔者认为《寒窑赋》的文意,与现代文化思想不具有可比性,难以作孰优孰劣的评价,如是评价不是看谁占舆论上风,得势媒体,而是要看谁存在的久远,如在不久被历史淘汰出局的文化思想,必然是精神文化的垃圾。

《寒窑赋》自宋代起流传甚广,备受推崇,从书卷的题跋留字,可以看出朝中官吏及文人士大夫,对《寒窑赋》的热捧赞誉。

书卷有南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孙,书画家赵孟坚(1199—1267年)题首,分别为卷一、卷二题写了两件“寒窑赋”大字横幅(图9)。

书卷左端及尾跋,有十多位宋、金、元代的官吏与文学、书画名家题字,按生卒年代排序如下(图10—13):

欧阳修(1007-1072年,见图10上),字永叔,号醉翁,江西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宋代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文学八大家”,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史学方面主修了《新唐书》,独撰了《新五代史》等。

沈括(1031—1095年,见图10上),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官任翰林学士,古代卓越科学家之一,撰写了《梦溪笔谈》,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工学、医学化学、地质气象、地理农学等。

苏轼(1037—1101年,见图10上),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市人, 北宋官吏、文学书画家。早年仕途涉官场争斗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在诗词散文及书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文学八大家”、书坛“宋四家”之一。

米芾(1051—1107年,见图10下),字元章,祖居太原,北宋书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书法“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书法造诣深厚,所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

曾纡(1073-1135年,见图10上),字公衮,号空青先生, 江西南丰人,宋代官吏、学者,善写篆隶书法,文章翰墨清新脱俗,指事析理学识广博,著有多部诗词文集传世。

李迪(生卒不详,见图10下),南宋著名书画家,河南孟州人,工花鸟竹石、鹰鹘犬猫,长于写生画山水小景,画技功力精深,传世佳作亦多。

韩元吉(1118—1187年,见图11),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河南开封人,著有词作存世。

陆游(1125-1210年,见图11),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官吏、 文学家、史学家、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投身军旅,坚持抗金,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学具有很高成就,有数千诗稿传世。

张縯(1131—1207年,见图10下),字季长,晚号饰庵,南宋蜀州江原人,官吏、书法家,出身于书香仕宦家庭,中进士后任职颇多,与诗人陆游为故交好友。

赵秉文(1159—1232年,见图10下),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河北磁县人。金代学者、书法家,金朝末期“文士领袖”,尤在晚年金朝衰乱,专心以书画禅学慰藉余生。

郑思肖(1241—1318年,见图10下),号所南翁,福州连江人,南宋诗人、画家,善诗专工墨兰,著有诗画文集。

章深(生卒不详,见图12),南宋官吏、书法家。

杨维桢(1296-1370年,见图12—13),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称其为“一代诗宗”、“元末江南诗坛泰斗”,书法以行草最工,墨迹多见书札及书画题跋中。

以上题字均是在吕蒙正逝后三百多年间,宋、金、元三朝官吏与文学书画界的社会名流所作,可见在宋、金、元三朝,吕蒙正的社会影响依然是口碑载道,深得敬重,除了在书卷题跋留字表达对前辈敬仰,还有在书卷钤印,以示珍爱。

《寒窑赋》卷一、卷二共有一百四十余方钤印(包括两卷相同钤印),其中历代皇家内府鉴藏印达六十枚,有宋徽宗的“双龙印(方、圆印各一),宣和中秘、御书(葫芦印)、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等;宋高宗的“奉华堂印、内府书印”等;宋理宗的“缉熙殿宝”印;金章宗的“明昌预览”印;元文宗的“天历之宝”印、明恭亲王的“晋府书画之印”;清康熙的“宣文之宝、体元主人”印;清雍正的“雍正预览之宝”印;清乾隆的“乾隆预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太上皇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乾隆鉴赏”等印;清嘉庆的“嘉庆预览之宝”印等;清内府的“鉴古、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寳笈、宝笈三编”等鉴藏印(图14)。

落印的历代官吏与书画名流有北宋苏轼、米芾;南宋贾似道、赵孟坚、朱熹、陆游、吴琚;元代杨维桢;明代华夏、项子京、米万钟、董其昌;清代爱新觉罗·允礼、爱新觉罗·永瑆、陈元龙、米汉雯、王原祁、朱彝尊、汪声铎、耿昭忠、宋荦、尤侗、马曰璐、耿嘉祚、方睿颐、汪文柏、周于礼、瞿云升等。

《寒窑赋》书卷及附载信息大致介绍如上,《寒窑赋》书卷或是吕蒙正传世仅存的书法真迹,状元郎不仅是文章写的精彩绝妙,而且书法也是写的端庄秀巧,一笔一字,中规中矩,凝重朴拙,唐风楷体。唐代是书法名家辈出,楷书大家唐初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等,史称“唐初四杰”,中唐有颜真卿、徐浩等,晚唐有柳公权等,其楷书作品均为历代书帖,法度规范,后世样板。

宋代也有多位书法大师寻求突破隋唐书风,引领书法由“尚法”转向“尚意”,即由依循唐代书法的共性法度,转向追求个性化的随心所欲创作,楷书故在宋代没有产生大师,仅是承继唐代书风,独有宋徽宗创造了瘦金体楷书,算是宋代楷书的另树一帜。

科举是古代读书人的功名之路,楷书是科举必考的书法技能,楷书写不好直接影响科举考试的名次,楷书对于状元郎吕蒙正来说,自然精于此道,擅写一手秀媚端庄的楷书。

吕蒙正楷书虽有个性风格,但是承继了唐楷书风,唐楷有多个门派,如“颜筋柳骨”一词即指唐楷的不同门派。把吕蒙正书体对照唐楷大师作品,其中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为《雁塔圣教序》撰书的褚遂良(596—659年)书体,与吕蒙正书体最为相近(图15—16,左图褚遂良书迹、右图吕蒙正书迹)。

两相对比,吕蒙正书法与唐楷大师褚遂良书法难分伯仲,但在书坛名气方面,吕蒙正与褚遂良相差甚远,除了吕蒙正是书坛晚辈的原因以外,还有吕蒙正书迹传世稀见,书法功力不为社会所识,落到书坛无闻地步。单从宋代宰相书法角度看,担任过宰相的有杜衍、文彦博、富弼、王安石、蔡京、贾似道、文天祥等,都有书迹存世,书法名气都超越吕蒙正,因此《寒窑赋》书卷的发现,也是吕蒙正书艺崭露头角的首秀,对吕蒙正书法无论作何好评,但是笔者认为《寒窑赋》书卷的文史价值,更高于书法的艺术价值。

《寒窑赋》书卷的发现,为吕蒙正是原创作者正名,否定质疑传闻,后世流传的《寒窑赋》版本,有内容雷同起名不同的,都是《寒窑赋》原版的衍生。《寒窑赋》书卷吕蒙正“太子太师”落款身份,支持该文是为劝诫太子赵恒而作的解读观点,总之,《寒窑赋》书卷的发现,将摒除此前史料典籍与社会传闻的种种繆误。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数百字的《寒窑赋》,却是充满天地人和的旁证博引,开悟人生的智慧哲言,如不是亲身感受到贫富荣辱的巨大落差,经历过苦尽甘来的生活磨难,饱读了万卷史书,看破了世间往事,是写不出来这样一篇字字珠玑,句句明理的奇作妙文。在当下全球性疫情灾难以及社会治理的冲击下,再现了风险无常, 人生无奈,命运沉浮,上苍主宰,或有不可抗的从巅峰跌落,事业受挫,对人生事业的失意与落败者,不妨再看看《寒窑赋》,或许有助解惑,悟透世道,重振精神,从头再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宰相——吕蒙正楷书《寒窑赋》被称为千古奇文,请欣赏
北宋宰相吕蒙正楷书《寒窑赋》被称为千古奇文,看看吧
北宋吕蒙正千古奇文《寒窑赋》楷书全文。#书法爱好者#
吕蒙正楷书《寒窑赋》,楷书写到这个份上足以!
​颜真卿楷书力作,真迹本《颜勤礼碑》
1000年前的状元书法,堪称一代奇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