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出于蓝王献之,开创写意书风,其草书峻逸神纵胜过其父王羲之

导语:王献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大家之一,他的书法表现个性,形式独特,其章法更是他书法表现个性的武器,王献之通过独特的章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其连贯美、虚实美、和谐美等为王献之的书法注入独特的艺术价值。

书法中的二王是一个奇迹,即使被放置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看,也应当赢得同等程度的惊异。在王羲之这样一个无比强大的父亲形象的光辉笼罩之下,竟然诞生了另一位伟大的书法家,书法国度的另外一位王者。

可以说,王献之代表了从汉末延续到东晋的整个书法革新运动的最后一环。这就是王献之的“改体”。

《鹅群帖》

开创“写意”书风

历来人们总是把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提,称为“二王”。虽然父子二人在开一代书风上,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两人毕竟各有所长,风格亦不甚相同。王献之擅草书、行书、楷书,其字神爽气清,颇有仙风道骨。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为王羲之最小的儿子,但也是最有才气的儿子。谢安曾评王献之七兄弟,以为“小者最胜”。

王献之官至建武将军、吴兴太守,至中书令。第一任妻子是另一大族的都昙之女,后来离婚了,接着又娶了新安公主。年43而卒,死后由王珉继位任县职,为小令,后世故称王献之为“大令”。

《不谓帖》

王献之幼承家法,学书于父,又学张芝,而博采之长。他曾对父亲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

他认为当时(包括他父亲在内)的书法还不够简洁、不够放纵,书体之间的隔阂严重限制了书写推进的速度,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方面推向一个极致。

王献之所开创的书风是一种“写意”的书风。他这种追求妍媚、飘逸的写意书风在六朝时便得到了推祟,以至他竟成了当时书家们心中的偶像。

陶弘景与萧衍《说书启》中说,当时“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钟繇)继以脱落,海内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羲之)亦然”。王献之的书名竟超过了钟繇和王羲之,就是因为王献之的书法涉及到了书法的“写意”本质。

《地黄汤帖》

那时,学王献之的著名书家有羊欣、萧思话、萧衍、王僧虔、薄绍之、谢灵运等人,虽然他们的笔力皆不及王献之,但都学到了王献之妍媚婉转的一面。不过,六朝人可谓只得献之书法形貌而失之刚劲。

到了唐代,书家大都学过王献之,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所谓初唐四大书家,无不从王献之那里吸取精华,王献之峻逸神纵的草书实在开了唐代草书的先河。

比如其中的张旭,他在王献之“一笔书”的基础上,创制了狂草,郁屈盘结,连绵萦绕,逸势奇状,狂怪百出,他的书法,将强烈的个人情感倾注到狂草创作中去,使草书成为渲泄个人情感的理想方式。

《十二月割帖》

风流为一时之冠

王献之对书法的革新并不是在书体意义上的,而是在既有书体——楷书、行书和今草的新书体系统——的基础上,将各种书体之间的壁垒打破,让书法真正成为汪洋一片的奔涌的书写之流。

王献之出身在书法世家,其父王羲之书法“博精群法,特善草隶,古今莫二”,“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王献之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又有名师指点,这些无疑给他的学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东晋时,篆、隶、楷、行、草诸体,历经各代书家的努力,已达到了诸体完备的程度,所以书家们可以不再把精力放在书体的创新上,他们完全可以从新的角度通过对笔法、章法等的加工美化上去创新。

以上两点无疑为王献之后来能破体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极热帖》

《晋书》记载说:“……(王献之)次习于张(芝),后改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创造新法成了王献之的奋斗目标。

由于章草带有浓重的隶意,笔画上多有隶书粗重的波磔,而波磔太多,行气便向右侧流泄,上下字间的笔势、气韵就变得不太连贯,这样的草书大大影响了书写时的速度,使书家的感情不能自由地得到流露,所以,为了使草书的抒情性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王献之提出了“宏”、逸的要求。

基于此,王献之设法以一种新的书体去代替章草,以改变章草古雅质朴的面目,而这种书体务求飘逸秀丽,又能简略易写。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鄱阳书具帖》

正如张怀瑾说的:“子敬才高识远,行草之外,更开一门。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中间”。

王献之所创造的书体实际是一种“破体”,这种“创草破真”后出现的书体,可以不受真、行、隶、楷等书体的约束,对于能表达书家感情的线条能随意地加以驱遣,已不再拘泥于某一种书体特定的技法、章法和结构。这种书体书写时自由度极大,并且风格上又潇洒、娇媚、飘逸。

在王献之的手上,行书被改造成为一种最不像书体的书体、 没有形式的形式, 他赋予了它最为风流的特质;在草书上,他将单字或连绵度不高的小草推向了大草和狂草的畛域,草书从来没有显得如此急速、动荡、激情澎湃。王献之的风流确实立于时代的顶峰上,“风流为一时之冠。”

《送梨帖》

结语:

随着历史的车轮翻滚,书法艺术自觉意识的不断提升,王献之显示了他越来越致命的吸引力。

虞和《论书表》载:“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日:'世人哪得知。’” 在这里王献之充分显示了他超越于时代之上的眼界和自信,他对书法这件事情有超越整个时代的洞察,凭借于此,他才与他的父亲一起登上了书法的王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为王献之留下一本秘笈,草书要入门,苦练这一本就够了!
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书法,究竟谁更厉害?
共赏孙过庭9米草书长卷,这才叫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略论孙过庭《书谱》墨迹的艺术价值
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吗?
孙过庭《书谱》草书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