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水画临摹的重要性

早在魏晋时期,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就明确地提出了“传移模写”的论述,要求画家在创作上要有选择地继承遗产和发扬优良传统,其实质就是今天所说的临摹。之后的画家和理论家也从各个方面强调了临摹的重要作用,提出很多精辟的论断。《桐荫画诀》上说:“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出路,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清代画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也说:“学画者必须临摹旧迹,犹学文之必揣摩传作,能于精神意象之间,如我意之所欲出,方为学之有获。”古代不少画家也大都是从临摹前贤的名画入手,学习前人的长处,悟出画学的妙理,从而掌握了绘画的技巧。

宋徽宗赵佶曾认真地临摹过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明代画家仇英更是对传统下过苦工夫,他临摹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的山水画名家马远的《踏歌图》等;清代大画家王石谷三临《富春山居图》。“前十余年重为半园唐民本再摹,逐有弹丸脱手之势,娄东王奉常闻而叹之,属石谷再摹,余皆得见之,盖其运笔时精神与古人相洽,略供粉本以洗耳恭听,发自己胸中灵气,故信笔取之,不滞于思,不失于法,适合自然,直可与之并传,迫踪先匠,何止下真迹一等。”这段文字比较生动地叙述了画家三次临摹同一张画的切身体会。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少时曾三次通临《芥子园画传》,后来又对徐渭、陈淳、石涛、八大等人的作品反复临摹,他后来曾记述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十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可以说,齐白石后来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时期的古画临摹密不可分。

从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绘画艺术从原始社会初期人类最简单,最幼稚的原始的绘画符号开始,经过上万年的经验积累,技巧不断地成熟起来,一步步地发展成为现在的艺术殿堂。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而不是跳跃式的过程。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贡布里奇说:“一切都是过渡,要对把历史看成是永无止境的潮流的人提出反驳是很困难的。”一部艺术史,就是这样一种生生不息的连绵嬗变的过程。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们都毫无例外地在传统中汲取着营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初名家石涛山水画鉴赏,连齐白石的画作也深受其影响,他不仅是画家更是艺术理论家家
著名画家邓关心的山水画卷
清初画家石涛山水画精品欣赏
邱汉桥山水画:奇拙苍润,浑厚华滋
吴镜汀 《寿苏室图》
(中国画资料集)之【 画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