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时期,一对美国父子组成的考察团来中国拍下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在1909年的时候,也就是一百多年前,曾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著名的地质学家——托马斯·张柏林带着儿子罗林·张柏林组成考察团来到中国,辗转多省,花费四个月的时间,拍摄和记录下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的照片。

今天这篇历史镜像馆将继续带你看看晚清张柏林考察团镜头下的中国。

1909年,张柏林考察团乘坐轮船于2月2日抵达上海。

这是晚清上海的街头,可以看到右侧有一家很大的酒栈,上面招牌写着“章东明酒栈”,两边还分别写着“绍酒”、“京庄”、“高粱”等酒名,这里还是很繁华的。

这是罗林他们在上海老城隍庙附近的湖心亭游玩,人还是很多的。

罗林看到这个画面,拍了下来,可以看到这里人头攒动。中间这个楼写着“得意楼”三字,这是当时的第一茶楼“春风得意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58年豫园改造时拆除。

这是罗林一行从金堂县姚家渡到成都的路上。

罗林他们在蓬溪县看到了很多盐井,非常好奇,于是跟当地人了解当地盐井,采集盐卤水和熬制盐巴的方法。

这是罗林一行经过一个学堂,拍下来的学生和老师们,他们也十分配合地望向镜头拍照。

这是1909年4月7日,罗林在四川拍下的鸡公车载人的画面。

鸡公车是四川最为常见的人力独轮车。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在诸葛亮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而在汉代,四川民间就已经频繁使用“鸡公车”,其得名就是因为形状有点像鸡公,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两翼是结实的木架,堆放货物,后面两只木柄,被推车人提起置于胯旁,像鸡尾。

之所以人们使用“鸡公车”,是因为它比较小巧,只有独轮,最佳行驶路线是宽不过一尺的田埂和小路,很多大的运输工具不能通过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它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鸡公车演变到清代,有的已经增加了风帆,借用风力来行驶

它还在历史上有自己的功绩。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大战中,“鸡公车”将粮草、辎重运往前线,立下了旷世奇功。

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它还继续为人们工作着。直到后来不断地修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它才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这是罗林在路上拍下的蒙古商队,有几个骆驼大篷车,很多驴、骡子和马。

这是罗林拍摄的靠近山西的风景,具体位置不详。

罗林沿途拍下的路旁一群采花的女童,她们似乎有点害怕镜头,纷纷躲避。

这是罗林在路上拍下的两个背夫。

背夫是那时候的一个比较辛苦又凶险的职业,有的也称呼他们为“背子”。他们一般头顶大草帽,每人手持一根丁字形拐杖,身后背负一团高大而沉重的包裹。他们不仅要面对环境的险峻,还有面对有可能出现的强盗,背夫死在路上的不在少数。

这个职业之所以诞生,是因为四川骡马太少,劳动力多,同时还有一些险要的地势不适合于骡马通行,所以需要人力运输货物,年轻力壮者,有时候背负的重量达到300多斤,相当于两三匹骡马的负重。

背夫成为了四川雅安到康定段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这是罗林在路上遇到的头顶大草帽的当地妇人,可以看到她的脚上还缠了小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清末中国行(4)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广东三水
1909年的洛阳古城,昔日的千年古都成了废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老照片:1909年的四川渠县
【小强珍藏】清末中国行︱1909年张柏林在北京的老照片
清末中国行(19)1909年张柏林拍摄从灌县、郫县回成都老照片
清末中国行(9)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宜昌三峡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