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盐都乡愁》著名画家雷振刚先生美术作品展览

雷振刚 ‖《乡愁》

——自流井系列组画

笔墨叙事做老酒 画风甘醇泊温情

——记著名画家雷振刚

传统水墨画被认为是文人戏墨的闲情逸致,宋代人倡导戏墨,明代人又倾向画禅,以致于中国画法虽然技法积累非常精湛,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水墨画有偏离现实主义的流弊。当代著名画家雷振刚先生的水墨画却独写篇章,借助精湛的水墨铺手法,关注现实,写意人文,为中国水墨画注入了可以叙事写史的新内涵,成为当代画坛可以独领风骚的大手笔。

他的中国画题材是借助了自然风物与市井生活情节相事例的场景构置,产生了叙事写温情的人文性,记录自然风貌、留存历史印记,既具有绘画的艺术品位,也有可以借助他的绘画作品回望历史的人文价值。

他的绘画作品非常重视线条的表现力,深师两晋之法,长的线条是吴带当风,短的线条似曹衣出水。在他的笔下,绝对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松懈,每一根线条都是结组有序,组织严谨。这种师于古法的用笔方式正是骨法用笔的精髓。但是他的笔法又不完全匍匐于旧的法度之下做画奴,还介入了速写的捕捉神通,所以可以更为精确更为快速的表现物象的丰神姿态,可谓是中西两法智慧融合的结果,也体现着生生画法多元的博涉才华。所以看他的这些富有情景感的水墨作品,总是笔笔相生,笔笔相映,兼工带写,生动传神。

画面设墨,先生愿意用水破墨、墨破水的氤氲法度,通过浓淡表现明暗,自然而又焕神,层次分明,质感很强,不论大的墨块铺陈还是小面积的点染,都不会存在脏烂毛病,全都是气韵生动的精彩。苍润的风格加上黑白对比的鲜明,让人感觉这画空灵致远,无白不能显其黑,无黑不能利其白,宏大的黑白空间可以完成对历史文化的无限积淀。陈久溢馨,一种纯朴的气息扑面而来,墨韵当中所飘离出的画韵如老酒开瓶,醉在人心头。不由得让人感叹时光荏苒,温情与醇厚可永远在画里。

笔墨叙事做老酒,画风甘醇泊温情。他用一支笔画老街的情和景,留存时代曾经有过的记忆,画屋、画人、画街、画事,心泊温情构建眷恋。这一支笔在画里是技法的纯熟感,在画外就是文化的精彩。先生作画跳脱文人戏墨画禅的套路,走向了担当文化传承的正大路径,正当全国防疫战最为吃紧的时候,先生创作防疫人物系列作品,用中国画叙事写英雄的新格局,为抗疫战凝聚精气神,功成不必在我,画有担当,这就是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高贵!

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2020年3月14日

自流井遗址 纸本彩墨 50cm×50cm

明嘉靖三十年至三十三年。在釜溪河西岸的火井沱,开凿了自流井。最早用自流井这个名称的是清康熙十九年。乾隆以后的史书中就把自流井称为古井了。而且仅仅记载因为岩崩岸塞,盐井早就塌废了。现只留存火井沱自流井遗址。此遗址是盐都形成和崛起的标志。

大安寨盐商大宅 纸本彩墨 50cm×50cm

位于大安城区后山岭上,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波及四川,而自流井富甲全川,由王三畏堂盐绅王朗云首倡,联络陈献彰、黄怀献等富绅修筑大安寨。此时由云南入川的李兰义军进占自流井,王朗云与众多盐商巨贾将金银、粮食及武器运入寨内,募集团练数千人死守寨堡,连续两年挫败义军,大得清廷封赏,此后盐商富绅纷纷在大安寨内营造府邸、豪华住宅。繁荣兴旺,盛极一时。

清代自贡盐工 纸本彩墨 50cm×50cm

虽然捆装盐的竹包子重达二三百斤,但盐工们显得十分淡定潇洒。那根叶子烟杆很有味道,感觉很过瘾。

官 仓 纸本彩墨 50cm×50cm

一九一四年,四川盐运使署和盐务稽核所为了加强对盐场管理实现以仓统灶、盐尽归仓的目的,开始在自贡等盐场设立公仓。这类公仓是由各灶原有私仓改建而成的仓房。产权仍属灶户所有,但归盐务机关管理。

贡井陈家祠堂 纸本彩墨 50cm×50cm

陈家祠堂修建于一九零一年,修建祠堂的陈氏家族已不可考。这是一个典型的川南庙宇式建筑,大殿柱头高耸、方正巍峨,其建筑所呈现的美,体现了一座典型的川南明清建筑精品所具有的宗教文化和建筑美学方面的价值,是清雍正时期设贡井分县丞署之地(即:衙门口)。

汇柴口古盐道 纸本彩墨 50cm×50cm

明清时期汇柴口叫柴市口。在张家沱南岸向左经一石板路走到山顶,就是汇柴口了,过去这是条进入自流井的重要通道,此地形成较早于自流井,如今汇柴口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的一部分。

大庙之门 纸本彩墨 50cm×50cm

位于市中心自流井老城的西秦会馆俗称陕西庙,清初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了款叙乡情显示豪华富有,于清乾隆元年动工修建,历时十六载建成。整个建筑群富丽堂皇、造型奇特、奔放腾越、气势恢宏,画中所示照壁、灯杆等庙门建筑因建街道早已消失于历史的尘埃。

灯杆坝意境 纸本彩墨 50cm×50cm

清代中叶灯杆坝是自流井的商业集散地,也是众多盐商和民众的居住地,由于商业的空前繁荣,又陆续大规模的修建民居和盐商大宅,即在清代已形成了灯杆坝的街道繁荣。因竖有一高大灯杆,又加之此地白昼亦热闹非凡,故名灯杆坝。

三圣桥 纸本彩墨 50cm×50cm

在古代,自流井陕西庙一带,横过一条小溪,有一座小桥,名曰三圣桥。至于三圣桥之来历,已无证可考,后来陕西人新建了西秦会馆(亦称之为陕西庙),这小溪便成为街市,而那座三圣桥也却也不见踪迹,但三圣桥的大名世代传承下来。改革开放后,汇东新城的崛起,三圣桥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晚清王爷庙 纸本彩墨 50cm×50cm

王爷庙座落于沙湾釜溪河畔,背倚龙峰山,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清咸丰年间的建筑,它是由自流井盐商集资修建,因在庙中供祀镇江王爷,以求神灵保佑,盐舟一路平安,镇住财源不随水而去,由此改名。

晚清自流井街场 纸本彩墨 50cm×50cm

清宣统年间,自流井因井盐生产兴旺,街道繁荣。形成八店街、兴隆街等商业街道。商家繁多,有京帮天福祥、庆兴和。江西帮有永和兴、裕和兴,乐山帮有永盛、兴记等绸庄。各盐号栉比鳞次,锦绣繁华,自流井街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杨家冲的发源井 纸本彩墨 50cm×50cm

位于杨家冲的发源井遗址是中国第一口岩盐井。发源井的发现形成,则为中国揭开了开采深层岩盐的序幕。

盐场动脉 纸本彩墨 50cm×50cm

明清时期,自贡盐场开采的卤水通过竹笕输送至煮盐灶房。于是管道输卤技术相继被使用。逐渐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竹卤输卤工艺。自贡盐场的输卤管道翻山越岭,连绵起伏,其景像异常壮观。

盐场天车 纸本彩墨 50cm×50cm

天车是自贡的象征,也是盐都特有的历史建筑,天车高大雄伟,直插云天,十分壮观。被誉为东方的“埃菲尔铁塔”。令人叹为观止。当年日本飞机轰炸自贡时,就误以为天车就是高射炮而仓皇逃离。天车在自贡的井盐史上已成为了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盐场挑卤工 纸本彩墨 50cm×50cm

自贡盐场的卤水运送主要使用笕管,同时也采用部分人力挑运卤水。挑卤水时使用一种特别大的盐水桶,可装卤水三百八十斤。自贡盐场盐工在过去工作负荷非常繁重,劳作非常之辛苦。

牛力提卤 纸本彩墨 50cm×50cm

牛力提卤,在自贡也叫做推卤,就是用牛的力量推动水车。把卤水的水位提高。由于牛的力量有限,很难一次把卤水的水位提升得足够高。因此,要把卤水提到可以过山的高度。牛力提卤只能用逐级提升的方法。采用此方法,不论遇到多高的山,卤水都可以翻越。

东新书院 纸本彩墨 50cm×50cm

清嘉庆十六年,富顺知县张利贞,自流井盐商、士绅范相如、王循礼、朱近光等,将一座建于明代名为东新寺的寺庙创办为东新书院。这是自流井历史上出现最早,存续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东新寺小学。东新寺小学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无踪迹,实为遗憾。从东新书院到东新寺小学,见证了废科举、立新学的历史转折。

王三畏堂 纸本彩墨 50cm×50cm

玉川公祠是自流井王三畏堂的祠堂。亦为自流井清代盐商府邸的典型代表。位于现糍粑坳的玉川公祠建于清咸丰元年至同治二年之间。自贡地区盐场首富王三畏堂发起人王朗云在祖遗地修建玉川宗祠。清末民初,王三畏堂在当时自流井和贡井地区名气极大。王朗云自清咸丰开发井灶,经营盐业,后来产业做大,成为当时自贡最大的盐商。

李四友堂 纸本彩墨 50cm×50cm

是清代富荣盐场李氏家族的堂名。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盐业资本集团之一。李氏家族先祖于元代延祐李维均、李维基、李维墀、李维圻四兄弟的取名四有堂。道光十九年,修建四有堂祠,为当时自流井最大盐商望族之一。至民国三十七年,逐步衰落解体。自流井李四友堂祖祠部分遗址尚存光大街大湾井小学旁。

颜桂馨堂 纸本彩墨 50cm×50cm

颜氏族人于清雍正由粤迁蜀后定居于自流井马冲口。以农为主,田地耕耘,逐步发展,人口众多,形成以颜姓家族聚居的颜家湾。颜桂馨堂的创始人颜昌英自幼留心盐务,立志凿井。嘉庆二十五年,凿办了极为兴旺的永兴井。先后又凿办了北海、来龙井、福海井、尚兴井、江海井,共140多眼。为王、李、颜、胡四大盐商家族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自贡商人
川菜赋
担担面与自贡陈包包的故事
无核污染的古老井矿是怎么采盐的?
钟永新·釜溪感旧录(09)自流井的彷徨--乡土作家王余杞故里寻访记(2004)
自贡奇迹:这条70公里的小河,竟造福十分之一的中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