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介绍——郑和铜钟

郑和(1371——1435)明朝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昆阳(云南晋宁)人,回族,明初入宫为宦官,侍奉燕王府,后升内官监太监,时称三宝太监。明成祖朱棣即位,谋与四邻通好,以广交流,遂于永乐三年(1405年)遣郑和率舟师通使“西洋”。郑和前后7次奉使,历时28年,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半岛、阿拉伯、东非30多国,促进了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明宣德六年(1431)郑和60岁,复命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航行顺利,远洋成功,受命下“西洋”的延平人王景弘与郑和商议在延平铸铜钟一口。

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每字1.8厘米,加标点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此钟形体古朴,饰纹优美,铸工精良,王景弘将铜钟悬挂茫荡洋山雪山寺。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但郑和下西洋的铜钟在茫荡洋山上响了五百多年。1981年,铜钟在南平物资局废品仓库中被发现,铜钟是茂地乡宝珠大队生产队为筹资办厂,以废铜卖给废品收购站的,被物资局局长张茂贵发现,由市博物馆收藏。1983年由王旭旦、卢宝康护送北京,参加全国拣选文物展览,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即国宝。国务院下文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同年由南京博物馆复制二口,一在南平市博物馆,一在长乐郑和纪念馆。

郑和铜钟为何在延平铸造?铜钟铭文中载:“太监郑和、王景弘等。”据传王景弘是宝珠乡依朝村人,“依朝”,依靠朝廷之意,清朝改为“鸭兜”。到离宝珠三华里的依朝村,察访王景弘的故居——王厝(cuò)坪,王宅的位于山村中心唯一的一块平地,可以推测王氏是依朝最早村民。

王景弘在延平铸造铜钟,由于明代延平有铜矿,《南平县志》载:“铜矿始见于枣兜村,客民赁租民山而采之”。明《延平府志。坑冶志》载:“国课尤取于坑冶铜铁之利”。就是说国家征收的捐税多来自铜铁矿产,有铜矿便有冶炼浇铸等技术。王景弘的家乡宝珠是千年古村,俗称“文宝珠”,是艺术之乡、书法之乡,“郑和铜钟”的精美工艺,精湛的铭文书法,不仅要有很高的铸造技术,而且还要有很深的传统文化造诣,宝珠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王景弘为何将“祈保西洋往返平安”的铜钟挂在茫荡洋山的雪山寺呢?事出有因,茫荡洋山,俗称曚瞳洋,海拔1363米,是延平境内第二高山,面向东海,据《南平县志。山川志》载:茫荡洋山“中峰挺然特秀,高千余丈,俯视大海若咫尺”,比喻极近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延平的茫荡洋山看东海,近如咫尺,这是众人没有想到的。可是郭沫若《自南平至福州》诗曰:“闽江赴东海,四百里而遥”、“未感萧森意,有声似海涛”。郭沫若的诗描绘了南平、闽江、东海、海涛的自然景观。南平有一条古谚:“延平水、鼓山平”,从海拔上讲是不平的,古人所说的茫荡洋山,“俯视大海若咫尺”是模拟的真实。王景弘将铜钟挂在雪山寺为了下西洋的航海船队的同官军人遥望茫荡山,聆听祝福平安的钟声。

雪山寺离茫荡山顶峰一百多米,因古代常年积雪得名,寺庙遗址尚存,总面积四百多平方米,斗砖铺地,庙基和墙基清晰,寺庙有大堂和天井两部分,周围绿树环绕,古木参天。遗址上还有石狻、石臼、石香炉。明末,雪山寺失火,村民将铜钟移至依朝华光庙,已有二百多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建省博物馆·郑和铜钟
神姜王三保
1981年,福建南平市物资局长,路过一废品收购站,看到一口废铜钟
南平茫荡山凭什么能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平延平如果有东站?是不是就东南西北站都全了
清军入闽与郑芝龙降清事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